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自己一两分钟就能走回家,也没想到能给解决。”近日,家住长沙市岳麓区咸嘉西子园小区的视障市民朱宏亮表示,国庆节前夕,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
此前,他所住小区在进行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有关部门询问能否修一条盲道,令他没想到的是,此事顺利落实,最近他自己上下班时,在小区内再也不会迷路。![]()
△经朱先生本人申请,一条为他修建的盲道从小区门口延伸到单元楼门口。图/史继超摄
缺乏盲道辅助,视障市民多次在家门口迷路,曾在小区内被困半小时
“我上下班需要出行,有时候会不方便。”朱先生介绍,自己目前在长沙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特别是在晚上,有时候我一个人回家会找不到家。”朱先生介绍。
因为他所在小区面积相对小,暂时未实现人车分流,晚间停车的居民多,再加上有个别居民乱停车,之前没有盲道引导,他回家时经常找不到路,也会和停放的车辆相撞:
“碰到一辆车我就转一下方向,换路走,转来转去就转晕了,回不去家,有时干脆是在原地打转。”
朱先生介绍,因为看不到,自己行走时的路线很难走直,加上没有盲道,回家效率较低,盲目行走,撞到车,腿也很疼。![]()
△朱先生表示,自己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图/史继超摄
“有时会碰到好心居民,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把我带回家,但并不能每次都这样幸运。”朱先生表示,因自己在按摩店工作,有时需要加班到很晚,这种情况就问不到人,“最晚的时候十二点才能回家,到小区大家都休息了。”
记者大致测量,朱先生所在的楼,离小区大门并不远,一两分钟可从小区门口走到楼门口。但曾经,他却常因找不到路、问不到人迷路,一个人在原地,通过电话、呼喊才被家人找到,其中最长的一次,持续近半小时。
“没有盲道的时候(迷路次数)数不清,有次因为晚上小区车辆多,我需要不停转向,最后直接向反方向走,彻底懵了,实在没办法,给家人打电话把我接回去。”
朱先生还记得那次加了很久班,到小区已是晚上十一二点,找家又找了很久。朱先生笑称“多亏小区小”。“也会打电话让家人在小区门口接,但还是想自己试试,不过成功率很低。”![]()
△为朱先生修建的盲道一处。图/史继超摄
“我是两三年前逐渐失明的,搬到小区时间相对久,已经熟悉周边环境,外出还算好,路熟,但没有盲道依然不方便。”朱先生介绍自己失明的成因是视神经萎缩,现在有时只有一定光感,但人在面前自己已经看不到。
盲道修建当天就可使用,当事人:答应得很爽快,我很震撼
“6月份,我家这边在搞旧房改造,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打了市民热线申请,问能不能顺便在我家这边修一条盲道,也没想过能成,后续有关部门突然打电话给我,问我的住址、诉求。”朱先生说。
9月底,在小区整体改造完成后,一条一百多米长的盲道也很快建成,从小区门口一直修到他所在楼的单元门门口。
“说可以修的时候我很震撼,他(有关部门)答应得很爽快,我曾认为小区环境中修建会有各种障碍。”朱先生一度觉得提出希望修一条路(盲道)到自家门口的事有点“大”了。
“半个小时左右就建成了,再等几十分钟冷却后马上可以走。以前觉得工程量会很大,很麻烦,需要一块一块贴砖,后来发现并不是,一辆专用小车来回过几遍就差不多了。”朱先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完工,也多次对现在的修建技术表示赞叹。![]()
△多方表示,目前盲道的位置既保障朱先生出行,也不影响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图/史继超摄
为一人服务,也不能影响他人
朱先生介绍,一开始,有的施工人员想把盲道修在墙边,沿墙铺设,不过多方讨论下,这一方案被取消。“我跟他们(工作人员)说这样其实不方便,我们看不到路,人经常会撞到墙上,修得太靠边,个别车辆也会占用盲道。”
朱先生认为,一些完全靠墙修建的盲道有时并不能很好适应视障人士需求。在现场,记者看到,这条盲道距墙有几米左右的距离,相较于部分紧靠围墙的盲道,这条道可以说建在了“马路中央”(在路边),这个距离也是多方协调、研究后的结果。
“因为小区还有其他业主,如果修建不当,可能会对小区的停车位造成影响,所以,既要保障他(朱先生)的通行,也不能妨碍其他业主停车等正常生活。”负责此事的长沙市岳麓区人居环境事务中心,老旧小区和危旧房改造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他还表示无障碍建设也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其中环节,但有的小区视障人士数量少,可能只有一户(个别几户),既然朱先生觉得有困难,找到他们,就要办好,而像这样为一位视障人士修一条盲道的事,最近在附近小区也有出现。
“因为小区面积小,停车比较紧张,我们也与业委会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对盲道做好后续维护,做好对其他业主的工作。”该工作人员说。![]()
△朱先生在小区内借助盲道行走。图/史继超摄
多方共同努力,视障人士:希望更多的路畅通无阻
记者了解到,除朱先生自己和上述部门外,这条盲道的修建还有业委会、街道、社区、施工方、监理单位等五六方不同部门、公司的身影,涉及规划、建设等各个阶段。
“方案很早就定下来了,只是需要先把小区整体的路面修缮后再修(盲道)。”咸嘉西子园小区监理单位工作人员介绍。
“这条盲道全长大概146米,宽度30公分,热熔法修建,使用十几年没有问题。”施工方一位工作人员说,“原本按规划,盲道离花池(墙)边50公分,后来采纳多方反馈,就修成现在这样,其他居民可以停车,也不会影响盲道使用。”
“我这样来回滑动,能感受到凸起,引导我走路。”朱先生展示盲杖在盲道的使用方式,他表示,除实用性外,盲道对于视障人士也是心理上的安慰,有它在,自己就更敢走,“现在周边的路也修平了,以前还会害怕不小心碰到什么”。
朱先生表示,小区这条盲道建成后,自己独自回家更顺畅,“可能有的伙伴失明后不爱出门,我相反想多出去走走,也想和所有人一样,能自己出去,更自由。”![]()
△朱先生借助盲道走出小区。图/史继超摄
经过这件事,朱先生称自己对“残建融合”也有了具象的理解,未来他希望外面更多的道路都可以畅通无阻,让更多视障朋友走出去。
潇湘晨报记者史继超 张雷蕾 吴哲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