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又出事故了。
事故发生在2025年10月13日凌晨3点18分左右,地点是成都的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
一名31岁男人,开着一辆小米SU7小型轿车,沿着天府大道往南开。结果和前面一辆同方向的车剐蹭了一下,然后整辆车越过了道路中央的绿化带,撞上了对向的车道护栏。
碰撞之后,车子很快就起火了,烧得特别猛烈。有人想帮忙救人,但视频中可以看到,不管是用胳膊肘砸窗户,用脚踢车门,但就是打不开。
最终,驾驶员不幸身亡了。
官方的通告很快就出来了。
成都警方在微博上发了通报,他们说,经过初步调查,司机涉嫌酒后驾驶,碰撞后,车子起火燃烧,司机被困在里面没能逃出来。
据目击者回忆,当时尽管焚烧严重,涉事小米车辆外观并未出现明显变形,整体形态仍然较为完整,外车门是个电子锁,当时无法打开。
这事儿一出,小米集团的股价就大跌,当天盘中跌幅一度到8.74%,收盘跌了5.71%,市值直接蒸发770亿港元。
我关心的是,视频里那些路人拼命砸门踢门,就是打不开。为什么?
车里的人被困在火海里,外面的人想救却无从下手,这得多绝望啊。
网上很多人吐槽,说隐藏把手设计是为了“好看”,但安全呢?我觉得车企在设计时,安全在无论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吧,
酒驾是不对,但如果门能打开,说不定人就救出来了。
据我查的资料,今年小米SU7已经发生了3起事故爆燃,每起都挺让人揪心的。
年初发生的那起事故,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车上坐着三个女大学生,碰撞后,车子瞬间起火爆燃,三个姑娘都没能逃出来,全都烧死了。
这起事故的原因,主要归咎于超速和智驾系统没完全避开障碍。
关键问题又来了:车门锁死,打不开。
家属后来在网上发声,说车子断电后门把手失效,里面的人出不来。电池着火太快,救援来不及。
总结下来,今年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超速和酒驾,像成都的酒驾,安徽的116km/h超速;二、智驾系统局限,比如提醒晚了,驾驶员接管不及时;三、施工路段或意外障碍,没完全避开。
这不能怪道汽车头上对吧,好,那小米汽车本身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
最突出的就是车门打不开难道不是问题?安徽那起,门锁死;成都这起,隐藏把手失效。
虽然没有看到更权威的数据证明小米汽车事故率高,但我觉得小米该反思了,用料和设计是不是太追求“酷”了,导致安全打折?
小米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传统车企,通常把安全放第一位。
通用汽车的CEO玛丽·巴拉,总提安全高于一切,氢燃料电池啥的,都先测安全。
福特的马克·菲尔兹,说交通服务销售额再高,也得先保证车辆不出事儿。
这些老牌车企,造车时安全是底线,设计再美,也得经得起撞。
反观小米雷军,他在采访里说,车一定要好看,首先要做个惊艳的设计!你真汽车是一个大号手机呢?
外观再好看,那能和人命比吗?汽车到底是什么,这帮厂商真的懂造车吗?
好看能卖车,但结合事故看,就让人担忧了。隐藏把手好看,但安全吗?
雷军造车的重点是“好看”和“惊艳”。 我不是说好看不对,但安全得是前提啊。传统CEO把安全当命根子,雷军呢
为什么最近小米包括雷军的口碑开始转向了?难道不是自己作的吗?
2025年9月25日,小米17系列发布会,本该是高光时刻,结果闹得一塌糊涂。
雷军说小米17产品力跨代升级,跳过16直接17,各种明里暗里的贬低苹果,这还不算过分的,最可气的是 宣传海报上大字“逆光之王”,结果小字注解“设计目标”,
还能这么不要脸?那我是不是可以说我是清华教授,然后小字写人生理想?
说是误导消费者都是轻了,纯纯的诈骗。中国法律就是对这帮企业管理的太宽松了,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
罗永浩直播还力挺,说这是行业陋习,但大众可不买账,陋习就是陋习,难道大家都杀人,就能证明杀人是对的?
小米手机抄袭苹果不是一天两天了,从UI界面到营销文案,全靠抄。小米汽车呢?SU7被说1:1复刻保时捷。
上汽高层直接喷,说抄袭不可取。
这让我觉得,小米好像不把消费者放最高位,总想用“小聪明”糊弄那些对小米宽容和爱护有加的消费者。
不好好做产品,靠抄袭和宣传,永远走不长。
雷军说很多人对小米有偏见,但口碑下滑,完全是自作孽。
事故里,车门打不开;宣传里,小字误导;设计里,抄袭痕迹。难道都是消费者的偏见?这企业如果不反思,消费者迟早跑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