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绛染朗读音频
相信,在多数人心目中,“偷”这个字是贬义的。
可它一旦与“书”相连,就生出了别样的意味。
前有秀才孔乙己,一句“读书人偷书不叫偷,只算窃”,话里话外全是对“书”的痴恋;
后有“嗜书狂魔”王小波,坦承“插队时没书读就偷书,直至把书翻成碎纸”,字里行间满是对“读书”的执着。
而澳大利亚“最会讲故事”的作家马克斯·苏萨克,更在自己的小说《偷书贼》中,将这份执着刻画得动人心魄。
故事发生在二战阴云笼罩下的德国,9岁的犹太女孩莉泽尔接连遭遇命运的重击:
父亲失踪,生病的弟弟在母亲怀中离世,母亲将她送去陌生家庭寄养后也再无音讯……
可以说,命运对她实在残酷;好在,她并没因此自暴自弃。
在弟弟墓地旁捡到的,对她而言意义深重的黑皮书,不但成了她孤独中的慰藉,更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之后,她在文字里疗愈伤痛,从阅读中收获友情,更用文字将希望和力量传递给深陷苦难的人们。
正如加缪所说:
只要不断读书,就能与世间所有的痛苦、无知、偏见、阴暗见招拆招。
是啊,见过黑暗的人,才最懂光明!
而这光明,是读书给的。
![]()
1939 年的德国,战争阴云密布。
一列驶向慕尼黑的列车里挤满了逃难者,母亲带着莉泽尔和弟弟也在车上。
为了让孩子们在乱世中活下去,母亲要将他们送去事先找好的寄养家庭。
列车飞驰前行,从昏睡中醒来的莉泽尔突然发现,生病的弟弟竟没了气息。
她绝望地摇晃着弟弟早已僵硬的身体,哭声惊醒了母亲……
两天后,弟弟被葬在无名小镇的雪地里,参加葬礼的只有母女俩和主持葬礼的神父。
葬礼结束后,莉泽尔突然看见雪地上掉落了一本黑色的《掘墓人手册》。
趁着母亲与神父致谢之机,她悄悄将书揣进衣兜,默默对自己说:
就把这当做是我与弟弟最后的联结吧。
![]()
离开墓地,母女俩继续向慕尼黑行进,只是莉泽尔没想到:
母亲将自己交与慕尼黑的联络收养家庭工作人员后,就会被原路遣返。
车站里,母亲任由莉泽尔将头埋进自己的外套中,直到工作人员将两人强行分开。
最终,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莉泽尔来到了慕尼黑郊区默尔辛小镇的养父母家。
养父母并不富裕:
养父汉斯是名沉默寡言的粉刷匠,养母罗莎是一名急性子的洗衣工。
在众人的围观下,莉泽尔紧攥着那只装有《掘墓人手册》的皮箱,小心翼翼走进了自己的“新”家。
毕竟只有短短几天,小小年纪的莉泽尔就经历了弟弟病逝、与母亲分离,再被送去一个陌生家庭,这让她倍感悲伤和无助。
白天,她蜷缩在房间的角落,拒绝与任何人交流;
睡觉前,她又因不肯洗澡,引来性急的罗莎勃然大怒;
而每个夜晚,她总会做噩梦,梦到弟弟那张苍白的脸,离别时妈妈无奈的眼神……
善良的汉斯理解她的感受,他会默默地出现在她面前,给她抚慰,使她安心。
![]()
都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找苦命人。
在命运的长河中,总有些毫无防备的变故随时给人致命一击,将你折磨得遍体鳞伤。
即便是成人,都难免会在如此波谲云诡的变化面前束手无策。
更何况是年仅9岁的莉泽尔呢!
难怪有人会感叹:天下尽是可怜人,活着太难了!
