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时,周天子的膳夫已备好一日四餐的首膳。作为天下共主,你的餐桌不仅关乎味蕾享受,更是礼制与权力的展演场。据《周礼·天官·膳夫》记载,你每日享用的并非简单菜肴,而是由六谷、六牲、百羞、百酱构成的精密体系,每餐陈列二十六道佳肴,辅以十二鼎的规制,其背后隐藏着上古中国最严密的饮食密码。
![]()
稻、黍、稷、粱、麦、菰,六样,主食里头最宝贵的就这些,嘴里嚼着的是黍,软糯,贵族才能吃上,菰米是水里长的,采一筐费老大劲,能卖出金玉的价钱,也叫雕胡米,谁家要是能摆一碗出来,那身份就不一样了,主食和肉怎么配,讲究特别多,牛肉就得配稻米饭,羊肉端上来旁边是黍饭,猪肉只能跟稷饭一块吃,这么吃据说能调和阴阳,书上写着,牛要搭稌,羊得跟黍,猪只能用稷,吃饭不是随便扒拉两口就算了,那是一整套仪式。
![]()
周八珍,顶级的,八种工艺,整个宫廷厨房都得动起来,炮豚,得弄三天三夜,小乳猪肚子里填满枣糊,先烤,烤完剥皮再下锅炸,最后还得用小火慢慢炖,临出锅才放酱和醋,那个味道才算成了,还有个捣珍,用牛羊鹿的里脊肉,反复地敲,几百下上千下,筋膜全给弄掉,肉最后成了茸,舀一勺跟云彩似的,做法上就是死磕细节,炮豚能酥到骨头都能抽出来,捣珍吃到嘴里就没了,这下的功夫,不光是吃,是一种追求。
![]()
吃饭的规矩大得很,吃一口就得放下筷子,说自己饱了,等着膳夫过来劝你再动筷子,这就叫以德为饱,旁边音乐一直没停,《雍》乐,吃完撤菜还得放音乐,意思是天下太平才能吃好饭,一出事,闹灾荒打仗了,音乐就停,十二个鼎也变成九个,吃的东西都简单了,这个变化谁都能看见,国家安稳不安稳,往桌上一看就知道。
![]()
喝的东西门道也不少,有个叫浆人的专门管,分六种:水、浆、醴、凉、医、酏,那个醴差不多就是现在的醪糟,一夜就能发酵好,凉是寒粥加上冰水,感觉跟古代的冰淇淋一个意思,医是梅子水兑上酒,酸溜溜的,酏就是稀酒,用黍做的,怎么喝还得看季节,春天喝酸浆,夏天喝凉醴,秋天喝医酏,冬天就喝热的酏酒,连着一套养生的链条,啥时候喝啥早就定好了。
![]()
安全特别严,有五禁,牛晚上乱叫的不行,羊毛打结的不要,狗性子急躁的不能吃,禽鸟声音沙哑的就淘汰,猪要是眼神太亮也进不了厨房,肉只要有一点点问题都不敢往桌上端,膳夫每次都得先试一遍,自己没事才敢给你端上来,这一层层地过关,不光是防着别人下毒,还讲究一个圣王不吃不合规矩的东西,敬畏饭菜,和敬畏权力,其实是一个道理。
![]()
吃饭这个事,其实是国家的事,公爵能吃十六道菜,诸侯就十二道,谁的身份高谁吃得就多,春天是酸味,夏天是苦味,秋天是辛辣,冬天是咸味,顺着天时调菜色,光酱料就备了一百二十瓮,鼎上的花样全都是规矩,掂量一下就是那个调和鼎鼐、治理天下的意思,人站在铜鼎前吃饭,不光是嘴里咬着东西,咀嚼的是一整套文化,王朝怎么运转,这桌子菜上都写着。
![]()
这影象一直都在,宋朝人说御宴的规矩,明清的满汉全席,菜式怎么搭配,都能看见周朝那一套的影子,现在人讲食不厌精,三千年前青铜鼎旁边天子吃饭的那个样子,根子就在这儿,餐桌,生理需求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文明怎么被记住,怎么留下来,全在这一口里头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