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00万年薪。
林薇说出这个数字时,整个会议室的温度骤降。
八位高管像看怪物一样盯着她。这个26岁的女博士,刚从校园走出来,竟敢开出副总裁级别的薪水。
人力总监的笔在纸上戳出一个洞,财务总监脸上写满嘲讽,市场总监直接笑出了声。
董事长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扶手。
他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团队必须裁掉一人,你的选择是谁。"
三位副总争先恐后抢答。"张飞性格太冲动""关羽骄傲自大难管理""诸葛亮权力过大会架空领导"。每个人都说得振振有词,仿佛胜券在握。
董事长面无表情地听完,缓缓摇头。
所有目光转向林薇。她站起身,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那一瞬间,八位高管的表情全部僵住。
![]()
01
三个月前,林薇站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台上。台下两千多人在欢呼,只有她的座位是空的。
父亲中风躺在病床上,母亲为了照顾他辞了工作,弟弟刚考上大学。学费、医药费、生活费,三座大山压在这个家庭上。
林薇每个月从奖学金里挤出一千美元寄回家,自己住最便宜的宿舍,一天只吃两顿饭。
导师对她说:"林,留在美国,我可以帮你申请最好的工作。"
"教授,我必须回国。我家里需要我。"林薇说这话时,眼睛里没有泪水,只有一种坚定。
导师沉默很久,最后给她写了一封推荐信。就是这封信,让她拿到了博联科技的面试机会。
博联科技,人工智能行业排名前三,年收入超过200亿。董事长陈国华,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业内人称"陈铁手"。
林薇在出租屋里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把博联科技研究了个底朝天。她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
"五年前,这家公司排行业第二,现在连前十都进不去了。"
"技术人才不断流失,走掉的人去了竞争对手公司,做出了更好的产品。"
"市场部太保守,错过了好几次机会。"
"最大的问题:高层老了,不敢冒险了。"
写完最后一句,林薇放下笔。她想起父亲中风前说的话:"薇薇,读书是为了让你有选择的权利。"
现在,她要做出选择了。
面试那天,林薇提前半小时到了博联科技总部。37层的大楼,全是玻璃外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前台小姐看到林薇时愣了一下。林薇穿着黑色西装,头发扎成马尾,没化妆,看起来特别年轻。
"您是来面试的林薇女士吗?"
"是的。"
"请跟我来。"前台带她进电梯,忍不住问:"林女士,您今年多大?"
"26岁。"
"您面试的是首席技术官?"前台眼睛瞪大了。
"是的。"林薇的回答很简短。
电梯停在35楼,走廊尽头是一扇黑色的大门。前台敲了敲门:"陈董,林女士到了。"
"让她进来。"
林薇推门进去。好大的会议室,一张超长的桌子,两边坐着八个人。
最里面坐着陈国华,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眼神特别锐利。
他旁边坐着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市场总监、技术总监,还有几位副总裁。
八个人加起来的年龄超过400岁。林薇是这个房间里最年轻的人,年轻得可以做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女儿。
"林博士,请坐。"陈国华伸手示意对面的椅子。
林薇走过去,没有马上坐下,而是从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连上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一行大字:《博联科技的问题在哪里》。
人力资源总监王敏皱起眉头:"林博士,我们还没开始面试,您这是......"
"我知道。"林薇抬起头,"但我觉得与其浪费时间说客套话,不如直接说重点。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
市场总监李明轩嘴角勾起一丝笑,那笑里带着明显的轻蔑。运营总监孙维国直接低头看手机,连装都懒得装。
陈国华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扶手:"那好,林博士,开始吧。"
林薇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一张图表。
"五年前,博联科技是行业第二名。现在,连前十五名都排不进去了。"林薇的声音很平静,"不是因为市场不好,而是因为公司内部出了问题。"
财务总监赵建国推了推眼镜:"林博士,整个行业都在下滑。"
"不对。"林薇切换到下一张图,"您看,去年同行业其他公司平均增长27%,但博联科技只有12%。问题不在外面,在里面。"
她又切换一张图:"过去三年,公司最优秀的那批技术人员,走了一半。他们去了哪里?去了竞争对手那里。更要命的是,他们走了以后,做出了比博联科技更好的产品。"
技术总监李志伟脸色变了:"这是正常的人员流动......"
"正常吗?"林薇看着他,"我调查过,这些人离职时都说了同样的话:有想法没法实现,提建议没人听,做事太慢。张总监,您的部门去年提了27个新想法,最后通过了几个?"