![]()
那晚,莉泽尔又从噩梦中惊醒。
汉斯及时赶来,却看见了掉落在地板上的《掘墓人手册》。
小小年纪的女孩竟保留着一本非儿童读物,这让他略感意外。
待听完女孩的解释后,他建议说:
以后我们一起读吧。
从此,每个午夜到凌晨,汉斯都会耐心陪莉泽尔读那本书。
慢慢地,莉泽尔从最初的大字不识,到后来,能把《掘墓人手册》一字不落读下来。
更神奇的是,从那晚开始,因为有了汉斯的伴读,长夜对莉泽尔而言变得不再难捱。
![]()
眼看噩梦的困扰渐渐消失,新的挑战又出现在莉泽尔眼前:
作为外来者,她总被小镇上的其他孩子欺负。
好在,邻居男孩鲁迪总陪伴在她身旁。
课堂上,鲁迪会悄悄帮她记笔记、提醒重点,帮她跟上教学进度;
放学后,鲁迪又会带她加入小伙伴的游戏……
在鲁迪的帮助下,莉泽尔在小镇结识到新朋友,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信。
然而,穷人家的孩子幸福总是短暂。
因战事吃紧,家里的日子越发拮据。
为保住现有的洗衣客户,罗莎决定让莉泽尔代替自己送取衣服。
只因她知道:没人会忍心拒绝一个孩子。
这天,当莉泽尔得知罗莎要安排自己去镇长家取衣物时,却慌了神。
原来,此前小镇广场上焚烧书籍时,她趁人不备从火堆中“偷”走了一本书,恰好被镇长夫人看见了。
之后,她始终坐立不安:
担心镇长夫人告诉老师,更担心这件事会牵连到父母……
甚至,她想过编谎话逃避,但她明白:这样做,罗莎一定会生气。
最终,她还是鼓足勇气叩响了镇长家的大门。
出乎意料的是:镇长夫人不仅没责备她,还将她带去一间装满藏书的房间。
从那以后,在镇长夫人的默许下,每次来送取衣物的莉泽尔都能在书房待上小半天……
这,成了莉泽尔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在她看来,那些厚薄不一的书,不仅疗愈了她的伤痛,更为她搭建起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让她见识到世间的万般可能。
![]()
突然想起毛姆曾说过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诚然如是!
只要手边有书,即使不被命运青睐,也能通过阅读消解苦难;
即便书籍不能带来好运,但孤寂时读书能安抚心绪,彷徨时读书更能找到通往幸运的路。
毕竟,读书能让你仰望星空,即便你正深陷泥泞中。
![]()
二战硝烟渐浓,犹太青年马克斯为躲避纳粹追捕,来到了汉斯家。
当年,马克斯的父亲曾救过汉斯的命。
所以,即便心怀忐忑,汉斯还是将马克斯藏进了自家地下室。
莉泽尔很快喜欢上了这个新朋友,只因两人都爱读书,也总被噩梦困扰。
毕竟久居阴冷的地下室,逃亡的身份使得心情压抑,马克斯终于被压垮了。
病中的他拉着莉泽尔的手,喃喃地说:
我怕自己闭上眼后,就再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这话让莉泽尔想起过去,自己也曾深陷这种状态中无法自拔,是汉斯用读书帮自己走出了阴霾。
如今,该轮到自己来传递这份力量了。
莉泽尔立即行动起来:她每天都去地下室为马克斯读书,从午后读到深夜。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马克斯的身体竟渐渐康复了。
![]()
战火很快蔓延到小镇,空袭警报响起时,挤在防空洞里的人们哭声、抱怨声交织成一片。
莉泽尔掏出随身携带的《吹口哨的人》,轻声读了起来。
起初,四周的声浪淹没了她的声音;读到第二页,人们渐渐安静下来;最后,防空洞只剩下她的朗读声。
炮火在头顶轰鸣,文字编织的宁静却让大家暂时忘却了恐惧……
战争迟迟未停,生活依旧艰难。连笃信读书力量的莉泽尔也开始彷徨起来。
在她看来:文字虽然教会自己珍惜生命,却挡不住死亡的脚步;
虽然教会自己热爱生活,却给不了世人一个安稳的世界……
读书的意义,到底何在?
这时,镇长夫人递给她一本空白笔记本,建议道:
或许,你会想写一本书呢……
这话点醒了莉泽尔:
她想起了弟弟和妈妈,想起了马克斯,想起了那些被文字温暖的日子……她决定把这些过往都记录下来。
于是,她在笔记本扉页郑重写下:
《偷书贼》 莉泽尔·梅明格著。
从此,莉泽尔由阅读者蜕变成一位笔耕不辍的写作者。
![]()
战争终于结束,莉泽尔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她的小说《偷书贼》也漂洋过海,那些被她悉心记录下来的温暖瞬间,更是给无数身处困境的人带去了希望和信心。
晚年,她回顾往事,感叹不已:
童年的日子真的太难了,是读书和写作陪我熬过了那段黑暗,让我有机会拥抱后来的每一缕阳光。
是啊!这世上从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
我们所看的每一本书,读过的每一段文字,都像为未来偷偷埋下的彩蛋。
它会在人生的某一刻成为惊喜的馈赠,帮我们横渡万丈迷津。
![]()
人生苦短,当目光只盯着苦难,人就会沉沦苦难,放大痛苦。
唯有将注意力转移到乐观积极的事物上,我们的命运,才会拐弯。
难怪周国平会说:
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的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毕竟,即便足不出户,书籍也能带你看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即便它不能许你富贵荣华,但某一天你会发现,脆弱空虚的心中已拥有了万千丘壑。
大概,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吧。
作者 | 一木,努力写有温度的字,做有温度的人。
主播 | 绛染,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