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在2024年及2025年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同志发现,自己领取的养老金仍是按照退休时“老办法”预发的金额,而一些企业退休的邻居可能已经拿到了正式核算后的养老金。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是不是政策执行出了偏差?自己的养老金会不会少发?其实,这并非政策落地迟缓,而是当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过渡期”内,一项正常的、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安排。理解其中的缘由与时间节点,便能消除疑虑,安心等待。
![]()
第一、为何要按“老办法”预发?核心在于“过渡期”与关键数据的滞后性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渡期的政策安排,2024年至2026年这三年,是新旧养老金计发办法平稳衔接的关键阶段。对于在此期间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的最终核定并非一蹴而就。
核心难点在于新办法核算所依赖的“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这一关键数据。按照惯例,某一年度的社平工资数据,通常要到次年的年中**才会由统计部门正式发布。
例如:
2024年度退休的人员,其新办法核算需要用到2023年度的社平工资。该数据通常在2024年7-8月左右公布。
2025年度退休的人员,则需要等待2024年度的社平工资,该数据同样要到2025年7-8月才会出炉。
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获取社平工资数据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且严谨的核算工作:
核对个人缴费信息: 包括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
认定“视同缴费年限”及指数: 对于改革前(2014年10月1日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需按规定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核定其对应的缴费指数,这涉及到个人档案的核查。
进行新老办法对比计算: 严格按照政策进行新办法计算,并与老办法结果进行比对。
这一系列工作耗时较长。为了确保退休人员能够按时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避免因核算工作未完成而出现待遇发放“空档期”,政策明确规定,在正式核算结果出来之前,先行按照改革前的“老办法”标准预发养老金。这体现了政策对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优先原则。
![]()
第二、预发会吃亏吗?“保底限高”原则确保待遇就高不就低
许多同志最关心的问题是:预发的钱是不是比正式核算的少?万一新办法算出来比老办法低怎么办?
对此,过渡期政策的核心设计——“保底限高”原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办法高于老办法: 当最终核算完成,如果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金额高于预发的老办法金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将自退休之日起至正式核算月止的全部差额,一次性补发给退休人员。一分钱都不会少。
老办法高于新办法: 如果新办法计算的结果反而低于老办法预发的金额(这种情况在过渡期前期部分人员中可能出现),则最终待遇按老办法标准执行,不会降低预发水平,确保退休人员待遇不降低。
因此,预发养老金并非“打折”发放,而是在最终结果确认前,先确保一个“保底”的、不低于老办法标准的待遇水平。最终的核算结果必然是“就高不就低”,退休人员无需担忧因预发而遭受损失。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先拿一部分,后面该补的补,该保的保,不会让你吃亏”。
![]()
第三、不同退休时点,正式核算与补发进度如何?
由于社平工资公布时间的固定性以及各地经办机构工作量的差异,不同时间退休的人员,其正式核算完成的时间点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形来看:
情形一:2024年退休的人员
他们需要等待2023年度社平工资(2024年7-8月公布)。
地方社保机构在获得数据后,通常需要1-3个月进行核算(例如2024年9月左右启动)。
到2025年10月,绝大部分2024年退休人员的正式核算及差额补发工作应已完成。 例如案例中的李姐(2024年12月退休),在2025年9月开始核算,11月完成,补发了10个月的差额。少数尚未收到补发的,通常是因当地退休人员数量庞大、核算任务极其繁重,但根据政策要求,年底前基本都能完成补发。
情形二:2025年3月前退休的人员
这部分人员需要依赖2024年度社平工资(2025年7-8月公布)。
社保机构同样需要时间进行信息核对与计算(通常在社平工资公布后1-3个月内启动,如2025年9月)。
核算工作预计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陆续完成。 例如案例中的张哥(2025年2月退休),其核算在2025年9月启动,预计11月完成。核算结果若高于预发标准(6100元),将从2月退休起补发差额;若低于,则维持原预发标准不变。
情形三:2025年10月仍在按老办法预发的人员
这部分主要是2025年较晚时间(如年中以后)退休的人员,或者身处偏远地区、退休人员数量特别集中的市县。
他们同样等待2024年度社平工资数据(已公布),但受限于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队列安排,核算进度相对靠后。
官方明确:最迟在2026年1月完成核算与补发。 如案例中县城的赵姨(2025年8月退休),因当地2025年有300多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需核算,其进度排期到12月,社保部门承诺最晚2026年1月到账,并强调“不会少你的钱”。
综上所述,2024年退休的人员,到2025年10月这个时点,绝大多数应已完成核算补发;2025年退休的人员,其正式核算与补发工作将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并在2026年年初基本完成。进度差异主要源于数据发布时间和地方工作量,而非政策执行不力。
![]()
第四、安心等待有方法:实用建议助您掌握进度
面对核算进度的差异,退休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善用官方渠道查询: 许多地方已开通便捷的线上查询服务。
强烈建议下载并注册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APP(或通过支付宝/微信中的电子社保卡功能)。
通常在这些应用的“养老金服务”或“待遇信息”栏目下,能找到 “养老金核算进度” 或类似入口。定期登录查看,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您的养老金核算当前处于哪个阶段(如“待核算”、“核算中”、“已核算待补发”、“已完成”等)。
联系原单位人事部门: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核算工作,通常由原单位的人事(或老干部)部门与当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对接。人事部门掌握着本单位退休人员核算工作的整体安排和大致时间表。如有疑问,直接向原单位人事科咨询,往往能得到更具体、针对性的信息。
把握关键时间节点: 记住一个核心规律:社平工资公布(通常在每年7-8月)后的1-3个月,是各地启动新退休人员养老金核算工作的集中期。 例如,2024年度的社平工资已于2025年7-8月公布,那么对于2025年退休的人员,就应特别关注2025年8月至10月这个时间段,无论是通过APP查询还是向单位咨询,此时开始留意进度最为有效。
保持信息畅通: 确保社保机构和原单位掌握您当前有效的联系方式(手机号、住址等),以便能及时收到相关通知。
正如案例中提到的,2024年11月从市卫健委退休的表姐,在10月份通过社保APP查到“核算中,预计11月完成”,结果在11月底就如期收到了正式养老金和补发的差额。主动利用工具、了解流程,是缓解等待焦虑的最佳良方。
![]()
结语:理解政策设计,安心享受晚年
2024-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按老办法预发,是改革过渡期内一项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务实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大家能按时拿到基本生活保障,同时留出充足时间进行精确核算,最终严格落实“保底限高”的待遇原则。社平工资数据发布的客观规律和地方经办机构的工作负荷,共同决定了核算进度的先后。
![]()
请广大退休同志放心,预发的钱一分不会少,该补的差额一定到位,该保的标准绝不降低。 政策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都旨在保障您的切身利益。充分利用官方提供的查询工具,保持与原单位的沟通,耐心等待属于您的那份精准核算后的养老金。这份待遇,是对您几十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与回馈,值得您安心享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