
你知道吗
孩子玩游戏上瘾
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
医学上称为“游戏障碍”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游戏障碍”列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从“玩一会儿”到“停不下来”,游戏成瘾不仅是行为习惯问题,更已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挑战。
对大脑尚处于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
海量信息可能导致认知碎片化
甚至影响未成年人对世界、对社会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能力
全国多地医院心理门诊中,青少年因游戏障碍就诊的案例持续增多。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网络游戏成瘾门诊,一下午前来问诊的患者就有15位,大多数都因为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家长们不知道原因出在哪,束手无策、十分焦急,而孩子们觉得自己只是爱打游戏,并没有心理问题。
![]()
为什么游戏容易上瘾?医生介绍,从游戏内容到玩法设计,再到反馈,游戏通过一整套“诱惑—刺激—异乎寻常的快乐—反馈”的机制吸引、控制玩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研究员董慧茜介绍,未成年人的前额叶发育不充分,对于这种新鲜、快乐、短效、兴奋性的刺激很难自我控制,所以容易就沉迷游戏。
目前,游戏障碍比较普遍,也是很多孩子厌学,甚至休学的原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门诊招募了游戏障碍的患者,并与健康的同龄人对比发现:
游戏障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水平通常更高。
游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比如近期记忆力、冲动控制能力。
在就诊的案例中
有很多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等
就把网络游戏作为情绪宣泄出口
心理学中有一句话叫“孩子替家庭生病”。孩子的问题其实反映了家庭的问题,家里的问题解决了,孩子就不需要用生病来引起父母注意,家庭的结构会更稳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也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反之,亲子关系越好,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建设“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要给孩子一点点空间。在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经常在很多产品的使用上跑在父母前面,父母也要多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那么
当孩子被困在手机里
家长究竟该怎么办?
医生建议,不宜让青少年过早接触手机。此外,比起严格限制手机使用时间,家庭共同制定一份青少年愿意遵守的手机使用规定会更有成效。
在家庭中,因为手机引发的种种冲突,更应看到手机背后孩子的深层次需求。对于沉迷游戏、短视频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网下的生活能够比网上更精彩一些。家长要尽可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几个同龄的朋友,定期和孩子开展至少一项亲子活动。
另外,多项研究发现,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往往存在更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的倾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社恐,缺少社交技能,他不敢跟别人交往。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更多地向孩子传授这方面的技能,要告诉他如何与别人相处,怎么跟陌生人打招呼,怎么样展开话题,给孩子们做一些培训。
▍深妈帮(qumogu)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深圳教育等
▍图文如侵权,联系即删,转载须标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