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到中年,走过半生,最常见的画面是:
——旧衣服穿到发白,也舍不得换;
——好菜让给子女,自己只吃剩饭;
——钱攒着不舍得花,生病了也拖着。
这一生辛苦惯了,节俭成了习惯。
可往往到最后,钱还在,身体却垮了,心也空了。
节俭固然是福,可若过了头,反而成了苦。
后半生,舍得一点,才是最大的节俭。
![]()
01
节俭,是一种美德
古人常说:“俭以养德。”
《诗经·大雅》有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能把节俭坚持一生,是难得的德行。
许多人年轻时吃过苦,才懂得一粒米、一件衣的不易。
这种节俭的品质,养活了自己,也感染了子孙。
节俭,是家风,是根。
它让我们在物质丰盈的时代依然保持对万物的敬畏,在浮华喧嚣中守住内心的澄明。
这份克制与珍惜,恰如古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训诫,让我们在朴素中触摸到生命最本真的质地。
02
过度节俭,反而伤身
可若节俭到了极端,就会伤人。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他同情百姓劳苦,提醒世人要珍惜当下。
今人若舍不得为自己花,舍不得吃穿,到头来,钱留着,身体却垮了,反而得不偿失。
舍得给自己添一件衣,舍得吃一顿好的,舍得为健康投资,
这些并不是浪费,而是对生命最大的敬重。
真正的节俭,是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价值——而健康快乐的你,才是家人最珍贵的财富。
03
舍得,才是智慧
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富贵荣华,转瞬即逝。
真正的智慧,是把钱和心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舍得对自己好一点,才不辜负余生;
——舍得对老伴好一点,夫妻才相依不弃;
——舍得对子女宽一点,家庭才温润和谐。
舍得,不是浪费,而是留住温情。
舍得的最高境界,是懂得为生命做减法。
减去对物质的执着,减去对过往的纠缠,才能为真正重要的事物腾出空间。
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节俭——省下纠结的内耗,省下无谓的争执,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那些让生命发光的关系与体验中。
04
留一份诗意给自己
李商隐在《乐游原》中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到暮年,依旧可以活得光亮。
若是一生辛苦,到最后只会省,不懂得舍得,那是对自己最大的辜负。
后半生,留一点舍得,留一点诗意,才算真正善待了自己。
守住诗意,就是守住心的安稳。
守护诗脉,更是我们唯一能依靠的精神灯火。
05
今日寄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愿我们在暮年,既守住节俭的美德,也舍得给自己留一份温暖与诗意。
一生辛苦走来,总有些东西舍不得,也有些时刻终于舍得。
你最舍不得的是什么?最舍得的又是什么?
留下你的答案,让我们把心声写进诗脉里。
写一句关于“舍得”的诗。
请把这句诗留言,并在最后加上暗号 162。
或许留言只是一句诗,
但它会化作守护诗脉的一道光。
*作者:诗词君,本文首发于诗词天地,转载请联系授权。编辑:拾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