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歼-10战斗机加入巴基斯坦空军后,F-16的地位急剧下滑,从曾经的空中霸主,逐渐沦为配角。最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再次爆发冲突。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巴基斯坦出动了F-16、JF-17以及翼龙无人机,对阿富汗边境地区进行了空袭,成功占领了19个阿富汗边境哨所。巴基斯坦军方表示,这些哨所长期被塔利班用于攻击巴基斯坦的目标。
![]()
巴阿边境的军事行动始于 10 月 11 日深夜。根据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部(ISPR)10 月 12 日发布的声明,首轮打击于当地时间 11 日 23 时启动,2 架 F-16C Block52 战斗机从白沙瓦空军基地起飞,在 2 架翼龙 - 2 无人机的引导下,对阿富汗帕克蒂亚省的 3 个 “巴基斯坦塔利班” 哨所实施精确打击。F-16 挂载的 GBU-38 “杰达姆” 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通过卫星制导精准命中哨所的武器库与指挥室,ISPR 公布的影像显示,哨所建筑在轰炸后完全坍塌,现场火光与爆炸声在 10 公里外可见。
![]()
10 月 12 日的行动规模全面扩大。巴空军采用 “无人机侦察 - 枭龙压制 - F-16 攻坚” 的协同模式,在 12 小时内完成多波次打击:4 架翼龙 - 2 无人机先对喀布尔省与楠格哈尔省的边境区域进行持续侦察,标记出 18 个恐怖分子活动据点。
随后 6 架 JF-17 “枭龙” Block3 型战机升空,使用 CM-400AKG 超音速空地导弹摧毁据点周边的防空火力点;最后 3 架 F-16D 双座型战机跟进,投放 GBU-54 激光制导炸弹,完成对据点核心设施的打击。截至 12 日 11 时,巴军已完全控制 21 个目标哨所,打击行动造成 23 名巴安全部队士兵阵亡、29 人受伤,敌方武装分子伤亡则超过 200 人。
![]()
10 月 12 日午后,巴空军转入警戒巡逻阶段。ISPR 在当日 15 时的补充声明中强调,空袭行动 “精准针对恐怖分子目标,未造成平民伤亡”,同时公布战损情况 —— 所有参战机型均安全返航,仅 1 架 F-16 在低空飞行时被地面轻武器击中机翼,返航后经检查无结构性损伤。值得注意的是,全程未出现歼 - 10CE 战斗机的身影,这款 2022 年已开始列装的新型战机,始终处于明哈斯基地待命状态,未参与任何一线打击任务。
![]()
战略储备与高端定位
歼 - 10CE 的 “高挂免战牌”,并非性能不足,而是巴空军基于战略需求的精准定位。从装备列装时间来看,歼 - 10CE 自 2022 年 3 月 11 日首批 6 架交付后,截至 2025 年 10 月已接收 36 架,形成两个完整中队的战斗力,相较于 F-16 的 40 余架现役规模(以 C/D Block52 型为主),数量基本持平,但作战定位差异显著。
巴空军将歼 - 10CE 视为 “战略储备力量”,优先用于应对印度空军的苏 - 30MKI、阵风等高端机型威胁,而非投入巴阿边境的低烈度冲突 —— 这种战场划分,本身就体现出歼 - 10 “高端防御” 与 F-16 “中低端打击” 的定位差异。
![]()
从任务适配性来看,巴阿边境的山区地形与低空作战环境,更适合 F-16 与 JF-17 的发挥。F-16 虽服役多年,但经过多次升级,具备优异的低空低速机动性,挂载的 GBU-54 炸弹可在复杂地形中实现 “动目标打击”,适合对付哨所这类分散且有人员活动的目标;JF-17 则凭借性价比优势,可执行高强度的火力压制任务。
而歼 - 10CE 的设计优势在于高空高速性能与先进的航电系统,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 200 公里,可同时跟踪 15 个目标并打击 6 个,更适合执行制空权争夺、远程截击等高端任务,若用于打击边境哨所,反而无法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属于 “资源错配”。
![]()
从 “空中霸主” 到 “配角” 的转变
