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蓬江区自然资源局在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全面动员、科学施策、精准发力,通过“科技赋能+精准攻坚”相结合的方式,有力筑牢村(社区)防疫屏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一、统筹力量下沉,织密一线防控网络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蓬江区自然资源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内部股室界限,实施全员下沉机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白沙街道、棠下镇等6个挂点村(社区),全面投入摸排登记、政策宣传、物资配送等基础防疫工作,实现结对社区防疫全覆盖。
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该局进一步优化力量配置,组建两支专业队伍:一是抽调30名骨干成立消杀攻坚组,专项负责蚊虫孳生点和重点区域消杀,其中,成立自然资源凤潮片区病例消杀机动组,确保“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第一时间完成机动消杀任务;二是选派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组成尖刀组,进驻疫情较重村(社区),实行“组长负责、分片包干”,强化现场指挥和任务落实。在白沙街道会龙社区,该局实施“指挥部统筹+组长分片+干部参与”的三级指挥体系,通过部署+复盘的工作机制,实现问题日清日结,有效提升防疫效率。
截至目前,6个结对村(社区)累计完成入户排查1.71万余户、开展防疫宣传4.58万余次;尖刀组驻点的4个重点区域疫情传播风险得到初步遏制。
二、强化科技赋能,构建闭环处置机制
为破解传统排查中盲区多、效率低的问题,蓬江区自然资源局创新运用“无人机航拍+GIS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发现—处置—反馈”闭环防控机制。通过高空航拍与监测,精准识别积水点、卫生死角等蚊虫孳生黑点,并绘制“图斑作战平面图”,实现隐患点位可视化、精准化。
各片区依据作战图迅速组织清理消杀,次日通过无人机“回头看”进行复核,确保整改到位,形成管理闭环。同时,通过科学分析病例分布与孳生点的关联,提前在高风险区域开展预防性消杀,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在棠下镇新昌社区某小区周边闲置区域排查中,该局通过比对病例分布与航拍图像,精准锁定蚊虫密集区域。经现场沟通和宣传引导,成功清理荒地积水容器,有效消除传播隐患。
截至目前,该局已累计出动无人机48架次,航拍覆盖380公顷,绘制作战图28张,清理黑点93处,复查整改率达90%。
三、推动协同治理,合力攻坚疑难问题
针对部分区域存在的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等“硬骨头”,蓬江区自然资源局坚持“一事一策”,联合专业消杀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采取“空间喷雾+滞留喷洒+药物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饱和式消杀。
“这个地方长期堆积垃圾,蚊虫特别多,之前清理过几次都没彻底解决,这次终于干净!”看着曾经的“卫生死角”变了样,会龙社区居民给予点赞。
同时,积极推动跨部门协同,联合区住建、卫健等部门及属地镇街,建立联动机制。针对物业小区管理不到位问题,开展集体约谈,明确主体责任,并搭建“物业+部门+社区”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跟踪整改进度。目前已推动物业整改问题33项,开展集中消杀60次,清理卫生黑点38处,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坚守为民初心,凝聚群防群控合力
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蓬江区自然资源局干部职工持续奋战在村(社区)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少干部每日步行数万步,顶烈日、冒风雨,深入草丛、楼顶排查隐患,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全指数”。片区内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主动送水、共同参与,干群关系在抗疫中得到进一步融洽。
![]()
图一:晚上出现病例后区分管领导立即组织部署处置工作
![]()
图二:精准制定疫情防控网格图
![]()
图三:蚊虫孳生黑点整治前后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区自然资源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