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好的关系,才是决定一切的开始
站在教育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一开始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不是那么亲密,那父母进入中年后一定要谨记三条建议:
1、不要太啰嗦,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人生选择
2、不要干涉孩子的生活,你认为的“为你好”,对孩子来说却是烦人的枷锁
3、不要随意打击孩子的信心,他们或许平凡普通,但这也只是暂时的,未来怎么样,一切还都是一个未知数
很可惜,姨妈是一个急性子,也没能听进上面的三个建议,以至于她现在已经和她大儿子整整2年没联系了
印象当中,姨妈的大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性格温顺、听话又乖巧的形象,一直以来也是大家伙所公认的大孝子
可为什么和姨妈能闹僵,甚至2年以来都不曾联系过一次呢?
![]()
还是后来姨妈后悔了,才慢慢说出真相:
原来,大儿子刚出社会那几年,没什么积蓄,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一辆车开回家,姨妈也心疼新车怕剐蹭,走到哪里都爱唠叨说“慢点,小心点,别把车蹭了”
如果关门重了,她会批评“使那么大劲儿干嘛”
如果过坑时车速快了些,也会大骂:“会不会开车,就你这样,要不了几年,车都被你开成破烂了”
如果窄路会车困难,让她帮忙下车看着一下,那出口就是“就你这两下倒车技术,我看了都丢人”
就这样,因为一辆新车,姨妈把她大儿子骂得什么也不是,之后就是因为一个矛盾两个人大吵一架,以至于孩子出趟远门后就再也不愿意回家了,每次有什么事儿也是直接和他爸爸通话,对姨妈这个母亲完全是当作空气一样不理会。
话到最后,姨妈还满脸焦虑地说了一句:“老了难,当父母的更难,上了年纪,没什么本事了,连自己的儿子都嫌弃了你,不信,你和他吵一架,看他有多记仇”
事实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冷淡,矛盾不断,问题并不是在于“有没有本事”、“记没记仇”,而是在于对方的态度怎么样!
是的,如果您发现自己正在经历亲子大战、孩子的叛逆、还有家庭的矛盾不断,那兰妈建议一定要换一种态度、就会形成新的结局
比如,以下几种新态度,既缓和了紧张的关系,又能及时纠正错误的相处方式:
![]()
01
遇到搞定不了的人和事
那就保持微笑,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曾经焦虑了很久的心,最近终于被这样一段话治愈了:
“如果别人说你几句,你就觉得难受的没办法呼吸,随便两句话也让你吃不好、睡不好,那你想想你得有多脆弱,多容易被人欺负呀”
是呀,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着你能走多远的路、爬多高的山!
如果你处处在意别人的想法,那最后必败的肯定是你自己,因为别人只需要动动嘴的功夫,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干扰到你,让你坐立难安,然后自己被自己的情绪所击败。
和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和家长、还有孩子之间也不例外;
特别是站在育儿的角度去和孩子相处,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很好哄、也很好沟通的,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一点,那就保持微笑就好了。
这是兰妈不久前才悟出的道理!
