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近年来,东港市中心医院始终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初心航标,奋楫高质量发展主航道,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高度重视学科发展
东港市中心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发展。目前,检验科、急诊科、普外科是辽宁省县域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正在等待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验收;重症医学科、妇产科、儿科处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阶段;胸外科正在创建国家标准化胸部微创诊疗中心;皮肤科为国家级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
![]()
东港市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启动会
医院拥有东港市县域医共体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区域心电中心和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等四大资源共享中心,提高了本地区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整体服务水平。
2023年,东港市被辽宁省卫生健康委授予“辽宁省脑卒中综合防治示范市”称号;2024年,医院被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予“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治先进集体”称号、被辽宁省癌症中心授予“县域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中心”称号。2025年4月,医院荣获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颁发的第九届“县域医疗榜样力量”系列评选“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奖”;在2025年健康品牌促进工程医院人文科普与高质量发展案例推选活动中荣获“医院高质量发展案例榜样单位”称号。
![]()
医生手术中
医院拥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创伤中心、肿瘤综合防治中心。卒中中心为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脑卒中年溶栓例数为500余例,DNT时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始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7分钟,优于国家标准的60分钟。胸痛中心为省级胸痛中心,年开展冠脉介入手术1000余例,DtoB时间(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介入手术球囊扩张的时间)平均为75分钟,优于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标准的90分钟,拥有独立的冠心病监护病房、心脏康复区,配备有床旁心脏彩超机、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器等。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2022年起,丹东地区逐步开始实行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东港市中心医院作为试点医院,秉承“学科发展,成本管控,效益分析”的精细化发展理念,摸索出了创新发展新模式——DRG临床路径。
医院成立了DRG临床路径专项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医保部牵头组织多部门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路径,将全院病组分为基层病组、竞争病组和优势病组三个层面,病组分成上、中、下段,按照药径、耗径、技径、麻径、护径、日径六个路径进行,在制定过程中重新梳理了项目内涵,以调结构、促增长、降成本为方针,使得标准的临床路径与精细化的多学科发展相融合。
医院引进了专业DRG智能软件,整合医院各类数据资源,为路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实时监控路径的执行情况。
DRG临床路径的实施推动了医疗结构改变,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率,提升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了医保提高资金使用率、医院提质增效优结构、患者自费率降低三方共赢。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东港市中心医院充分发挥自身的医疗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力量,与黄土坎镇卫生院、北井子镇卫生院、椅圈镇卫生院、龙王庙镇卫生院、长山镇卫生院、大东社区医院和新城卫生服务中心7家乡镇卫生院组成东港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医疗集团。
东港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医疗集团建立了内部组织架构,印发医共体内部工作章程,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医共体内部沟通协调机制运行,不断提升医共体内部运行效率。
![]()
志愿者活动
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东港市中心医院针对成员单位需求,制定了专家派驻及带队巡诊计划。截至目前,医院累计派驻专家及骨干医师7人次;开展义诊活动20余次,涉及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疼痛科、眼科、全科等科室,共服务约2000人次。
展望未来,东港市中心医院院长史永刚表示,医院将进一步做强优势学科、扩大区域影响力、擦亮服务品牌,努力打造新时代重点窗口、区域化医学高峰、高能级服务标杆,全力建设成为“患者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
文:马佳
审核:李天舒 李晓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