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打破行政藩篱!四川这项改革让两地六方“抱团”建港口

0
分享至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打破行政藩篱,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10月15日举行的“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四川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相关情况,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海蓉作了详细介绍。


李海蓉表示,在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四川把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作为牵引性改革举措,联合重庆制定改革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建立川渝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五年来,两省市在政策同向、资源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享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首创性改革成果。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等创新举措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肯定和推广。

在川渝毗邻地区率先开展的改革试验中,川渝高竹新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这个由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和重庆渝北区茨竹镇共同组建的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省级新区,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两市区共同组建新区管委会,以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的方式,授予管委会行政管理主体资格。”李海蓉介绍,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已下放省市县三级174项行政权力事项由管委会承接。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截至2024年底,新区入驻企业数量、税收收入较成立之初实现翻番,建成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

聚焦利益联结机制这个最需要突破的方面,四川探索以资本为纽带、项目为载体,促进两省市交通、物流等领域资源整合。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达钢集团、万州港口、四川港投、重庆航发等两地六方联合成立港口物流公司,共同负责万州新田港二期项目的投融资和建管运,进一步优化了四川省东出北上重大枢纽节点布局,推动东向开放从“借港出海”向“建港出海”转变,同时也缓解了万州地方国企单独投资、单独运营、货源缺乏保障的投资经营压力,在跨区域合作中实现相互赋能、互利共赢。

李海蓉坦言,“两区”分离改革作为新生事物,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政策卡点堵点、运营管理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李海蓉表示,四川将在全面总结各项改革经验基础上,聚焦规划统一管理、财政协同投入、税收利益分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谋划开展前瞻性、差异化改革,以更大力度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封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封面新闻
第一眼,看封面。了解权威信息,看真实新闻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04)。
328303文章数 8873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