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52秒的烟花表演,换来了县委书记的免职、两套班子的立案审查,以及青藏高原上一块可能百年难以愈合的生态伤疤。
海拔4670米至502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上,1050盆烟花在52秒内轰鸣燃放,一条“升龙”在雪山上空腾起。这场被包装成艺术盛宴的烟花秀,却在公众的愤怒声中,炸出了一连串触目惊心的真相。
![]()
车辆碾压、人员踩踏导致15.29亩草毡层结构破坏,烟花残留物和塑料碎屑清理不彻底,瞬时强光与巨响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这一切,都发生在生态极度脆弱的青藏高原。
这场引发全国关注的喜马拉雅山烟花秀事件,在近一个月的调查后,官方首次公布了完整调查结果。
西藏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的通报显示,烟花燃放影响草地面积达30.06公顷。
更令人痛心的是,破坏发生在海拔4670米至5020米的高寒山地系统,这里的草毡层厚度不足20厘米,却是固碳、保水和防止风蚀的核心屏障。
调查指出,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因“进入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从事破坏草原的活动”和“烟花残留物粉末和塑料碎屑等清理不彻底”等行为,被立案查处。
作为活动赞助商的“始祖鸟”品牌,同样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这场烟花秀最令人震惊的,是地方监管的全面失守。
![]()
根据通报,这场烟花秀活动竟是“江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批准同意实施”。这种个人拍板决定的行为,暴露了当地决策机制的形同虚设。
问责力度空前:江孜县委书记陈昊被立案审查调查并免职;县长多吉普拉同样被立案审查调查。
同时,县常委、宣传部长、政府副县长等人被审查调查;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李积平被免职。市县两级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被追究责任。
生态破坏不可逆,道歉无法弥补。
尽管活动主办方声称使用“生物可降解环保烟花材料”,但专家指出,高原低温能把降解周期拖到几十年。
更令人忧心的是,那块被破坏的草毡层,自然恢复需数十年至百年。
烟花燃放时,正值高原动物“贴秋膘”的关键时期。声光刺激引发的惊吓,完全可能干扰动物的繁殖和迁徏。
实际观测显示,燃放时动物未能有效转移,部分巢穴被直接摧毁。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翻土可能将污染物埋入深层土壤,加剧生态恶化”。这种修复,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
![]()
法律红线不容触碰,生态保护无例外。
这场烟花秀事件,撞上了中国生态保护的最新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这是我国首部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专门法律,于2023年出台。法律明确规定,任何开发行为都需以“尊重自然本底”为前提。
江孜县的决策者似乎完全将这部法律抛在了脑后。他们的违规决策,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毁掉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指:“烟花散去,留下的不能仅是道歉,更应是保护生态的行动”。
这场烟花秀,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与商业边界的热议。
蔡国强作为国际知名艺术家,始祖鸟作为高端户外品牌,本应比普通人更清楚生态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然而,他们选择了在生态最脆弱的青藏高原进行这场艺术实验。
真正的艺术,应当尊崇真善美,敬畏自然,抚慰人心,而不可伤害自然界。商业化的参与,更应有规矩和界限。
查琼岗日山,藏语意为“白色水晶山”,是当地藏族同胞心中的神山,受到世代尊崇和叩拜。艺术家和品牌的“创意”,是否尊重了这份信仰?
烟花散尽,余波未了。江孜县委书记陈昊的乌纱帽随着52秒烟花的熄灭而落地,但喜马拉雅山脊上的伤痕,却需要数十年甚至百年才能抚平。
神圣的查琼岗日山依然屹立,用它沉默的存在拷问着每一个过客:在生态红线面前,谁的人性可以例外?在自然尊严面前,谁有权力肆意妄为?
烟花易冷,生态难复。这场52秒的教训,应该刻进每个决策者的灵魂深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