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道德经》《清净经》《抱朴子》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自古以来,天下人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秦皇汉武,贵为天子,尚且四处寻访神仙方士,希望能得一剂仙丹延年益寿。寻常百姓更是对长寿之道趋之若鹜。可是,真正能活过百岁的人却寥寥无几。
道家先贤早就看透了这其中的玄机。《道德经》有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这话说得玄妙,却道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秘密——人之所以会生病、会衰老、会死亡,根源不在外界,而在自身。
可这"自身"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何有人体弱多病,有人却健朗如常?为何有人未老先衰,有人却鹤发童颜?道家修真之士经过千百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个"病根源"。这个根源就像一颗隐藏的种子,平日里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暗中消耗着人的精气神,蚕食着人的寿命。
更令人惊奇的是,道家先贤不仅找到了这个病根源,还发现了去除它的方法。一旦将这病根源彻底清除,人就能脱胎换骨,转为"长寿体"。这个秘密,在道门中代代相传,却极少外传。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个所谓的"病根源"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去除。
![]()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终南山中隐居着一位道士,法号清虚子。此人本是长安城中的富商之子,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按理说这样的出身,该是享尽荣华富贵才对。可清虚子偏偏从小体弱多病,三天两头躺在床上,请遍了名医,吃遍了珍贵药材,病情却总不见好转。
到了二十岁那年,清虚子病得更重了。请来的大夫看过之后,都摇头叹息,说这是先天不足,恐怕活不过三十岁。清虚子的父母听了,痛哭流涕,倾尽家财为儿子寻医问药。可是再多的金银,也换不来健康的身体。
就在全家人都绝望的时候,有一天,一位云游的道士路过清虚家门口。那道士看上去仙风道骨,鹤发童颜,虽然头发花白,脸上却没有一丝皱纹,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清虚子的母亲见了,立刻跪下哀求,说家中独子病重,请道长施以援手。
道士进屋看了清虚子一眼,却没有把脉开方,反而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可知道,你这病根源在何处?"
清虚子虚弱地摇摇头:"诸位大夫都说我是先天不足,气血两亏。"
道士笑了:"那些大夫说得没错,可他们只看到了表象,没看到根源。你这病,不在筋骨,不在脏腑,而在心神。"
清虚子不解:"心神?我心中并无忧虑啊。"
道士摇头:"我说的心神,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心神。人之一身,有三尸作祟,有七情六欲牵扯,有无数妄念纷飞。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在消耗你的精气神。就像一棵树,表面上看枝繁叶茂,实际上根部早被虫蛀空了。你虽然吃了许多补药,却是治标不治本。就好比往一个破了洞的水缸里倒水,倒得再多,也留不住。"
这番话说得清虚子和他的父母都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清虚子才问:"那依道长之见,该如何是好?"
道士说:"药石能医病,却医不了命。你若想活命,就必须找到那个'破洞',把它堵上。"
清虚子急忙追问:"那破洞在哪里?"
道士却卖了个关子:"天机不可泄露。不过我看你与道门有缘,若你真心求道,可随我入山修行。三年之后,你自然就明白了。"
清虚子的父母原本舍不得儿子出家,可想到儿子命不久矣,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死马当活马医。当下便同意了。就这样,清虚子拜在那道士门下,随他进了终南山。
入山之后,清虚子本以为师父会传他什么高深的道法,或者给他什么灵丹妙药。谁知道师父什么都没教,只是让他每天做三件事:静坐、诵经、观想。
静坐就是盘腿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诵经就是念诵《道德经》、《清净经》这些道家经典。观想则是按照师父教的法门,在心中观想身体的变化。
头几天,清虚子觉得这些事情简单得很。可是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坐不了一刻钟,腿就麻得受不了。念经的时候,总是走神,念着念着就不知道念到哪里去了。至于观想,更是完全摸不着头脑。
更让清虚子难受的是,师父不让他吃肉,不让他喝酒,连咸盐都要少放。每天只能吃些粗茶淡饭,清水煮青菜。刚开始的时候,清虚子觉得这日子苦不堪言,几次想要下山回家。可一想到自己命不久矣,只好咬牙坚持。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有一天夜里,清虚子正在静坐,突然感觉到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在体内缓缓流动。那种感觉说不出的舒服,就像冬天喝了一碗热汤,从头暖到脚。更神奇的是,这股暖流流过的地方,原本僵硬酸痛的身体都变得轻松了。
第二天一早,清虚子兴冲冲地去找师父,说自己感觉到了气在体内流动。师父听了,只是淡淡一笑:"这不过是刚开始而已。你体内的病根源还在,只是稍微松动了一点。"
清虚子不解:"师父,您一直说病根源,可那究竟是什么东西?"