"这个......"李志伟说不出话。
02
"3个。"林薇直接说出答案,"其他24个都被否决了。但您知道吗?这24个想法里,有16个后来被竞争对手做出来了,赚了50多个亿。"
李志伟的脸涨得通红。
林薇继续:"再说市场部。短视频火了,博联科技没跟上。直播带货火了,博联科技没跟上。智能客服火了,博联科技还是没跟上。
竞争对手抓住这些机会,用户增加了30%。博联科技呢?还在用五年前的老办法打广告。"
市场总监李明轩的笑容消失了:"林博士,您这是事后诸葛亮。当时我们有我们的考虑。"
"什么考虑?"林薇直视他,"是怕冒险,还是怕担责任?"
李明轩不说话了。
林薇关掉投影仪,目光扫过在座的八位高管。
"各位,说实话,博联科技不是缺钱,不是缺技术,是高层不敢做事了。
你们都是行业老人,经验很丰富,但也正因为太有经验,所以不敢冒险了。
你们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不敢做。因为做了万一失败,就要有人担责任。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是什么都不做,让公司慢慢往下滑。"
会议室里安静得可怕。
陈国华停止了敲击扶手的动作。他坐直身体,看着林薇:"林博士,你说的问题我承认。那你有解决办法吗?"
"有。"林薇重新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三个大字:改规矩。
"博联科技需要改规矩。"林薇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大改。"
运营总监孙维国放下手机,冷笑:"林博士,您说得轻松。公司运营了十五年,规矩早就定好了,您说改就改?"
![]()
"如果这套规矩有用,博联科技不会从第二名掉到十五名之外。"林薇看着他。
"孙总监,我看了您部门的数据。去年第三季度,工作效率下降了17%。您的报告里用了三页纸说是市场不好。第四季度又降了12%,报告变成四页纸。今年第一季度再降9%,报告变成五页纸了。"
孙维国脸色铁青:"这些都是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林薇轻轻敲了敲桌子,"同样的市场,灵动科技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3%。为什么人家能做到?"
"那是因为......"
"因为人家的总监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写报告找理由。"林薇打断他。
孙维国猛地站起来:"你凭什么这么说?你才26岁,你管理过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评价我?"
"我的资格在这里。"林薇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桌子中央。
"这是我在美国读博士时,给三家公司做顾问的记录。
第一家,我帮他们改进管理,半年内成本降低22%,利润提高18%。
第二家,我改进了他们的工作流程,新产品上市时间从18个月缩短到11个月。
第三家,我重新设计了薪酬制度,核心员工离职率从35%降到8%。"
她停顿一下:"这三家公司总共给了我120万美元。孙总监,这就是我的资格。"
孙维国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
人力资源总监王敏咳嗽一声:"林博士,您的能力我们不怀疑。但今天是谈首席技术官的职位,您说的这些,好像超出范围了。"
"所以我不是来应聘首席技术官的。"林薇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陈国华眼睛眯起来:"那你应聘什么?"
"首席战略官。"林薇一字一句地说,"我不是来管一个技术部门的,我是来帮公司做整体改革的。"
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副总裁刘建军第一次开口,语气里全是嘲讽。
"林博士,您知道首席战略官是干什么的吗?那要懂公司所有业务,要协调各个部门,要直接向董事长汇报。您觉得凭您的年龄和经验,能做这个?"
"能。"林薇看着他,"而且,我要年薪100万。"
笑声突然停了。
03
八位高管的表情全都僵住了。财务总监赵建国第一个反应过来:"林博士,您说多少?100万?"
"年薪100万,这是我的底线。"林薇重复一遍,语气就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市场总监李明轩直接笑出声:"林博士,您知道我们现在的首席技术官年薪多少吗?80万。您一个刚毕业的,开口就要100万?"
"我说了,我不是应聘首席技术官。"林薇的目光转向陈国华。
"而且,我刚才已经展示了我的价值。如果各位觉得我不值100万,那现在就可以结束面试,不用浪费彼此时间。"
王敏咳嗽:"林博士,薪资这个事情,要综合考虑......"
"王总监。"林薇打断她。
"我没时间'综合考虑'。我的价值已经明码标价了。如果贵公司觉得不值,现在就可以结束。
我来博联科技之前,已经拿到了两家公司的录取通知,一家年薪95万,一家92万。
我选择先来这里,是因为陈董的名气,也因为我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潜力。但如果你们只想压价,那我还不如现在就走。"
会议室的空气再次凝固。
技术总监李志伟低声嘀咕:"象牙塔里出来的疯子。"
林薇听到了,转头看他:"张总监,您说我是疯子?"
李志伟没想到被听到,尴尬地咳嗽:"我没有......"
![]()
"您说得对,我就是疯子。"林薇嘴角勾起一个冷笑。
"因为正常人不会冒险。正常人会选安稳的路,不挑战,不改变。但正是这些正常人太多了,博联科技才会从第二名掉到现在。"
她停顿一下:"各位都是老江湖,经验丰富,但经验有时候也是负担。
你们知道得太多,所以顾虑太多。你们见过太多失败,所以害怕失败。但问题是,如果不冒险,公司只会继续往下掉。"
副总裁刘建军脸色阴沉:"林博士,您这是在质疑我们所有人?"
