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时弗拉芒语大区的民用建筑,明显不同于英国的民用建筑。图为布鲁日的一栋民居
作者:魏城
在一个都是朋友的微信群里,我发了一个帖子:
在布鲁塞尔火车站,看到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群殴一个人(或两个人),被殴者不知是不是反对示威的人,警车呼啸而来,一字排开,严阵以待。不久,警察施放了催泪瓦斯,人群混乱,纷纷往车站跑,准备乘坐欧洲之星返回英国的我,也被催泪弹催出了眼泪,嗓子则像吞了沙子,咽不下,吐不出,难受至极。第一次“享受”催泪弹,不在中国,不在英国,而在偶尔过境一游的比利时,也算补上了一课。
![]()
图解:10月14日,布鲁塞尔出现了支持巴勒斯坦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图为市中心的抗议者
一个发小问我:“怎么?去比利时了?”
我回答:“是的,没想到此行是这么一个结局。”
说实话,除了辞别比利时首都之前“中”的这一颗催泪弹,此行总的来说是圆满愉快的。
20多年前,我去过一次比利时,但那次是“欧洲七国大巴行”的一站,只在布鲁塞尔停留了两个小时,导游带领大巴上的几十个人,蜻蜓点水般地去了布鲁塞尔大广场、撒尿的小童等几个地标式的景点,就收兵前往七国行的下一站了。当时的我,对比利时和下一站的荷兰有什么区别,完全没有任何概念。
![]()
图解:布鲁塞尔著名景点“小尿童”(Manneken Pis),传说这个男童撒尿熄灭了炸弹,挽救了这座城市
这一次,我准备彻底告别大巴行,来一次深度自由行:自己选择城市,自己制订攻略,自己把控时间。
我选了三个城市:布鲁日、根特、布鲁塞尔。
之所以选择布鲁日,是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驻英国记者,一个几乎天天在微信上聊天的好朋友,有一年,有一天,忽然失踪了好几天,等到几天以后微信上露面,我问她:“去哪儿了?”她回答说:“布鲁日”。
在此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城市,因为我在欧洲的旅游都是极为肤浅的那种旅游:只玩首都。等看到她发给我的布鲁日照片,我大为吃惊:那么典雅、那么幽静、那么美!从此我就改变了我在欧洲的旅游方式:不去首都,去那些被好友推荐的小镇。
![]()
图解:布鲁日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爱之湖”(Minnewater)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这次你又选择了比利时首都?
这次我是被迫选择:因为我这次出游,事先打定了主意,不坐飞机。比利时离英国很近,坐穿越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欧洲之星火车,也只有两个小时,如果坐飞机,加上提前办理登机手续的时间和一进一出机场的时间(机场通常离市区很远),肯定超过坐火车。但欧洲之星在比利时只停靠首都布鲁塞尔。所以,布鲁塞尔是用来过路的。
当然,我也不能仅仅靠朋友的一句话,就选择一个国家、一个城市。
决定这次旅游的国家时,我其实考虑过几个选项:西班牙海滨、法国南部、罗马尼亚、塞浦路斯、摩洛哥等北非国家,但最后选择了比利时。
为什么?