师父这才正色道:"你可知道,道家有个说法,叫做'三尸虫'?"
清虚子摇头。
师父解释道:"《抱朴子》中记载,人的身体里住着三条虫。上尸虫住在头部,叫'彭倨',能让人昏沉嗜睡,思虑纷乱;中尸虫住在胸腹,叫'彭质',能让人贪图口腹之欲,放纵享乐;下尸虫住在腿脚,叫'彭矫',能让人生淫邪之念,损耗精气。这三条虫子平日里躲在人体内,不断地消耗人的精气神,让人生病、衰老、死亡。它们不想让人长寿,因为人一旦修成了正果,这三尸就无处容身了。"
清虚子听得目瞪口呆:"那、那这虫子真的存在吗?"
师父说:"它不是真的虫子,而是一种比喻。说白了,这三尸代表的是人的欲念、妄想和执着。上尸就是胡思乱想,让你的心神不得安宁;中尸就是贪吃贪睡,让你的身体越来越懒惰;下尸就是色欲邪念,让你的精气不断外泄。这三样东西,就是你体内最大的病根源。"
清虚子恍然大悟,可接着又疑惑起来:"可是师父,这欲念妄想,人人都有啊。难道说人人体内都有病根源?"
师父点头:"正是如此。世人皆有病,只是轻重不同罢了。你从小体弱多病,不是因为你的欲念比别人多,而是因为你的身体比别人弱。就像两个人都背着同样重的包袱,身强力壮的人还能走很远,身体虚弱的人走两步就倒下了。"
"那该怎么去除这个病根源呢?"清虚子急切地问。
师父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继续按照我教的方法修炼,到时候自然就明白了。记住,去除病根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
从那以后,清虚子修炼得更加刻苦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静坐,一坐就是两三个时辰。饿了就吃点粗粮野菜,困了就躺一会儿,醒了继续修炼。他发现,越是坚持,身体就越轻松,原本总是昏沉沉的脑袋也变得清明起来。
转眼一年过去了。这天,师父把清虚子叫到跟前,说:"现在可以教你第二步功夫了。"
清虚子连忙跪下请教。
![]()
师父说:"第一步功夫,是'止念'。就是让你的心静下来,减少胡思乱想。你现在已经做到了。第二步功夫,叫'观照'。你要时刻观察自己的身心,看看那些欲念妄想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就像站在河边看水流,看着各种念头在心中升起、停留、消失。你只是看着,不要去抓住它,也不要去排斥它。"
清虚子听了,觉得这个方法很奇怪:"师父,我不去压制那些坏念头吗?"