"我不是质疑,是说事实。"林薇看着他,"刘总,您在博联科技工作多少年了?"
"12年。"
"12年前您是项目经理,现在是副总裁。"林薇点点头,"那么请问,过去三年您主导了几个重大项目?"
刘建军皱眉:"五个。"
"是六个。"林薇纠正他,"这六个项目里,四个超预算,三个延期,两个没达到目标。"
刘建军脸色更难看了:"项目管理本来就有风险......"
"是的,有风险。"林薇打断。
"但问题是,您从来没有从失败中学到东西。
这六个项目失败的原因都差不多:前期准备不足、协调不力、风险评估不够。
但每次总结,您的报告都是把责任推给外部因素。您从没问过自己,是不是方法本身就有问题。"
刘建军拍了一下桌子:"够了!你太年轻了!太狂了!你以为你是谁?我们在这个行业打拼的时候,你还在上小学!"
"所以呢?"林薇的声音不高,但很清楚。
"所以您就可以一直用错的方法工作?所以公司就该为您的错误买单?
刘总,我尊重您的资历,但资历不等于能力。您在这里12年,公司给了您机会、平台、高薪。但您给公司带来了什么?"
刘建军站起来,手指着林薇:"你太过分了!"
"我只是说实话。"林薇也站起来,两人隔着桌子对峙。
"您说我年轻、狂妄,但至少我敢说自己值多少钱。您呢?您在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做出了什么成绩?您敢说自己值现在的薪水吗?"
"我......"
"您不敢说。"林薇的语气突然平静下来。
"因为您心里清楚,如果按业绩算,您早该被开除了。您还能坐在这里,不是因为能力,是因为您在公司待得久,因为您和陈董关系好。"
刘建军的脸涨得通红,嘴唇发抖,但说不出话来。
陈国华敲了敲桌子:"都坐下。"
林薇和刘建军同时看向他。
04
陈国华看不出表情:"林博士,你说得很直接,但我想问你,如果我给你100万年薪,让你做首席战略官,你能保证做得比他们好吗?"
"不能。"林薇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陈国华挑起眉毛:"哦?"
"我不能保证做得比他们好,因为'好'没有明确标准。"林薇看着陈国华。
"但我可以保证,我会用不一样的方法,会尝试他们不敢尝试的东西,会承担他们不愿承担的风险。
我还可以保证,如果我失败了,我会承认失败,找原因,然后改进,而不是写报告找借口。"
她停顿一下:"我还可以保证,如果我入职一年后,博联科技的业绩增长没有回到25%以上,我自动放弃当年一半的薪水。"
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
陈国华靠在椅背上,手指又开始敲击扶手。那声音很轻,但每一下都像敲在人心上。
他看了看手表,然后抬头看向林薇:"林博士,你的简历我看过。麻省理工博士,研究组织管理和人工智能。你的论文写得很好,我都读过。"
![]()
林薇有些意外。
"你的论文里说,现代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管理者的思维太固定,决策太慢。"陈国华向前倾身。
"那我想听听,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的问题。林薇想了几秒钟,开口:"很多人会说是领导力、决断力、执行力。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敢于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
"对。"林薇点头,"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敢于质疑自己的判断,推翻自己的决定,承认自己的错误。
因为外面的世界在变,市场在变,技术在变。昨天对的决定,今天可能就错了。如果管理者死守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肯改变,就会变成公司前进的障碍。"
她看了看在座的高管:"很多企业陷入困境,就是因为管理者太成功了。他们用某种方法成功过,就认为这方法永远管用。但他们忘了,成功也是有期限的。"
陈国华眼睛亮了:"继续说。"
"博联科技现在的问题,本质就是高层太相信过去的成功了。"林薇声音变低。
"十年前,用传统方法站稳了脚跟。五年前,用保守策略守住了前三的位置。这些成功让高层形成了固定想法:我们过去这么做很成功,所以以后也该这么做。"
"但市场变了,对手变了,客户的需求也变了。博联科技还在用五年前的方法应对今天的问题,怎么可能不落后?"
技术总监李志伟忍不住插话:"那您的意思是,我们该全部推翻过去?"
"不是推翻,是重新看待。"林薇转头看他。
"张总监,您三年前做的智能客服系统,当时确实是最好的。但现在,竞争对手已经推出了新一代产品,速度是你们的三倍,准确率高出15个百分点。您的团队有没有想过,该重新设计了?"
李志伟脸色不好看:"我们也在升级......"
