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10月14日,记者来到雨城区望鱼镇沙坪村,蜿蜒秀美的S104线旁,一座兼具乡土风情与现代服务功能的建筑,正成为过往旅人歇脚的 “暖心巢”、当地村民增收的“希望屋”—— 这便是雨城区探索“交旅融合”的代表性公路服务站点:沙坪驿站。
这座看似普通的公路服务站点,已突破传统服务区的单一功能,逐步构建集寄递物流、农产品展销、文化展示、休闲休憩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用“小空间”书写着便民富民的“大文章”。
![]()
“交通+多元服务”
驿站变“综合体” 便民服务升级中
“听说年底就能在驿站寄快递了,以后发望鱼笋干再也不用等镇上的班车捎带,更加方便了!”沙坪村村民柏学华站在驿站的寄递服务筹备区,看着正在搭建的柜台,难掩期待。
沙坪驿站负责人张守红向记者介绍,驿站规划之初便跳出 “只服务车辆”的传统思维,锚定“S104线交通动脉+沙坪村生活圈” 双重定位,目前休闲休憩、简易超市等功能已投入使用,寄递物流服务正加速筹备,计划年底前正式开通。
“开通后不仅能收发普通快递,还会针对农产品设计‘保鲜运输’方案,为村民打通‘出村进城’的物流通道。”张守红指着筹备区的物流货架说道,目前已完成寄递柜台搭建与场地规划,驿站正在与邮政、本地快递企业对接系统调试与合作细节。
![]()
对于过往司机与游客,驿站已成为旅途中的“充电站”:干净整洁的休息区摆放着桌椅,提供免费热水与应急药品,可随时缓解长途驾驶的疲惫。
“别看我们的驿站小,它既能服务旅途,也能扎根乡村。”张守红说,截至目前驿站已累计服务过往司机和旅客超2万人次,随着后续功能完善,服务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文化+直播带货”
驿站成“窗口” 富民盼物流助力
走进沙坪驿站的农产品展销区,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两大“明星产品”:醇厚的“沙五”白酒、精美的竹笋壳烙画。
![]()
![]()
![]()
这些承载着沙坪村非遗技艺与乡土特色的产品,正通过驿站这个“窗口”试水市场。
村民杨平和李学琴是驿站的“乡村推荐官”,每周他们都会参与抖音直播。镜头前李学琴会展示竹笋壳烙画的制作过程,杨平则会讲解“沙五”白酒的酿造工艺。
“通过直播,我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沙坪村的宝贝,太开心了。”杨平表示。
为提前布局寄递开通后的销售链路,驿站已开始优化农产品包装与定价:针对猕猴桃、蜂蜜等生鲜产品,定制简易保鲜盒;结合直播数据,梳理出 “爆款产品清单”,计划开通寄递服务后推出 “驿站直发”优惠套餐。
![]()
如今,沙坪驿站已成为文化展示的“新地标”,更成了村民心中的“共富盼头”,大家盼着寄递服务开通后,“守着好资源,愁着没销路”的困境能彻底解决,在家门口就能赚上“增收钱”。
“小驿站大样板”
交旅融合照见乡村振兴大路径
沙坪驿站的建设推进,并非偶然。它的价值,在于对“交旅融合”理念的务实落地。
“驿站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村民需求与实际条件逐步让驿站功能更加完善。”雨城区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洪表示,驿站建设遵循先解决“急难愁盼”,再布局“长远发展”,将“交通线”逐步转化为“发展线”,让“服务区”慢慢升级为“活力区”。
![]()
从功能定位来看,它跳出“单一服务交通”的局限,将便民服务(寄递、超市)与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文化传承深度绑定,既回应村民对“物流便利”的期待,又挖掘乡村的资源价值;从运营模式来看,它并非“政府包办”,而是鼓励村民参与,村民既是服务的期待者,也是产品的销售者、文化的传播者,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从示范意义来看,它为山区乡村提供了可复制的“交旅融合”样本,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让“小站点”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游客与村民的“桥梁”。
![]()
“沙坪驿站是我们的‘试验田’,等年底寄递服务开通并运营成熟后,我们计划在雨城区其他交通沿线村庄推广这种‘分步建设、按需完善’的模式,让更多‘小驿站’发挥‘大作用’。”李德洪表示。如今,沿着S104线行驶,沙坪驿站不仅让过往旅人多了一份期待,更让村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更多可能,成为雨城区“交旅融合”战略中最生动、最接地气的注脚。

![]()
![]()
▌记者:孙露菲(部分照片来自周公山镇)
▌编辑:孙露菲
▌一审:胡月
▌二审:彭勇
▌审核:徐召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有关雨城的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