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文 王雁/摄
工匠金句
耕耘天地间,携手向未来。
——夏振平
“看着乡亲们靠树莓过上好日子,我这心里比啥都甜。”近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登仕堡子镇的树莓种植基地里,法库县九九树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振平一边察看树莓长势,一边向记者讲述他与树莓产业的不解之缘。这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基层党员,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书写担当,在树莓产业的沃土上,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
结缘树莓
从探索者到带头人
1986年,初中毕业的夏振平在家务农,后来又外出打工,始终在寻找能让日子好起来的门路。转机出现在登仕堡子镇引进树莓产业之后。1995年,当地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树莓品种,并在2002年建立首个试验示范基地。就在此时,夏振平对树莓这个“小浆果”产生了浓厚兴趣,全程参与栽植与管理,逐渐摸清了门道。
2003年,镇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树莓产业,夏振平毫不犹豫地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农户。他不仅把自家10亩承包地全部种上树莓,还挨家挨户给乡亲们算经济账、讲种植前景,动员大家一起种植树莓。在他和几名骨干的带动下,当年全镇树莓种植面积就达到1500亩,“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基地负责提供苗木、技术和收购,农户专心搞生产,为树莓产业在当地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时不少乡亲心里犯嘀咕,怕种不好、卖不出去。我就跟他们说,我先种,种好了你们再跟着来,有风险我先担着。”夏振平说,正是这份实在与担当,让乡亲们渐渐放下顾虑,跟着他一起投身树莓种植。
光荣入党
为了更好地为大家办事
在推动树莓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夏振平的表现被登仕堡子村党支部看在眼里。2003年,他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那段时间,他更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义务为果农进行技术指导,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农户有需求,他随叫随到;积极协助镇里引进的第一家树莓速冻企业(辽宁红树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农户对接,当起农民经纪人,帮乡亲们解决“卖果难”的后顾之忧。
“入党不是为了图虚名,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大家办事。”夏振平始终记得自己向党组织靠拢时的初心。2004年6月,经过组织考察,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的干劲更足了,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的付出,让他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也成为大家心中名副其实的“带头人”。
创新突破
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随着树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夏振平发现,现有品种存在不少问题:要么果品质量差,要么抗寒能力弱,要么产量低,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于是,夏振平开始频繁联系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树莓专家,寻求技术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专家的帮助下,夏振平相继引进了海尔特兹、秋福等秋季莓品种。“这些秋季莓8月份结果,不用埋土,管理省工,而且果子品质好,一推广就受到果农欢迎。”夏振平介绍,近几年,他又从沈阳农业大学、北京林科院引进了20多个新品种,推广树莓生产新技术5项,累计带动1000余亩树莓种植地实现品种更新、技术升级,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2009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树莓产量激增,企业速冻加工能力不足,“卖果难”再次困扰农户,夏振平萌生了自建速冻冷库的想法。当年11月,法库县九九树莓专业合作社成立,不仅扩大树莓种植面积,还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1000吨的速冻冷库,产品远销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除了速冻果销售,夏振平还积极开拓鲜果市场。他主动对接沈阳的大型超市,筛选优质树莓鲜果上架,让果农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坚守初心
让“致富果”结出更多硕果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众,帮群众解决难题。”这是夏振平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多年来的行动准则。多年的辛勤付出,让夏振平获得了充分认可:发展树莓产业先进个人、法库县(首届)十大致富风云人物、“树莓新品种引进、推广先进个人”、党群致富产业带头人、沈阳市优秀乡村振兴人才、2025年沈阳工匠……
面对荣誉,夏振平始终保持清醒:“这些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对我们整个树莓产业的认可,更是对我继续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的鞭策。”如今,年过半百的夏振平依然奔波在树莓基地和市场之间,他说,只要乡亲们还需要他,他就会一直干下去,让树莓这个“致富果”结出更多硕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沈阳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