![]()
经常看兰妈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兰妈有两个女儿,一直以来也针对亲子关系进行不断的修补和改进,本以为女儿不讨厌我、不排斥我,自己就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了
可结果呢,前段时间,还是听到两个女儿背后讨论说“妈妈真烦,什么事都要管,我明明不想那样做的”
也就是那一次之后,不论做什么决定,兰妈都会特意问女儿一句:“你的想法是什么”,如果再遇到搞定不了的矛盾和事情,我也会暂时失语型地笑而不语;
直到,女儿发表意见,想起来问我“妈妈,你觉得怎么样”时,我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是什么?这就是保持微笑的魅力!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便是你在某些事上让人觉得反感了,可嘴角一直挂着的微笑就能慢慢化解那份反感。
这也是属于心理战术里的攻心术,拿下一个人,就要先拿下这个人的心。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让对方接纳你,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微笑、保持温柔、保持爱意,等到对方接受到这些让人舒适的感觉后,他们自然就会接纳、喜欢、并依赖上你
![]()
02
遇到争辩不过的理和论
那就闭上嘴巴,懂得接受并允许一切发生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有时候放下执念,似乎就真的换了一种活法。
认识一个妈妈,一直以来的骄傲就是“能培养出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儿”,这也是她每天那么辛苦工作的执念和目标。
还记得以前和她见面的时候,她会自信满满地说:“我一定要把我的女儿,培养成一名可以读名校的高材生”
那几年,朋友圈里也全部都是和女儿有关的成长记录。
可结果呢,又过了几年后,我发现她朋友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了“仅三天可见”,关于女儿的踪迹也几乎是秘而不宣了
有好几次,我们聊起各自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状况时,她也显得坦然许多,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我现在没有那么大的期望了,只要女儿健康平安,人品过关就行了,至于以后怎么样,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相信她也会找到最适合她自己的活法”
刚开始,还以为妈妈是失望过后的摆烂心理,潜意识认为女儿就那样了,才会说出如此坦然的放手话
![]()
可接下来的一幕,直接刷新了我的新认知:
那是一次新学期班干部的竞选活动,妈妈中午接到女儿后,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电脑中午用吗?可不可以帮我打印一张班干部竞选演讲稿”
妈妈听后,刚开始还有些担忧地说:“当班干部?你这么软绵的性格能驾驭得了吗”
女儿呢,一听这话,立马有些落寞地说了句“那算了吧”
意识到女儿生气了,妈妈才改口,直接跟女儿道歉,然后鼓励她勇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努力
结果就是女儿当选了数学小组长,当天晚上还激动地给爸爸、爷爷、还有外公外婆报喜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孩子身上是有无限潜能的,不论是对、还是错,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勇敢地探索一次
特别是和孩子存在一些理论争辩,当你发现孩子对你的态度极为恶劣,或者你又争辩不过的时候,那就不要再说话了
允许孩子走错路,允许孩子和你顶嘴,允许你为孩子的好不被理解,也允许孩子的选择会是一条错误的路...
那么,当孩子真正走错路、选择错了时,他们自然而然就知道绕路而行,也能明白父母当初的良苦用心。
这就是无体验不真相,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他们又怎会通往成功呢?
![]()
03
遇到迫切证明自己的人
那就多些耐心,告诉对方:“别着急,我听着呢”
看过一个网友的提问:“为什么孩子一生都在向父母证明自己”
评论区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因为父母一生都没有相信过自己的孩子,一个不被信任的孩子也是感受不到爱的,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有价值,才会不断地向父母证明自己,哪怕被贬低得遍体鳞伤,前进和证明角度依然不会停止”
是呀,只有自卑的人,才会不停想要证明自己!
可再坚强的人,也有体力不支的一天,再努力的人,也有失去信心摆烂崩溃的那一刻...
兰妈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如此:
小时候被父亲否决,当留守儿童期间,又被寄养在亲戚家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错事、说错话被讨厌,以至于形成了后来的习惯性讨好型人格
特别是她嫁人之后,为了证明她这个“媳妇儿”是倍有面子的,不停地讨好公婆、承包家里的所有脏活累活。
本以为,在如此尽心尽力的付出下,她得到的回报会是被人心疼、尊敬的
可结果呢,你付出的越多,别人就会觉得你应该做得更多,一旦有某件事没有尽心尽力,那就是家里面最会偷懒的那一个
而多年后,当她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女儿时,发现女儿正如当初的自己那般,生活中处处讨好、迁就别人
大概是触景伤情吧,她一把抱住女儿,然后说了一段话:
“宝贝儿,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无需去讨好、更无需模仿任何人,要知道在乌鸦的世界里,哪怕是美丽的天鹅也是有罪的,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自己一直处于适合自己的最优路线就可以了”
![]()
是的,教育里最愚蠢的行为,就是拿放大镜去从孩子身上找错误,却从来不曾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是否存在问题。
不想子女长大后迫不及待想要逃离你,那聪明父母的做法就是对孩子多一些耐心、理解、还有包容
特别是遇到孩子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那一定要先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听孩子所说的话、看看孩子所做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和孩子产生互动,还可以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时候多说一句:“别着急,我听着呢”
小小的一句话,是对孩子的语言尊重,是对孩子行为上的认可,更是我们能和孩子破镜重圆的重要一段心理互动
做好这一点,就会发现孩子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优秀出色~
![]()
那么,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改善,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