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近日,“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改为WPS格式”的消息刷屏网络,甚至带动资本市场国产软件概念股逆势上涨。
然而,这场“狂欢”却迅速遭遇“反转”:有媒体指出,商务部使用WPS格式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条被迅速证伪的信息,为何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01
这算什么新闻?
“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改为WPS格式”的“新闻”一经发布就引爆热搜,受这则“新闻”影响,金山办公股价一度大涨。国产软件概念股的异动,显示了市场对这则消息的解读——官方机构使用WPS格式,被视作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的重要信号。
![]()
从个别自媒体首发,到财经类媒体迅速跟进,再到主流平台热搜加持,一条未经核实的信息就这样完成了“新闻化”的变身。
然而众多媒体在跟进报道时,频频聚焦“首次”二字,却鲜有机构去核实这一核心标签的真实性。
在流量即收益的媒体商业模式下,制造一个有爆款相的热点,远比报道一个复杂但真实的“旧闻”更具现实收益。
毕竟核查事实需要时间,而追逐热点只需速度。
02
一波“新闻”收割两批流量
“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改为wps格式”不属实。——虽然媒体辟谣、澄清的声音很快出现,但和冲上热搜的“新闻”相比,声量微弱。
![]()
类似的情形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已成常态,即便平台迅速澄清,这些“新闻”的传播范围仍远大于辟谣信息。
今年春节期间,一则“女生一觉醒来相亲对象已站床边”的词条冲上热搜。该事件原本是一名博主拍的“大学生回村”系列视频段子之一,调侃过年期间被父母逼相亲现象。但有媒体账号未经采访核实,就直接把段子作为新闻发布,将其带上热搜。此后,博主将该视频标注为“虚拟演绎,仅供娱乐”。
![]()
除此以外,“巴黎丢作业的秦朗”“男大学生花700元坐101小时硬座回家”等流量“新闻”,无不是在专业媒体的加持下热搜“留名”,随后又跟进辟谣,一波“新闻”,收割两批流量,对媒体来说,抢夺首发似乎远比核实真伪更加迅速便捷。
03
杜绝 “走捷径” 心态
10月13日,“网信北京”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为落实中央网信办关于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问题乱象有关要求,北京市网信办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督导属地网站平台坚决依法依约处置违法违规信息174.2万余条,账号5.7万余个。对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真、专业领域信息不实等四类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对于媒体而言,通报的案例中如果缺乏对信源的交叉验证,就会成为虚假信息传播的第一道缺口。而对于看似“新”的线索,建立一套核查其是否为“旧闻翻新”的制度化流程也至关重要。
要改变这一现状,媒体需着力强化线索核查,摒弃单纯的经验判断,从线索来源、核心事实可验证性等多方面对线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线索兼具真实性与新闻价值,让经验仅作为参考而非决策的唯一依据。
同时,要完善事实核查流程,明确核查的步骤、方法与责任主体,无论是政策发布还是事件报道,都通过多渠道、多维度的核实,保证核心事实准确无误,从制度层面杜绝 “走捷径” 心态对新闻生产的干扰。
此外,媒体还要在热点追逐与新闻真实之间找到平衡,清楚认识到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面对热点话题时,将对真实的坚守放在首位,凭借扎实的采访与核查,产出既贴合热点又真实可靠的新闻。真正意识到,任何牺牲真实性换来的流量,最终都会透支媒体公信力。
校对 | 李立军
![]()
主编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