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非遗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新路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非遗在新时代“活在当下、融入未来”,10月13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非遗传播与发展工作站(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承办,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协办的“非遗种子 智创未来”——非遗共创传承人才孵化交流会在广东省非遗传播与发展工作站成功举办。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华钦,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朱钢,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以及来自文化、科技和传媒等领域企业代表,非遗传承人、高校代表和行业协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关于“非遗+AI”的思想碰撞与实践研讨。
![]()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非遗传播与发展工作站站长陈曦主持。交流会上,与会嘉宾聚焦“非遗+AI”的实践探索与人才培养创新,围绕各自“在非遗领域能做什么”“在市场角度需要什么”以及“各方如何合作”三个层面展开具体探讨。
![]()
![]()
羊城晚报岭创公司、进化智能、搞搞镇、杰森娱乐和三七互娱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岭南文化垂直大模型、AIGC生成和卡牌潮玩等前沿案例。
![]()
![]()
![]()
![]()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狮舞(广东醒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等非遗传承人结合自身实践,探讨科技如何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校长陈宇晖、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王萍、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张啸作为高校代表,从教育视角提出“数智化+产教融合”的创新思路。
![]()
![]()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邱宇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朱钢等行业协会代表则从平台建设角度交流了如何发挥桥梁与引领作用,推动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人才培养。
![]()
![]()
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则从数字经济视角出发,分享了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方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为非遗创新表达和活态传承提供了全新机遇,跨界协作将成为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据悉,广东作为非遗资源大省和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双线发力:一方面持续推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延续岭南文脉;另一方面主动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路径,为非遗注入时代动能。三年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聚焦非遗人才梯队建设,推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简称“非遗种子计划”),构建起政府引导、高校协同、社会共创的联动模式,已初步培育出一支有热情、懂技艺的青年人才队伍,不仅为广东非遗传承注入了蓬勃生机,更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为区域发展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动能。
![]()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深刻重塑各领域发展形态,非遗人才培养也需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本次交流会立足于2025年非遗种子计划的重要节点,通过跨界探索,进一步拓展了非遗传承人才孵化的新空间,为非遗种子计划注入了数智驱动的新动能,也为广东打造非遗传承创新的“青年样本”与“广东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
图文丨广东省非遗传播与发展工作站
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
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平台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上联政府、下接企业、左牵市场、右引文化的文化要素市场功能,秉持“交易创造价值,文化引领未来”的初心,在产权交易、版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文旅产融对接、文化创意及文旅展会、文物商店综合服务、招投标采购等领域具有完善的业务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