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早晨的公园里,总能看到老王带着暖壶,坐在石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嘴里嚼着枸杞。邻居们见状,总说他“养生有一套”。43岁的老王,去年身体检查出血脂稍高,为了改善身体状况,他下定决心开启了自己的“养生路”,每天干嚼一小把枸杞,雷打不动,半年如一日。
![]()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年的干嚼“枸杞计划”后再去体检,医生看着检验报告,忍不住问他:“你这是干了啥?指标变化,太让人意外了。”难道人人称道的枸杞,真的有养生奇效吗?“干嚼”这种吃法会不会有什么风险?或许,你也曾疑惑:养生,到底该“听谁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年人常见的“枸杞养生”,背后到底是健康神话,还是误区?尤其是干嚼这种特殊吃法,你千万别只听道听途说!
说起枸杞,很多中老年人都信誓旦旦地认为它能“养肝明目、补肾益精”,而对于吃法,更有“泡水没干嚼好”“枸杞直接嚼效果翻倍”一说。朋友圈、短视频里都在热推:枸杞干嚼,营养吸收全面,皮红肉糯,入口回甘。
![]()
可究竟枸杞干嚼,对健康到底有多大益处?半年的坚持,会对血糖、血脂或其他体征带来哪些变化?可靠吗?
干嚼枸杞其实就是将枸杞果实直接入口咀嚼,不煮、不泡,认为这样能完全释放其中的营养。枸杞果实富含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等多种营养活性物质。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数据显示,每100克枸杞含有多糖5-7克、蛋白质8-10克、胡萝卜素4-8毫克,还有多种微量元素。
![]()
研究显示,枸杞中的多糖成分对调节免疫力、抗氧化有一定益处,对肝肾功能、血脂代谢也有正面影响。但是,这些效果普遍建立在“每日15-20克、长期坚持摄入”、“合理饮食搭配”的前提下,并不等于多多益善,更不是所有群体都适合。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指出,单纯以“干嚼”代替多元膳食干预,可能高估其价值。而部分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直接干嚼枸杞果实,反而会出现腹胀、不适等消化问题。
血脂血糖改善有限
对于像43岁的老王这样血脂偏高的中年人,适量吃枸杞确实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一项涵盖126例中老年受试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每日坚持吃20克枸杞,连续三个月,受试者LDL-胆固醇平均下降约8.2%,三酰甘油降低7.5%,但长期效果尚未有定论。干嚼和泡水区别不大,重点仍在“量”和“全食摄入”。
![]()
视疲劳、免疫力或稍有提升
枸杞富含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干嚼可保留更多水溶性成分。北京营养学会曾有资料表明,20克/天枸杞连续食用对减少视疲劳感有轻微帮助、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下降约11.4%。但专家提醒,这种调理作用因人而异,重在长期、规律和综合生活方式,而非单一“偏方”可替代。
消化系统存在风险隐患
干嚼枸杞,尤其未充分咀嚼者,容易增加肠胃负担。有调查显示,约14.6%的中老年人反馈大量干嚼枸杞数日后出现腹胀、反酸,个别病例还出现肠梗阻风险。医生提醒:本身有胃溃疡、消化不良、肝肾疾病基础者,不建议大剂量干吃枸杞。
![]()
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枸杞为茄科植物,极少数人群存在过敏体质,干嚼摄入量大时容易诱发口腔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如发现不适,建议立即停用并就诊。
合理摄入量,才是关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枸杞适量控制在15-20克,约一小把,不宜过量干嚼,更不能以枸杞替代正餐或其他膳食来源。对于血糖、血脂异常者,建议搭配科学饮食与运动,综合调理才更有效果。
有胃肠基础病史的人群、更年期妇女、免疫力低下者,在使用枸杞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建议。枸杞哪怕泡水、煮粥、搭配食材烹饪,都比单一猛嚼来得温和且易消化。
此外,如遇体检异常,切记不要盲目归功于某一单品“灵丹妙药”,而忽视了饮食、作息、运动和心理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