师父摇头:"压制是压不住的。你越是压制,它反弹得越厉害。就像弹簧一样,你按得越紧,它跳得越高。真正的办法,是看清楚它的本质。当你看清楚了,它自然就消失了。"
清虚子似懂非懂,但还是按照师父说的去做。刚开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念头多得数不清。有时候想着家里的父母,有时候想着从前的朋友,有时候想吃肉,有时候想睡懒觉。各种各样的念头像波浪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涌来。
可是当他开始仔细观察这些念头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每个念头其实都很短暂。它们就像天上的云彩,看起来很实在,其实一阵风就吹散了。而且,当他仅仅是看着这些念头,不去跟随它们的时候,这些念头很快就消失了。
又过了一年,清虚子的功夫又进了一步。他不仅能观察到自己的念头,还能察觉到身体的细微变化。他发现,每当生起某个念头的时候,身体就会有相应的反应。比如想吃肉的时候,口水就会分泌;想生气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快;想到美色的时候,下腹就会发热。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这些念头和身体的反应,都会消耗他的精气神。每当有强烈的欲念升起,他就感觉身体里那股暖流就会减弱一些。这就像师父说的那个破了洞的水缸,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欲望,都是一个小洞,在不断地往外漏气。
到了第三年,师父又教了清虚子第三步功夫。
这天,师父带着清虚子来到山顶,指着远处连绵的群山说:"你看这天地万物,哪样是永恒不变的?"
清虚子看了看,说:"好像都在变化。山会风化,水会蒸发,树木会枯荣。"
师父点头:"对。天地万物都在变化,人也是一样。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你的念头每分每秒都在生灭。既然一切都在变化,那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你从前执着健康的身体,执着富贵的生活,执着种种享乐。可这些东西,有哪样是能永远拥有的?"
清虚子沉默了。
师父继续说:"第三步功夫,叫'放下'。你要放下对身体的执着,放下对欲望的追逐,放下对生死的恐惧。当你真正放下了,那个病根源也就彻底去除了。"
清虚子疑惑地问:"可是师父,放下了这些,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师父笑道:"你现在觉得没意思,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放下。等你放下了,就会发现,原来人生还有更大的乐趣。那种乐趣,不是感官的享受,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内心的宁静和自在。就像你现在,虽然住在深山,吃着粗茶淡饭,可你觉得痛苦吗?"
清虚子仔细体会了一下,发现自己确实不觉得痛苦。相反,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那种快乐不是吃到美食的快乐,不是得到金银的快乐,而是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就像喝了一口清泉,凉爽甘甜,沁人心脾。
"弟子明白了。"清虚子恭恭敬敬地向师父行了一礼。
从那以后,清虚子更加用功地修炼。他按照师父教的方法,不断地观照自己的身心,放下各种执着。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原本动不动就生病,现在一年到头连个小感冒都没有。原本爬个山都气喘吁吁,现在健步如飞。
三年期满,师父把清虚子叫到跟前,说:"你可以下山了。"
清虚子大吃一惊:"师父,难道您要赶弟子走吗?"
师父摇头:"不是赶你走,是你已经学成了。你来的时候,是个病秧子,现在已经脱胎换骨。你体内的病根源,已经去除了大半。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在红尘中继续修炼了。"
清虚子跪下叩头:"弟子还想继续跟随师父修行。"
师父却说:"修行不在深山,在人世间。你现在知道了病根源是什么,也知道了如何观照自己的身心。可是,在山中修行容易,在世间修行才难。山中清净,没有太多诱惑,所以你的欲念自然就少。可回到世间就不一样了。美色当前,你能不动心吗?金银在手,你能不贪婪吗?受人欺辱,你能不动怒吗?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清虚子听了,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师父说的有道理。这三年在山中,虽然也有过各种念头,但因为环境单纯,诱惑很少,所以还能控制。可一旦回到花花世界,面对种种诱惑,他能守得住吗?
师父看出了他的担忧,说:"你不用怕。我再传你最后一个口诀,只要你牢记在心,就不会迷失。"
清虚子赶紧端正身体,准备聆听师父的教诲。
![]()
师父缓缓开口:"这个口诀很简单,只有八个字。可这八个字,却是去除病根源的终极法门。古往今来,多少修道之人穷尽一生都在参悟这八个字。悟透了这八个字,不仅能去除病根源,更能..."
说到这里,师父突然停住了。他看着清虚子,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意。
清虚子急得不行:"师父,您快说啊!"
师父却摇摇头:"天机不可泄露。这八个字,我不能直接告诉你。你需要自己去悟。我只能告诉你,这八个字藏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中。你回去之后,要反复诵读第一章,总有一天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