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最高明的辩证法!量变引起质变,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分享至



《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古老的占筮之书,更是蕴藏着无尽哲学思想,在历代都受到重视,被尊为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曾仕强教授曾言:“《易经》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辩证法。”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晚年的时候也惊叹:"《易经》饱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绝对权威的。"

中国人日常很多行为其实都蕴含着辩证思维,比如:

中国人日常说“要变成不要,说不要,他就是要。”

给中国人送礼,他会说“千万不要啊”,那最后还是要的,放在那里了。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很讨厌这种,觉得真是虚伪,惺惺作态。

但是,当一个人越来越大了,或者读了易经,才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比如:

“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会乱要”;

“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讲”;

“站在退认的立场来不认,最后当仁不认,当仁就不应让”,

等等之类,所以曾仕强教授曾言《易经》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辩证。

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下《易经》中的几点最深刻辩证智慧。

一、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易经》之 “易”,首要含义便是变易、变化。《系辞下》中提到:“《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表明,《易经》所体现的道,始终处于动态变迁之中,从不停滞于某一固定状态。就如同宇宙间的星辰,时刻在浩瀚苍穹中运行不息;又似奔腾的江河,滔滔江水从未停止流淌。

比如:四季更迭便是最为直观的变化体现。春去夏来,秋至冬临,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物候现象。

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一片生机勃勃;

夏天,骄阳似火,植物繁茂,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秋天,金风送爽,硕果累累,是收获的季节;

冬天,寒风凛冽,万物蛰伏,为来年的生长积蓄力量。

这四季的循环往复,正是自然遵循变化之道的生动写照。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变化同样无处不在。比如:科技的飞速进步堪称最为显著的例证。从古老的马车出行到如今的高铁风驰电掣、飞机翱翔天际;从飞鸽传书到现代的即时通讯,一部手机便能连接世界各个角落。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社会结构。

而这一切,都与《易经》中所强调的变化观点高度契合。

所以,《易经》认为变化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鼓励人们积极 “日新”“变通”。正如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所表达的,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自身的价值与进步。

二、矛盾对立及其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易经》中蕴含的矛盾对立及其转化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系辞上》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明确表明,事物变化的根源在于阴阳两种力量的内在矛盾以及刚柔对立的相互作用。

比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与挑战。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的节奏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促使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反之,如果企业固步自封,对市场变化视而不见,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就会陷入否卦的困境,面临市场份额萎缩、经营困难等问题。

再比如,《序卦传》中提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意思是说,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矛盾双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这种转化是无穷无尽的。就如同人生的境遇,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处于困境之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