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顿悟:夫妻分房睡,女人能熬多久,暴露婚姻真相

分享至

四十五岁这一年,叶玉萍常常在深夜醒来,望着身旁空了一半的床铺发呆。

二十年的婚姻像一本翻旧了的书,每一页都写着习惯,却少了初读时的悸动。

她有时会觉得,自己和丈夫贾学军像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房客。

各自守着各自的作息,各自的心事,甚至各自的房间。

这一切的变化,似乎都从那个他提出分房睡的夜晚开始。

她偶尔会想,这样的日子,自己究竟能熬多久。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在于她能承受多少寂寞。

而在于那段早已褪色的婚姻里,还剩下多少真实的温度。



01

傍晚六点半,夕阳的余晖透过厨房窗户,在叶玉萍系着的围裙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灶台上的砂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着鸡汤,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

她仔细地将最后一盘清蒸鱼摆上餐桌,餐桌上铺着米白色的亚麻桌布。

那是他们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时贾学军难得记得带回来的礼物。

“学军说今天会早点回来。”叶玉萍自言自语地调整着筷子摆放的角度。

墙上的时钟指向七点,窗外逐渐暗下来的天色让她的期待慢慢沉淀。

她走到客厅的窗前,望着小区入口处来往的车灯,眼神里带着些许期盼。

七点半,桌上的菜已经不再冒热气,叶玉萍用保鲜膜仔细地将每一盘菜封好。

微波炉热菜的提示音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八点钟,她终于听到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

叶玉萍从沙发上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微皱的衣角,脸上扬起习惯性的微笑。

贾学军推门进来,西装搭在手臂上,领带松垮地挂在脖子上。

“吃过了吗?菜都还热着。”叶玉萍接过他的公文包,轻声问道。

“在公司叫了外卖,你自己吃吧。”贾学军径直走向书房,甚至没有看餐桌一眼。

叶玉萍站在原地,手中的公文包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她慢慢走回餐厅,看着一桌精心准备的菜肴,突然失去了食欲。

书房里传来贾学军打电话的声音,语气热烈而专注。

与刚才对她的敷衍判若两人。

叶玉萍默默地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已经凉透的红烧肉。

味同嚼蜡。

02

第二天清晨,叶玉萍在厨房准备早餐时,贾学军才从书房里走出来。

他穿着昨天的衬衫,眼角带着熬夜留下的倦意。

“今天要去见个重要客户,早饭不吃了。”贾学军一边系领带一边说。

叶玉萍将煎好的鸡蛋盛到盘子里,轻声劝道:“好歹喝点粥吧,空着肚子伤胃。”

贾学军瞥了一眼手表,眉头微皱:“来不及了,晚上还有个应酬,不用等我吃饭。”

叶玉萍放下锅铲,走到他面前,替他整理歪斜的领带。

这个动作她做了二十年,熟练得如同呼吸。

“昨天是我们结婚二十二年纪念日。”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期盼。

贾学军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歉意的表情:“抱歉,最近太忙了,下次补上。”

这样的话叶玉萍听过太多次,以至于连失望都变得麻木。

她点点头,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玄关处只剩下淡淡的古龙水味道。

上午九点,叶玉萍在打扫书房时,发现桌上摊开的文件下压着一张照片。

那是去年公司年会上,贾学军和同事们举杯欢笑的合影。

照片上的他笑容灿烂,眼神明亮,与在家时的疲惫判若两人。

叶玉萍轻轻抚过照片上丈夫的脸庞,忽然觉得这个人陌生得可怕。

下午她去超市采购,在生鲜区遇到了邻居李太太。

“昨天看到你家老贾很晚才回来,应酬这么多啊?”李太太随口问道。

叶玉萍微笑着点头,手中的购物车转向另一个方向。

她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也不想让人看出她内心的窘迫。

回家的路上,叶玉萍特意绕道去了花店,买了一束新鲜的百合。

至少,这个家里应该有一些鲜活的气息。



03

周末的早晨,叶玉萍和贾学军难得一起坐在餐桌前吃早餐。

女儿悠悠从大学打来视频电话,兴奋地讲述着校园里的新鲜事。

“妈妈,我们系有个去法国交换的机会,我想申请试试。”悠悠在屏幕那头说道。

叶玉萍还未开口,贾学军已经皱起眉头:“法国?太远了,安全问题怎么保证?”

“爸,我都二十一岁了,能照顾好自己的。”悠悠嘟起嘴,语气不满。

叶玉萍轻声劝解:“让孩子见见世面也是好事,况且只有半年时间。”

贾学军放下筷子,声音提高了几分:“你就知道惯着她,出国留学要花多少钱算过吗?”