原因很多。首先,比利时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或者说,她是一个本不应该成为国家的国家。
比利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在1830年才正式独立,至今不到200年。在此之前,她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被不同的国家统治过,包括荷兰、勃艮第、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国,拿破仑时期则曾是法国的一部分。她的独立,也是欧洲列强各自包藏祸心的结果:1830年,比利时在法国七月革命影响下脱离荷兰独立。法国支持比利时分离,以削弱荷兰势力。英国则担心法国在新国家中扩张影响力,遂推动比利时保持中立,并在1831年支持德国萨克森-科堡王子利奥波德一世登基为国王。利奥波德曾是英国王储的女婿,与英国王室关系密切,有助于英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均衡战略。这一安排最终在1839年《伦敦条约》中得到确认。
![]()
图解:所有游客必去的打卡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广场(
Grand-Place
另外一个说比利时本不应该成为国家的理由是,比利时拥有三种官方语言:荷兰语、法语和德语,具体来说,荷兰语(又称弗拉芒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官方语言,主要在北部的弗拉芒大区使用,占全国人口约55%;法语主要在南部的瓦隆大区和布鲁塞尔首都大区使用,占人口约39%;德语是第三种官方语言,仅在东部靠近德国边境的德语社群使用,人口比例不到1%,但仍享有完整的官方地位。
仅仅因为一个国家有多种官方语言,并不能证明这个国家存在分裂的危险,但比利时的情况比较独特,因为该国弗拉芒语地区和法语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紧张关系,紧张到该国许多人都在认真地考虑国家分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比利时分裂的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深层的历史、语言、经济和文化差异:
![]()
图解: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者也没有忘记光顾布鲁塞尔大广场
语言与文化对立:北部的弗拉芒人讲荷兰语,南部的瓦隆人讲法语,彼此在语言认同和文化归属上存在长期张力。
经济失衡与不满:二战后,弗拉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引擎,而瓦隆地区则相对衰退。弗拉芒人不满“养懒汉”的财政转移,成为分裂呼声的重要推力。
政治结构的碎片化:比利时实行联邦制,三大语言社群拥有高度自治权,但这也削弱了国家认同。政府组阁困难、政党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分裂讨论。
分裂主张的现实性:弗拉芒地区的极右翼政党如新弗拉芒联盟(N-VA)长期主张独立,虽然目前未成主流,但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尽管如此,比利时目前仍维持着国家统一,部分原因是欧盟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国际压力与经济利益促使各方维持现状。
其次,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句话:欧盟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比利时因此也成为欧盟的中心。
![]()
图解: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
比利时其实是一个小国,人口1180万,大致相当于英国的六分之一、法国的近六分之一、德国的七分之一、意大利的五分之一;国土面积三万平方公里多一点儿,大致相当于英国的八分之一、法国的十八分之一、德国的十二分之一、意大利的十份之一、西班牙的十六分之一,甚至我的老家——中国的山东省,面积也是比利时的五倍。但比利时在欧洲发挥着与其人口和面积不成比例的重要作用,除了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之外,担任过欧盟重要职位的也有许多比利时人,包括曾任欧洲理事会主席(European Council President)的比利时前首相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目前仍然担任欧洲法院院长(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的比利时籍法学家科恩·莱纳尔茨(Koen Lenaerts)等。
经济方面,比利时的人均GDP在西欧属于高水平,略低于德国和英国,明显高于法国和意大利,反映了比利时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当然,我最后选择比利时作为这次出行的目的地,并非仅仅因为上述历史、政治和经济原因。第三个原因,也是更为重要、也更为个人化的原因,就是比利时的美丽风景。
比利时国土面积虽小,却拥有浓缩的欧洲魅力,她融合了中世纪建筑、艺术遗产与现代生活,适合深度漫步与文化探索。
我想特别讲一讲我这次选择的两个比利时城市:我选择布鲁日,不仅仅因为朋友的推荐,更因为她被誉为“欧洲北部的威尼斯”,以水道环绕的古城、哥特式的建筑和宁静的氛围闻名,是浪漫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我选择根特,则完全出于偶然,是因为在油管(YouTube)上看一部关于布鲁日的影片,主持人说:“如果你喜欢布鲁日,那你更会热爱根特!”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在我的旅程中增加了根特。结果,我发现,根特确实更具魅力:她拥有壮丽的城堡、丰富的博物馆和夜色下闪耀的河畔,是艺术与生活交织的城市典范。
![]()
图解:布鲁日全城都被水道环绕,因此被称为“欧洲北部的威尼斯”
布鲁日,又被译为布吕赫,弗拉芒语是Brugge,法语是Bruges,是比利时弗拉芒大区西佛兰德省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该省省会及最大城市,通行荷兰语,是弗拉芒社群的一部分,面积140.99平方千米,人口118,509人(2022年1月1日)。布鲁日在多个国际旅游榜单中名列前茅,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鲁日大部分建造于中世纪的建筑完好无损,使其成为欧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镇之一,目前历史中心是典型的中世纪古城,保存着大量中世纪至近代的建筑。早期哥特式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特色的一个部分。作为过去欧洲的重要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布鲁日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文化上的交集,比如布鲁日与早期尼德兰绘画流派(Flemish Primitives)有着密切的关系。
