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基因决定的,还是后天的教育或者后天的环境决定的呢?有了孩子以后,我就特别喜欢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比较冷门的一本书,里面详细介绍了一个关于同卵双胞胎的心理学实验,算是把我心里的疑惑给解开了。
跟大家分享一下实验过程。这里面有一个心理学研究团队,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超过100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这些双胞胎大多数在出生的几周内,或者几个月内,就被不同的家庭收养了。他们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社会阶层,甚至国家中长大,直到成年以后才再次见面。
为什么非要找这些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呢?大家想,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把他们放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养大,比如一个在大学教授的家里,一个在普通工人的家里,等他们长到三四十岁以后再拉过来比一比。如果他们还是很像,那说明什么呢?
说明基因的力量太强大了,不管在什么环境里,最后成长的结果都差不多。如果他们的差别很大,那不就说明后天的环境比基因更重要?
这个实验里,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参与将近50个小时的测试,测试内容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每一个维度,比如关于人格的、智力的、兴趣的、能力倾向的、生活习惯的,还有关于他们对待一些人和事的感受及态度的。而且为了避免受试者互相影响,这些测试全部都是分开独立完成的。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呢?
这些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即使生活环境大相径庭,但在长大成人以后,不只是外表极为相似,而且他们的人格、气质、兴趣爱好还有心理状态也惊人的一致。
这还没完,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研究团队也找到了一些共同养育的同卵双胞胎,对他们进行了同样的测试。如果说后天的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大,那那些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他们的差异性应该要比共同养育的同卵双胞胎更大才对。但是结果不是这样的,二者的差异性非常非常接近。
我不知道大家听到这样的结论有什么感受,你们会不会觉得,如果一切都是天生的,那我们教育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呢?我为什么还要培养孩子这个、锻炼孩子那个,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呢?那我干脆就躺平算了。
但是我从这个实验里获得的信息,不是教育没有用、环境不重要,而是我觉得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更加智慧才对。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天生对节奏敏感的孩子,可能无论在哪儿,他都会喜欢音乐。
但是如果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那也许他一辈子都不会发现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鼓手。但如果他的这份天赋在成长中被发现,并且受到了很好的鼓励和引导,那这个教育行为就可能会改变这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所以,即使我明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特质都是天生的,我依然选择努力去做一个好爸爸,好好地学习育儿知识,好好地养育、教育我的孩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