“我可以申请奖学金,而且妈妈也支持我!”悠悠在电话那头喊道。

叶玉萍试图缓和气氛:“我们好好商量,别在孩子面前吵架。”

贾学军突然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够了!我每天在外面累死累活,回家还要听你们没完没了的唠叨!”

这句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猝不及防地刺进叶玉萍的心脏。

她愣在原地,手中的汤勺轻轻颤抖。

视频那头的悠悠也安静下来,屏幕上只剩下不知所措的表情。

贾学军深吸一口气,语气冰冷:“我受够了,今晚开始我睡客房。”

说完他转身离开餐厅,留下叶玉萍独自面对视频里女儿担忧的眼神。

“妈,你没事吧?”悠悠小声问道。

叶玉萍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事,你爸爸只是太累了。”

她挂断电话后,静静地坐在餐桌前,看着对面那份只吃了一半的早餐。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阳台的栏杆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04

第一个分房睡的夜晚,叶玉萍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隔壁客房隐约传来贾学军的鼾声,平稳而规律,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她起身走到客房门口,手悬在门把手上,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推开。

凌晨两点,叶玉萍独自来到厨房,给自己泡了一杯热牛奶。

月光透过百叶窗,在流理台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

她想起二十二年前的新婚之夜,贾学军曾握着她的手说会永远陪在她身边。

那时候的承诺,如今听起来像是一个遥远的笑话。

第二天,叶玉萍比平时早起半小时,精心准备了贾学军最爱吃的豆沙包。

她特意用了昨天新买的红豆,熬制了整整三个小时。

贾学军吃着早餐,表情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没有称赞一句豆沙的细腻。

“今天什么时候回来?”叶玉萍在他出门前问道。

“不确定,别等我了。”贾学军头也不回地关上了门。

叶玉萍站在玄关,许久才转身开始收拾餐桌。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更加细心地打理家务,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

她甚至开始学习做新的菜式,照着视频一遍遍地练习。

但贾学军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

他早出晚归,即使在家也多半待在书房或客房。

周五晚上,叶玉萍鼓起勇气敲响了客房的门。

“有事吗?”贾学军打开门,手里还拿着手机,显然在处理工作。

“明天是周末,我们一起去新开的那家美术馆看看吧?”叶玉萍小心翼翼地问道。

贾学军看了眼手机日历,摇头道:“明天约了客户打高尔夫,下次吧。”

门在叶玉萍面前轻轻关上,隔绝了最后一丝希望。



05

“你看起来憔悴了很多。”杨晓雯搅拌着面前的咖啡,担忧地看着叶玉萍。

周末的咖啡馆里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的香气。

叶玉萍勉强笑了笑:“最近睡眠不太好,可能是天气原因。”

杨晓雯叹了口气,直截了当地问道:“你和贾学军之间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叶玉萍低头看着杯中旋转的奶泡,终于将分房睡的事告诉了闺蜜。

“他就这样搬去客房了?连个解释都没有?”杨晓雯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

叶玉萍轻轻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的边缘。

杨晓雯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玉萍,你不能一直这样委屈自己。”

“也许过段时间就好了,他最近工作压力大。”叶玉萍试图为丈夫辩解。

“二十二年了,他什么时候压力小过?”杨晓雯一针见血地说道。

叶玉萍沉默不语,窗外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杨晓雯从包里拿出一张宣传单:“社区新开了成人兴趣班,你要不要去看看?”

宣传单上印着绘画、书法、园艺等课程介绍,色彩明快动人。

“我都这个年纪了,学这些有什么用。”叶玉萍犹豫地推辞。

“就是为了你自己!”杨晓雯加重语气,“你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该为自己活一次。”

叶玉萍接过宣传单,目光停留在绘画班的介绍上。

年轻时她曾梦想成为画家,却因为婚姻和家庭放弃了艺术之路。

“考虑考虑吧,下周一就开课了。”杨晓雯拍了拍她的手背。

离开咖啡馆时,叶玉萍将那张宣传单小心地折好放进口袋。

仿佛那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票。

06

周二下午,叶玉萍去超市采购回家的路上,被一阵花香吸引。

社区花园里,新来的园艺师郑斌正在修剪玫瑰枝条。

他的动作娴熟轻柔,仿佛在对待珍贵的艺术品。

“这些玫瑰花养得真好。”叶玉萍忍不住驻足称赞。

郑斌抬起头,露出一抹温和的微笑:“您也喜欢花?”

叶玉萍点头,目光流连在盛开的玫瑰丛中:“以前在阳台种过,总是养不好。”

郑斌剪下一枝含苞待放的粉玫瑰,递给她:“试试这个品种,比较好养活。”

叶玉萍接过花枝,指尖不小心触碰到郑斌的手掌,微微发烫。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