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栋房子,是一群人工作的地方。
有人觉得房子光线太暗,就提议:“把屋顶拆掉,用一片的透明瓦。”
大家都站出来反对,毕竟这样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接着他就提议,先花一点小钱,开一个天窗,试一试。
大家就同意了。
这种现象,就是“拆屋效应”——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就很容易被接纳。
在人情社会里,亲人之间的人情味是最浓的,彼此的要求也是最多的。
如果你被亲人拿捏了,说明你就陷入了“拆屋效应”。
![]()
01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很长一段时间,在研究“条件反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有了自己专门的实验室,还有几个下手等。
有一天,他回家吃饭。
母亲一脸愁容,说:“你弟弟没有工作,要不安排到你那里去,做个管理员?”
巴甫洛夫知道,弟弟不学无术,不适合实验室的工作,就摇头,拒绝了。
母亲又说:“你研究条件反射,而你的弟弟看到食物就流口水,特别严重。要不,他就做你的试验品吧。”
这一次,巴甫洛夫没办法拒绝,答应了。
弟弟到了实验室,被安排看各种食物,然后由大家观察,具体会发生什么反应。
弟弟非常生气,认为自己被当成了狗一样。
后来弟弟还抢先发表:“我就是条件反射的发现者......”
很明显,巴甫洛夫的母亲,从要求做管理者,到做试验品,降低了要求,这就让人无法拒绝了。
同样,你想一下,自己的钱,是怎么借给兄弟姐妹的?
和我同小区的老张,在体制内上班,夫妻勤俭节约,存款有二三十万。
老张的弟弟小张,决定在街上开一家彩票店。转让人家现成的,价格也摸清楚了,也就十二万。
小张问老张借钱,一开始要十万。
老张拒绝了,毕竟十万,不是小数目。
接下来,小张说:“那就给五六万吧。这可以了吧。”
老张就答应了。
一晃过了四五年,也不见小张还钱。这件事,让老张和爱人,吵闹了好几次。老张也不好意思驳面子,去催要小张还钱。
就是夫妻之间,可存在人情拿捏的情况。
妻子决定给弟弟一笔钱,一开口就要十几万。丈夫当然会反对。
当妻子说:“要不,给弟弟一万块,应急。”
丈夫就答应了。
一次一万,多次的话,就是好几万。这妻子,慢慢就变成扶弟魔,丈夫很是烦恼。
丈夫决定买几十万的车,妻子反对,太奢靡了。
丈夫退一步,就买十来万的,妻子就同意了。以后夫妻出门,也可以不风吹雨淋了。
对孩子的投资,也是存在拆屋效应。
一开始准备给孩子去艺术班,大概要花十几万。
后来夫妻决定,给孩子去辅导班,兴趣班,也就好几千吧。这钱花出去,就一点不心疼了。毕竟比 预期少了很多,大家反而觉得赚了。
尽孝上,你的兄弟姐妹也会拿捏你。
一开始大家认为,你的家庭条件好,就连续管老父母五个月。你不同意。
好了,各退一步,就让管三个月。你不好意思拒绝。事实上,老父母到你家,就不挪窝了,这你不得不一直管下去。
![]()
02
为什么拆屋效应屡屡成功,最后让你受损失,又很难挽回损失?
第一,我们总是用“人情留一线”作为做人的标准,导致不好意思一直拒绝。
亲人在一起,存在反反复复要求你干嘛的现象。他们还会软磨硬泡,如蜜蜂围着蜂蜜一样。
你拒绝一两次,是坚定的。但是多拒绝几次,你会开始动摇。
你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不近人情,我太小心眼了?”
你一旦动摇,就大概率会同意亲人的要求,让自己变得有人情味一些。
第二,大的要求,和小的要求进行了对比,形成落差,让你失去心理防线。
总有人故意搞一个陷阱,一开始就告诉你陷阱是巨大的。你望而生畏。
后来陷阱变得很小了,你觉得可以把握——事实上,人家的初衷,就是小要求,怕你不答应,故意扯大了。
比方说,预期借钱五万,就开口要二十万。接下来,讨价还价,他主动让步。你也必须让步,否则心狠的人就是你,怎么行。
第三,小利益的获取,其实是一个缺口。
你借了一万块给弟弟,弟弟开了店铺。
弟弟又说:“资金周转有问题,是有人赊账导致的,等账目搞清楚了就还你。”此时,你大概会继续借钱给弟弟。
也就符合一个规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
我们常常说,事不过三。其实很多人做不到。
![]()
03
作为家庭成员,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面对那些反复索取的亲人。
要完全杜绝礼尚往来,经济束缚是不能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亲家人,明算账。”
不管是谁,借钱,尽孝,借房子等,大家什么都可以商量,然后形成共识。接下来,你拉下脸,写好借据。而不是一开口就拒绝。
不留下糊涂账,以后你要讨回来,或者在规定时间要对方回报,完全是可以的。
借据、赡养协议等是一张冰冷的纸条,也是你身上的锋芒,让对方不好意思反复索要。
人要讲情面,更要守尺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