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难怪伟人说解放战争拖不得!1949年后,解放军五虎上将全部都病倒

0
分享至

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厮杀,还隐藏在将领们日益损耗的身体里。

1949年,毛主席站在中国地图前,目光凝重地说出“解放战争拖不得”。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仅仅是出于国际局势的考量,却不知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秘密”:解放军众多将领的身体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而那一句“抗日战争不能急,解放战争不能拖”也终是来源于实战。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毛主席曾明确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论断不仅适用于政治斗争,同样也适用于军事指挥。毕竟在解放战争的棋局上,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1948年前后,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国革命抵达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然而,战略转折的背后,是解放军将领们身体的极度透支。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将领需要指挥十多万、数十万甚至百万大军,这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通常指挥数千、数万人马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而华东战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陈毅、粟裕刚打赢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就接踵而至,孟良崮战役刚一打完,南临、临朐战役马上就来。也就是说,我军将领无时无刻不处于高压状态。

毛主席在1948年指出:“现在敌人已经彻底孤立了,但是敌人的孤立并不就等于我们的胜利。我们如果在政策上犯了错误,还是不能取得胜利。”



然而,比政策错误更迫在眉睫的,是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们逐渐崩溃的身体。

在解放战争中,被称为“五虎上将”的彭德怀、林彪、粟裕、徐向前刘伯承,是毛主席最倚重的军事指挥人才。然而,到了1949年后,这些将领中的多数人身体相继出现了严重问题。

徐向前是其中最先病倒的将领之一。早在抗战时期,他就不幸被马踩伤了肋骨,患上了胸膜炎。由于缺医少药,加上徐向前生活简朴,导致病情反反复复。



整个抗战期间,他多数时间都在养病中度过。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央曾想让他去东北或山东指挥战斗,但因为他的身体原因,始终不能成行。

而当徐向前身体稍有好转,重新执掌大军后,在高强度的指挥作战中,他的身体很快又崩溃了。胸膜炎复发后,徐向前一度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而这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表现出色,但他也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从指挥风格看,粟裕极其注重运动战。



粟裕的指挥风格实际很显眼,精细且亲力亲为,常常同时指挥多个甚至十多个纵队作战。在淮海战役中,粟裕的紧张到达了极点,一连七天七夜没有睡觉。

但极度的疲劳让粟裕头痛欲裂,血压飙升至220,到达了极危血压。他后来回忆,头疼起来感觉每根头发都竖了起来,脑袋周围就像是被针扎,稍微触碰一下就痛得不行。因此粟裕不得不戴着“健脑器”进行指挥。

而另外的刘伯承早在1916年的一次战斗中就被敌人击中头部,导致右眼失明。而后重伤加上多年征战中积累的腿伤等,留下了伴随终身的后遗症。



解放战争期间,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及中原野战军的统帅,刘伯承每天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之中,身体状况愈发糟糕。

而到了淮海战役期间,刘伯承的双手已经严重变形,但他仍然坚持在作战地图上标注作战部署。更令人担忧的,是刘伯承仅存的左眼由于用眼过度,视力急剧下降。

只得说前期的病痛累积,使得这些将领们的健康问题,陆续在解放战争胜利后爆发,直接影响了他们后续的工作能力和军事指挥。



而另外的蒋介石试图反击,还是令“解放战争拖不得”再次提上了日程。

1949年1月,随着解放战争期间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的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此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解放军就百万大军渡过长江,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军事主力虽然被消灭,但是他并不甘心失败。他明面上隐退,实际上还掌控着国民党的党政军,幻想能够翻盘。



当时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还在国民党的控制范围内。蒋介石的精锐部队虽然被消灭了,但是他还控制着大量地盘,也就是说,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或许又可以训练出来百万大军。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更需要的是时间,时间越久,他就越有机会训练出更多部队。

除此之外,美国、英国、法国也是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给蒋介石喘息的机会,美国等国再卷入进来,那么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都想要争夺霸权地位,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对立阵营形成。



而当时美国将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心都放在了欧洲地区,对于东亚的局势,美国也无暇顾及。加上因为蒋介石在美国总统的选举上,支持了杜鲁门的对手,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不再支持蒋介石。

这种国际形势的变化,为解放军迅速解放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毛主席清楚,要握住了这一时机,坚决不让战争拖延下去。

1947年,面对国民党军25万余人对陕甘宁边区的围攻,毛主席果断决定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而在转战陕北的1年零5天中,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率领部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编成中央纵队,从一个山村转移到另一个山村。

最频繁时,中央纵队在20天内跨靖边、横山、子洲、绥德、米脂、葭县6个县境,住过13个村庄。也是因为这一行动将国民党军队最大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牢牢牵制于陕北。

此外1948年初,中央决定粟裕率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长江南下,但粟裕通过权衡中原作战和渡江作战的利弊,向中央“斗胆直呈”,认为我军在长江以北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更有利于加速消灭敌人主力。



毛主席极为重视粟裕的建议,最终同意了粟裕的意见,调整了战略部署,直接擂响了中原会战的战鼓,也对解放战争后续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也证明了毛主席“解放战争不能拖”的战略决策是英明正确的。毕竟这一决策不仅避免了国际干涉的可能,也赶在了解放军主要将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前完成了主要作战任务。

如今再次回首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不禁感慨:假如解放战争再拖延一两年,那些病倒的将领是否还能支撑?国际形势是否会发生变化?中国的历史是否会改写?



只得说历史没有如果,而毛主席和解放军将领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牺牲,为我们创造了最好的结果。他们不仅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同样地,也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赢得了解放战争的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通文知史 incentive-icons
通文知史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
4693文章数 62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