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楔子
我昨天刷到一则新闻, 说的是新疆哈密一处 戈壁滩上“为人民服务”的大字遭到越野爱好者破坏。(如上图)
从照片来看,这些字都比越野车的绕圈痕迹大许多,那得多大啊!
对于新疆哈密,我最大的认知可能就是哈密瓜了,而在地表留下这么大的“标语”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而越野爱好者这种破坏行为就更让我有些震惊了。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写写这个话题。
![]()
02
事件原委
这些大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官兵打造的,为的是解决飞行训练中缺乏地面参照物的问题。这里的故事很长,我放在后面具体展开。(如上图)
而大字边上的车辙印,则是网红们为了 为追求刺激和流量,开着越野车玩漂移留下的。
![]()
从照片来看,这也不是一两次漂移能形成的,沟壑深度达一手之深,地表砾幕层(戈壁生态的保护层)已被彻底破坏,让人有些触目惊心。(如下图)
![]()
这难道就是越野精神吗?
越野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精神,代表不断突破自我、超越地理疆界的勇气和决心。可没让你去破坏解放军叔叔留下的航空地标啊!
这样的行为,真的是又可耻又可恨,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每个人对“解放军”的感情。
![]()
而值得欣慰的是:有一位叫做“略靠谱旅社”的网友,得知破坏事件后,驱车2000公里抵达哈密进行场地修复。
![]()
期间,他又是在戈壁深处找与石料,又是组织朋友运输和填补车辙 。最后还 联系到吉林一号卫星,验证修复成果,真的是个能人。
根据9月28日拍摄的影像显示,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下图)
![]()
这一行动在社交媒体上获得超千万次播放和百万点赞,网友称其 “用行动守护历史”,甚至人民空军都公开留言:“向您致谢!”
![]()
虽然事件最后是圆满收场了,但是找刺激破坏地标的行为真的让人深恶痛绝。在看新闻的过程中,我不禁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标会被越野者看上呢?
![]()
03
历史溯源
上面这张图是新疆哈密市的卫星图,看上去都是石头。因为哈密市的地形是“四山夹三盆”,中间高的就是天山主脉。(如上图)
![]()
而微观看,哈密的戈壁滩景象非常奇特,所以会吸引越野爱好者去挑战,去征服。
![]()
另外从卫星上看,这几个大字实在是太大了, 每个字都是50米见方,整个地标总面积达12500平方米,与可以停下400多辆轿车的停车场相当。(如上图)
![]()
而且这样的地标还不是只有一处,而是5处。分别位于以下坐标:
“毛主席万万岁”(42 39'18.85" N 94 10'00.80" E)
“只争朝夕” (42 39'33.30" N 94 16'00.59" E)
“为人民服务”(42 32'33.95" N 94 19'36.80" E)
“向斗争学习”(42 27'40.95" N 94 14'36.80" )
“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42 27'12.08" N 94 08'49.36" E)
要不是我用地图去一个个查找验证,真的不敢相信,太震撼了。(如下图)
![]()
![]()
![]()
![]()
![]()
从这些卫星照片来看,几个地标周围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越野车的痕迹,这种车辙印并非一次两次就能形成,一定是一波又一波的爱好者来打卡造成的。
这么大的地标,用卫星都能看到,对于越野爱好者当然会有吸引力。要不是新疆太远,我都想去看看。
![]()
04
戈壁奇迹
这些大字即使是放在现在制作,也需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更不要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简直是戈壁滩上的奇迹。
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当时 空军第八航校的 官兵们,而这些地标的设计者则是当时 八航校二团导航主任季臣业。(下图右一老人为季臣业)
![]()
据老人回忆:
1956年空军大发展,开始从地方青年中“选飞”,我是第一批从地方选拔的空军飞行员。又因为飞得好,所以留校当飞行教员。
1966年春天,第八航校组建。1968年4月,八航校二团在骆驼圈(此处读“juan”)机场正式开训。
在飞行训练中我发现,大部分空域都没有明显地标,不便于保持空域位置,因此就建议用标语做人工地标,受到航校领导和教官的支持。
当时正是文革初期,我们出于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的宗旨,还因为戈壁滩条件非常荒凉、艰苦,我们不能束手无策,所以要“向斗争中学习”,不能被困难所畏惧,要“只争朝夕”地“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于是最后选定“毛主席万万岁!”、“为人民服务”、“向斗争中学习”、“只争朝夕”、“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作为标语内容,这些语句选择都是我们心里的话。
正因为季臣业老人不仅是团导航主任,而且还热爱书画,再加上他参加空军之前学习过地质测量,所以才有了这些地标的诞生。
当时可没有卫星定位系统,老人就是靠着自身过硬的技术,完成了这样的壮举。
选定好地标位置后,先是利用皮尺确定出各字大小为50米,确定各个字的间隔距离,然后参照坐标纸计算出每个笔画间的距离,我目测后用木棍画出字的轮廓,由战友们利用铁锹将笔画内的戈壁石挖开,再用木板把里面戈壁石推出去,露出底下的碱土。
每次由团里出动卡车拉着几十名战士,辗转在戈壁滩奋战几个多月,最后终于完成了这5组地标标语。
所以这不是一个人的奇迹,而是当时一群官兵战士造就的戈壁奇迹。
![]()
而不为人所知的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也曾经是八航校的学员。
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杨利伟回忆在新疆哈密的八航校是“一段最为艰苦的岁月”,“白天穿背心,晚上穿皮袄,水土不服,饭也吃不下。”
“合格飞行员一般要过两关:抗过载和高速翻滚。我的身体素质不错,适应过载不难。可第一次上天,翻滚中感到头昏。当时部队正精简,飞行学员93%的淘汰率。要过这关没窍门,只有练。”
我们不禁感叹:原来奇迹是可以传承的,也就更能理解这些地标的意义了。
![]()
05
结束语
虽然哈密第八航校已于20世纪末停止使用并逐渐废弃,但是这些飞行用的地标却是保留了下来。
而我们 保留的可不仅仅是具象的口号,而是一种精神。忠于党,终于人民,克服困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所以 肆意破坏这些地标,就伤害了我们对解放军的情感,所以这样的事件才会如此受人关注。
也许有人会说,建设这些地标也是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我只想用下面这篇文章来回应。大家扩展阅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