![]()
图解:布鲁日市集广场(Markt)的钟楼(Belfort)高约83米,是布鲁日的地标之一,建于13世纪,曾用于瞭望、报时和存放市政文件,游客可以登顶俯瞰整个古城,是布鲁日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布鲁日的美,不仅在于视觉,更在于那种“时光凝固”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中世纪画卷之中,所以有人称之为“中世纪遗珠”。布鲁日尤其受到全世界华人青睐,在中文的旅游博客、欧洲旅游指南和文化评论中,布鲁日被誉之为“欧洲最美小城”或“欧洲最美古城”。在布鲁日的古石小巷,我常常听到台湾人、香港人互相交谈的口音。有一次,我迷了路,居然发现了当地的一个中国古董拍卖行。还有一次,我坐在街心花园的长椅上,与太太用中文交谈,一个坐在对面的女孩问我们:“你们也是中国人吗?”原来,她来自中国内蒙的呼伦贝尔,在当地留学。
由于布鲁日作为旅游城市的名声远播海外,2000年,布鲁日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布鲁日也争取到了2002年欧洲文化之都的头衔。
谈到布鲁日的美丽,法国诗人安德烈·苏瓦热(André Suarès)这样赞美布鲁日:“布鲁日是梦境中的城市。”比利时艺术评论家吕克·德沃尔德雷(Luc Devoldere)这样描述布鲁日:“布鲁日是画家的天堂,是历史的温柔回声。”
![]()
图解:游客乘坐小船,在遍布布鲁日的运河中游览“梦境中的城市”
谈到布鲁日的历史厚重感,英国《卫报》这样写道:“布鲁日是时间凝固的地方。”欧洲文化遗产协会的评语则更具诗意:“在布鲁日,每一块石头都在低语中世纪。”
根特是比利时弗拉芒大区东佛兰德省的城市,也是该省的省会及最大的城市,通行荷兰语,是弗拉芒社群的一部分,其面积157.77平方千米,2025年1月1日统计时的人口为272657人,是比利时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布鲁塞尔和著名港口安特卫普。让人感到迷惑的,是她在几个语言中不同但又非常相似的拼写:荷兰语是Gent,法语是Gand,英语则是Ghent。
![]()
图解:根特的中世纪城堡——伯爵城堡(Gravensteen)
根特市是比利时最大的教育中心,根特大学是全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之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成就尤其卓著。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根特的支柱产业,主要由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物科技、宽带技术和信息交流技术组成。
根特的美体现在其保留完好的中世纪历史建筑、充满活力的老城区以及宁静的水道上。
根特曾经是北欧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拥有大量的中世纪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其中圣尼古拉斯教堂(Sint-Niklaaskerk)是根特最古老、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这座教堂位于根特市中心,是该市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始建于13世纪,采用来自图尔奈地区的蓝灰色石材,风格典雅而庄重。
另外一个著名的大教堂是圣巴夫大教堂(Sint-Baafskathedraal),位于历史古城中心,以其高耸的哥特式塔楼和收藏的艺术杰作——《神秘的羔羊》(Het Lam Gods)祭坛画而闻名。教堂始建于12世纪,现今的建筑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与巴洛克元素,是根特精神与艺术的象征。
![]()
图解:根特的圣巴夫大教堂(
Sint-Baafskathedraal
在根特老城,漫步在古老的鹅卵石街道上,你可以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
美国旅行作家里克·史蒂夫斯(Rick Steves)特别喜爱这座城市,他说:“根特是历史与青春并存的城市。”欧洲城市文化协会则更看重她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根特不是博物馆,而是活着的历史。”
不过,在我看来,根特最吸引我的,是她的遍布全城的水道,和水道两岸的美轮美奂的“比利时特色的”多彩小房子。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格拉斯雷(Graslei)和科伦雷(Korenlei)等地的风光,河岸两旁的历史建筑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
图解:根特
科伦雷(
Korenlei
)水道对面最具比利时特色的建筑
总之,布鲁日更加小巧玲珑,根特则更加气象万千,但两个城市的共同点是:到处都是美景,随手拍的照片都可以作风光明信片。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作者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本微信公众号联系方式:
邮箱:weimingliu6@qq.com
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作者简介:
魏城,曾经在中西著名媒体从业30多年,做过报纸记者、编辑、翻译、电台主持人、网站记者、编辑、杂志执行总编辑等工作,出版过三本书,工作过的机构包括《中国青年报》、《星岛日报》加拿大版、英国广播公司、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英国《金融时报》等。2007年,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中国中产阶级调查系列报道获得了亚洲出版人协会(SOPA) 解释报道类首奖。如今退而不休,作为自由撰稿人,为中国《财经》杂志撰写“魏城看英伦”专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