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本品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以叶多,色深绿,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是中医临床发散风热常用药材。
![]()
图片来源:摄图网
薄荷的药用价值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应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药,常用于风热表证和温病卫分证。
薄荷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治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且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热束表,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薄荷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不调。
古人对薄荷的药用做了深入的论述,如《新修本草》中说“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滇南本草》说“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男女虚痨发热。”
薄荷的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薄荷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澎荷脑、 薄荷酯类等多种成分。另含异端叶灵、薄荷糖苷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等。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从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酰胆碱而呈解痉作用。
薄荷醇等多种成分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薄荷脑有抗刺激作用,可使气管产生新的分泌物,而使稠厚的黏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并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体外实验证实,薄荷煎剂对多种病毒和致病菌病有抗病毒和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局部麻醉和抗刺激作用,对癌肿放疗区域皮肤也有保护作用。这些现代药理为薄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薄荷还可用治急性乳腺炎、慢性荨麻疹、麦粒肿等病。
薄荷临床使用
1.胃痛:薄佩香枳汤,取薄荷梗、佩兰梗各15克,九香虫、炒积壳各10克,瓦楞壳20克,白蔻仁12克。为基础方,辨证加减用药。
2.口臭、牙痛有效:丁香、厚朴、薄荷、银花各适量。煎汤,制成口香爽漱口液,分数漱口。
3.感冒咳嗽、咽干、口唇生疱疹、头昏身热:薄荷6克,栀子、甘草各5克,连翘、绿豆(打碎)各9克。水煎服。
4.热呕:薄荷5克,连翘、竹茹各9克。水煎服。
5.慢性荨麻疹:薄荷15克,桂圆干6粒。水煎服,每日2次。
6.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各适量。制成散剂口服。用于清火、鼻渊、除湿散风,现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见有上述症状者等。
7.体虚或者年老者风热感冒:薄荷叶30片,人参5克,生石膏30克,生姜2 片,麻黄2克。上述药共研磨为粗末,水煎,滤汁。代茶饮。适用于体虚或者年老者风热感冒,证见咽喉肿痛,发热头痛,咳嗽不爽等。
8.风热外感而见头目不清、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薄荷5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粳米粥,快熟时放入薄荷。此粥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
文/张兴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