此次巴阿冲突中 F-16 的 “主力” 身份,难以掩盖其在巴空军中地位的持续下滑。回溯上世纪 80 年代,巴空军首次引进 F-16 战机,这款机型凭借成熟的航电系统与丰富的实战经验,迅速成为对抗印度空军的 “核心力量”,2019 年印巴空战后,F-16 更因 “击落米格 - 21” 的战绩名声大噪,长期占据巴空军 “空中霸主” 的位置。但随着歼 - 10CE 的列装,这一格局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
![]()
从装备性能来看,歼 - 10CE 已全面超越 F-16 的现役型号。歼 - 10CE 搭载的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探测距离上远超 F-16C/D Block52 的 AN/APG-68 (V) 9 机械扫描雷达 —— 前者可在 140 公里外发现 RCS 为 5 平方米的目标,后者则需靠近至 80 公里以内;武器系统方面,歼 - 10CE 可挂载 PL-15E 中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达 130 公里以上,而 F-16 使用的 AIM-120C 导弹射程仅 100 公里,在超视距空战中处于明显劣势。
巴空军内部模拟对抗报告显示,歼 - 10CE 对 F-16C/D 的交换比可达 1:8,即每损失 1 架歼 - 10CE,可击落 8 架 F-16。
![]()
从任务分配来看,F-16 的 “核心地位” 已被逐步替代。2022 年以前,巴空军的制空权争夺、远程截击等关键任务几乎全由 F-16 承担;而 2024 年以来,在与印度空军的边境对峙中,歼 - 10CE 开始取代 F-16 执行日常巡逻任务,仅在 F-16 进行维护保养时,才由 F-16 临时补位。
此次巴阿冲突中,F-16 虽承担主要打击任务,但这一任务的 “优先级” 较低 —— 巴空军将其视为 “消耗性任务”,更愿意动用服役时间较长的 F-16,而非让新型的歼 - 10CE 承担风险。这种任务分配的差异,直接反映出二者在巴空军心中的 “价值排序”。
![]()
从 “依赖美制” 到 “多元自主”
歼 - 10CE 与 F-16 的地位变化,本质上是巴空军装备体系转型的缩影。长期以来,巴空军过度依赖美制装备,F-16、C-130 等机型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的军售限制始终是 “悬顶之剑”——2018 年,美国曾因 “人权问题” 暂停对巴 F-16 的维护支持,导致巴空军多架 F-16 陷入 “停飞待修” 的困境。这种依赖让巴空军意识到,必须构建 “多元自主” 的装备体系,而歼 - 10CE 的引入与 JF-17 的国产化,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举措。
![]()
截至 2025 年 10 月,巴空军的装备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美制装备的占比从 2018 年的 45% 降至 28%,中国产装备占比则从 15% 升至 35%,其余份额由俄制、欧洲制装备填补。在战斗机领域,歼 - 10CE(36 架)、JF-17(132 架)与 F-16(40 余架)形成 “三足鼎立” 格局,但歼 - 10CE 的高端定位与 JF-17 的性价比优势,已对 F-16 形成 “上下夹击”。巴空军通过《首屈一指》杂志明确表示,歼 - 10CE 是 “世界上最好的战机之一”,其头盔显示器与语音控制系统(支持南亚英语)深受飞行员认可。
![]()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3 日,巴阿边境的冲突已暂时平息,但巴空军的警戒仍在持续。F-16 与 JF-17 依旧在边境上空巡逻,而歼 - 10CE 仍停留在后方基地,保持着随时应对高端威胁的状态。这场冲突再次证明,装备的价值不仅在于性能参数,更在于是否契合战场需求与战略定位。F-16 的 “凉”,并非性能落后,而是其定位已无法满足巴空军的高端防御需求;歼 - 10 的 “稳”,则源于其精准的战略储备角色与不可替代的高端性能。在巴空军的转型路上,F-16 逐渐褪去 “霸主” 光环,而歼 - 10 正以新的核心身份,重塑巴空军的作战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