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眼果又叫南酸枣,因其果核顶端有5个芽眼状小孔而得名,主要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森林中。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沙拉托乡,曾是山间“闲果”的五眼果,如今正蜕变为带动各族群众增收、助推边疆乡村振兴的“幸福果”。近年来,沙拉托乡立足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破解五眼果经济价值挖掘不足的难题,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创新利益联结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破“闲果”困局 拓精深加工
近日,走进沙拉托乡的农特产品分拣加工中心,工人们正忙碌着将五眼果分拣、加工、包装。五眼果的外表像黄皮果,果肉呈浅黄色,像晶莹剔透的凝胶,刚吃下去是甜的,然后立马变酸,在强烈的酸味之后,又会泛起非常独特的果香。
五眼果在元阳县分布广泛,过去长期仅作为速生林木种植,成熟果实多靠农户零星捡拾售卖,经济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沙拉托乡党委书记李贵祥介绍,过去,由于缺乏深加工,全县的五眼果大多以原材料形式外销,附加值低、产业链短,老百姓守着“金果子”却没能实现“金收益”。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特色资源变成富民产业,一直是沙拉托乡党委、政府思考的重要课题。
![]()
工人在分拣五眼果
为破解这一困境,沙拉托乡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通过“中介引企”促就业模式,积极引进湖南省浏河彭记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瑞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元阳土咪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咪森公司”),推动五眼果从“零散利用”向“规模化产业”转型。
“2023年,在沙拉托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扩大收购范围,覆盖元阳县各乡镇,当年完成五眼果收购3000余吨,为群众创收750余万元。”土咪森公司总经理童云成近日在公司投产仪式上介绍,“公司已成功研制6款五眼果产品并进入市场销售,目前已销售5万余盒,销售额达280余万元。”
据介绍,2022年至今,土咪森公司在元阳、绿春、红河收购五眼果1万余吨,其中90%以上均在元阳县各乡镇收购,直接为群众创收2500余万元;生产半成品机器果浆及手工果浆1300余吨,当地用工90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2000余人,共支付人工工资200余万元。
要让五眼果真正“值钱”,精深加工是关键。李贵祥介绍,现在当地建成了集清洗、浸泡、加工、包装于一体的五眼果现代化生产线,研发出果糕、果脯等6个产品,预计年产值可达800余万元。与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共建专家工作站,并聘请山东专业技术团队驻厂指导,成功研发果饮等精深加工产品,构建起“原料收购—初级加工—精深研发—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如同一条就业“传送带”,串联起种植、采摘、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为当地群众提供从临时务工到固定就业的多元化岗位选择。
深加工不仅丰富了产品品类,更显著提升了五眼果的附加值。去年预生产期间,土咪森公司以每公斤2—3元的价格收购五眼果6500余吨,让群众单靠售卖原果就增收超1500万元,2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约5560元,五眼果的“含金量”大幅提升。
建“联结”机制 走共富道路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让群众受益。沙拉托乡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践行“强党建、招小商、育龙头、兴产业、促就业、共富裕”的新思路,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过去,沙拉托乡不少劳动力为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一老一小”的照顾难题成了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在沙拉托乡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村党组织负责规划引领,村集体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进行集中流转、“入股分红+资产出租”获得集体收益,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劳务工资+售卖原料”等形式共享产业增产增值收益,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同时为有效解决五眼果产业原料问题,在小窝中村建成10余亩五眼果育苗基地,通过五眼果育苗、嫁接、移栽等农资试验,逐步延伸五眼果产业链条,带动“一片果”产业发展。
“我在家门口的加工厂上班,主要负责原料收购。既能靠这份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又能守着家照顾老人孩子,不用再受背井离乡的苦,日子过得踏实又安心。”工人孔令珍的话,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共同心声。像她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案例,在沙拉托乡已越来越多。
发展五眼果产业,为促进全乡各族群众和睦共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家门口”的工厂让外出务工且家有老人儿童留守的年轻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从根本上解决了“一老一小”现实问题。目前,五眼果加工厂提供分拣、装卸、挖浆、加工、包装等100余个岗位,在招聘过程中,加工厂积极吸纳本乡低收入群体,有力破解就业供需信息不对称、不及时、不全面以及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找工难等问题,有效拓宽低收入家庭增收渠道,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村集体通过“保底分红+销售提成”模式,年均增收可达10余万元。每天有400余人通过捡拾原果、分拣产品、手工挖浆等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沙拉托乡党委副书记杨丞斌介绍,近年来,沙拉托乡利用藤条河、阿嘎河流域热区地理优势,调整种植养殖产业结构,构建两条集“生态种养、规模销售、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经济带。针对两条产业经济带前端存储损耗大、中端利润小、末端运输难等问题,依托党组织领办成立富鑫农民种养殖合作社,向上级争取资金316万元建成农特产品分拣加工中心,让两个产业经济带内的产品能快速集中交易、分拣仓储、汇总运输。目前,该分拣中心已有五眼果、中药材、食用玫瑰、百香果等分拣及初加工业务,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顺畅,逐步打破“村界”“地界”、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进一步拓宽农特产品销路。
从“山间野果”到“富民金果”,沙拉托乡的五眼果产业不仅激活了当地特色资源,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李贵祥介绍,接下来,沙拉托乡党委、政府将继续当好“服务者”和“护航者”,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以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特色品牌,扩大种植规模,真正让“小果子”带动“大产业”,让更多边疆山区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10月15日2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