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男女比例失调有多严重?
前几天看到一个卖蛋糕的博主分享,她有位顾客要给幼儿园订蛋糕,一问人数吓了一跳:一个小班,只有3个小姑娘,却有18个男孩!
![]()
图片
评论区里,好多网友也说起类似情况:“我们小区也满眼都是小男孩,五六个一起骑自行车乱窜,差点撞到老人。”
“女孩不仅少,还普遍年纪大,常见十几岁的姐姐牵着四五岁的弟弟。”
“你肯定想不到,我这边幼儿园一个班就只有5个女孩,分小组时一个组里只能放一个。”
“其他班也差不多,好多都是二胎三胎生的儿子。”
有人说,中国那“3000万光棍”的说法好像已经过时了,实际上,性别失衡的问题不但没好转,反而可能更严重了。
![]()
图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多出约2390万,其中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女性人口为69944万人。
而在20到40岁的适婚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出了1752万——这个数字已经超出正常范围,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剩男危机”。
可能很多人觉得,“重男轻女”已经是老早以前的事了,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比我们想的要顽固得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光棍”?】
中国男性怎么会比女性多出几千万?适婚男性又多出上千万?这么多“光棍”是怎么来的?
其实从老一辈的回忆里就能看到一点影子。过去有些家庭如果不想要女婴,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
甚至以前还有“弃婴塔”,原本这里是为了集中处理婴儿遗体、防止疫病,可后来却成了大量女婴被丢弃的地方。
![]()
图片
而我们再看看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人为干预,男孩的出生率会略高于女孩;
加上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短,所以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最终会趋近平衡。
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女性数量其实略多于男性。美国的女男比例为100:98(女性为100)。日本的比例为100:95.9(女性为100)。
![]()
图片
而中国呢,近些年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按理来说女性应该更多,然而在人口普查时,却惊现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不少——这背后很难说没有人为选择的影响。
那些多出来的数字,不只是统计结果,更可能代表着许多没能来到世上的女孩。
光棍时代的来临,其矛盾根源就在此处了。
【“被剩下”的危机感】
“被剩下”是什么感觉?明明没损失什么,为什么“剩男剩女”常被人议论,自己也会觉得抬不起头、被边缘化?
可能最大的原因,是感觉自己“缺了某种资源”。如果男性把婚姻看作一种“资源获取”,那单身的男性就容易感到落差。
再加上女性数量少,尤其偏远地区女性外流,导致彩礼越来越高,结婚成本水涨船高。很多男性就会觉得自己物质上“不够格”,结不起婚。
![]()
图片
传统家庭里,资源分配也可能不均。比如一个家庭里有好几个儿子,往往老大先分到房子和资源,剩下的孩子因为资源被消耗殆尽而失去了婚配竞争力。
越晚结婚,机会越少;机会越少,就越难结婚——仿佛掉进一个走不出的循环,或许这也是一个在当下无解的社会矛盾。
![]()
图片
【择偶梯度的影响】
也有人问:“大城市不是也有很多‘剩女’吗?剩男和剩女凑一凑不就行了?”
其实解决办法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两个群体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心理学有个“择偶梯度”现象:男性倾向于找条件稍低于自己的女性,而女性则倾向于找条件优于自己的男性。所以,农村或条件一般的男性,很难被大城市里事业有成、生活优越的单身女性接受;反过来也一样。
这不是简单“拉郎配”就能解决的,而是更深层的社会结构问题,可能需要未来很长时间才能改变。
![]()
图片
说白了,婚姻和人生,看起来是自由的匹配游戏,其实我们都受限于自己的“条件”。
有人靠努力或家境活得好,也有人一无所有、寸步难行。
或许,我们真该放下那些过时的观念,学会真正的平等与尊重,才能让下一代不再重复这样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