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围绕“公民津贴”(Bürgergeld)改革的争论中,一份新法律意见书引发强烈反响。德国联邦社会法院前院长赖纳·施莱格尔(Rainer Schlegel)认为,即使是完全停发福利金的“顶格制裁”,在特定条件下也符合宪法。这一观点看起来与2019年联邦宪法法院的立场相悖,却为联邦政府的强硬路线提供了背书。
![]()
▲图源:picture alliance/dpa/Jens Kalaene
据《南德意志报》报道,这份由施莱格尔受“新社会市场经济倡议”(INSM)委托撰写的意见书认为,只要配套有合理的例外条款,全面取消救济金并不必然违反《基本法》。此前,绿党、左翼党等党派,公开质疑联合政府拟议的改革方案“违宪”。
2019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曾对制裁措施作出限制性判决,强调人的尊严不可侵犯,裁定救济金削减幅度最多不得超过30%。但施莱格尔现在表示:“立法者不能躲在宪法法院后面。”他认为,尽管卡尔斯鲁厄(联邦宪法法院所在地——编者注)的判决设置了较高门槛,但通过适当设计的“困难例外规则”,这些门槛是可以跨越的。
根据施莱格尔的观点,所谓“困难例外规则”必须体现比例原则,以防止全面制裁导致不合理的后果,特别是对于有家庭、伴侣或子女的人群。相对而言,对于单身申请人,他主张适用更为严格的标准,例如,仅在面临流离失所等极端情况下,才构成全面制裁的例外。
![]()
▲联邦社会法院前院长施莱格尔教授,图源:Marlene Gawrisch/WELT
施莱格尔曾担任基民盟秘书长林内曼的顾问,后者曾与社民党主席兼劳工部长巴斯就公民津贴的改革进行过谈判。因此,施莱格尔的观点被认为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事实上,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全面取消福利的制裁在理论上早已存在,但由于适用条件苛刻,实际操作中几乎从未真正执行。当前做法要求就业中心对申请人不配合的行为承担高度的举证义务,而这正是施莱格尔希望改革的部分。他主张大幅降低这些门槛,允许就业中心在仅仅怀疑某人不愿合作的情况下,无需提供证据,就可以撤销其所有福利。
据悉,劳工部长巴斯计划进一步推进相关立法。她希望对于那些连续缺席就业中心约谈的申请人也能适用全面制裁。相关法案已在联邦政府协调会议中取得一致,目前正在起草,预计将于11月提交联邦议院审议。
![]()
▲图源:tagesschau.de
施莱格尔的意见书一经披露,迅速在舆论场上引发广泛讨论。在《世界报》网站下的评论区,不少读者对施莱格尔的观点表示支持。一位网友写道:“如果能像美国那样推行强硬政策,你会发现人们很快就能重新开始工作。”另一条获得大量点赞的评论则写道:“没错!国家不能任人耍弄。公民津贴是纳税人的钱,理应被谨慎和负责任地使用。”
也有网友从原则层面出发,认同施莱格尔的立场:“他当然是对的。社会上不可能存在一种去享受他人劳动和财产的权利。”
还有读者提出了更加极端的具体改革建议:“为什么不干脆改成——只有在履行完所有义务、参加所有约谈后,才开始发放津贴?如果缺席,下次发放就暂停。”
(欧洲时报德国版紫蒿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