"升级和重做是两回事。"林薇打断,"升级是在老的基础上修修补补,重做是推倒重来。您的团队现在在升级,但市场需要的是重做。"
陈国华敲敲桌子:"林博士,你说博联科技需要大改。那么,从哪里开始改?"
"从决策流程开始。"林薇毫不犹豫。
"现在一个项目要批下来,先部门讨论,再报副总,再报总裁办,最后报陈董。整个流程最快也要三个月。三个月时间,市场早就变了。等批下来,机会早没了。"
王敏皱眉:"但这个流程是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不,这个流程是为了分散责任。"林薇直视她。
"每个环节都在审核,每个人都要签字。目的不是让决策更科学,而是让每个人都有退路。项目成功了,大家都有功劳。项目失败了,没人要负全责。"
"但问题是,当没人要为失败负责时,也就没人真正为成功负责了。"
这句话让会议室的气氛变得更凝重。
05
陈国华沉默了很久,然后站起来,走到窗边,背对着所有人。
他看着窗外的城市,声音低沉:"林博士,你说得对。博联科技确实需要改变,这一点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年,我看着公司从行业前列往下掉,心里比谁都着急。"
他转过身:"我也想过改革,想过换人。但每次要动手,就会想到他们跟了我多少年,为公司做过多少事。最后还是下不了手。"
"但我现在明白了,我的犹豫,才是对公司最大的伤害。"
陈国华走回座位,看着林薇:"林薇,我给你一个机会。
不是直接做首席战略官,而是先做个项目。给你三个月时间,组建团队,做你想做的事。
三个月后,如果项目成功了,我给你首席战略官的职位,给你100万年薪,给你你想要的权力。如果失败了,我们好聚好散。"
林薇的心跳加快。这是一个机会,虽然风险很大,但回报也很大。
"但是。"陈国华补充,"这三个月里,你只是项目负责人,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你的唯一任务,就是把项目做成。"
"我同意。"林薇几乎是立刻回答。
"那这三个月的薪水呢?"陈国华问,"你不会还要100万吧?"
"不要。"林薇摇头,"这三个月,我不要薪水。三个月后,如果项目成功了,您把这三个月的一起补给我。如果失败了,我分文不要。"
陈国华笑了,这是今天面试以来第一次笑:"好,有胆量。"
他转向其他高管:"各位,有意见吗?"
几位高管面面相觑,都没说话。
![]()
林薇合上笔记本,长舒了一口气。答辩环节的硝烟终于散去,她能感觉到副总裁刘建军已经开始收拾面前的文件。
就在这时。
陈国华忽然抬起手,示意所有人稍安勿躁。他那双历经商海沉浮的眼睛,在镜片后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
"各位。"陈国华的声音不高,却让整个会议室重新安静下来,"我想起一个有趣的问题。"
刘建军的手顿在半空,李明轩刚要起身的动作也僵住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林薇心里涌起一股不安,她太熟悉这种感觉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陈国华靠回椅背,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一下,两下,三下。这个节奏让人莫名紧张。
"林博士。"他终于开口,语气却比之前轻松了几分,"既然今天我们聊得这么投机,不如再探讨一个管理场景?"
"您请说。"林薇重新坐直身体。
陈国华微微一笑,但这笑容里藏着某种考验的意味:"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假设这四个人组成你的核心团队。"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最后落在林薇脸上,一字一句道:"现在,由于预算限制,你必须裁掉一个人。"
"你会裁谁?"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安静的会议室里炸开。
林薇的瞳孔微微收缩。
她瞬间明白,这才是今天真正的终极考验。前面所有的技术问答、战略分析,也许都只是开胃菜。
刘建军和李明轩对视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们显然也认出了这道题,这是管理学界著名的"四人困局",没有标准答案,却能照出一个人的管理哲学和价值观。
空气再次凝固。
所有人都抬起头,目光像聚光灯一样,集中在林薇身上。
但陈国华却没有急着等林薇回答,而是转向刘建军:"刘总,你怎么看?"
刘建军显然没料到会被点名,愣了一秒,随即说道:"我选张飞。"
"理由?"
"张飞脾气太暴躁,动不动就发火,会破坏团队气氛。"刘建军说得很有条理,"现代企业追求和谐稳定,这种人留不得。"
陈国华点点头,没表态,又看向李明轩:"李总?"
"我选关羽。"李明轩思考了几秒,"关羽太骄傲,目中无人,不听管理。这种人虽然能力强,但不服管,早晚是颗定时炸弹。"
"孙总呢?"
运营总监孙维国沉吟道:"我也选关羽。他太讲义气,容易感情用事,做决策缺乏理性。在商业世界,这是致命弱点。"
三位高管说完,都不约而同地看向陈国华,等待他的评价。
但陈国华只是微微摇头,没说一个字。
然后,他缓缓转向林薇。
整个会议室的视线,再次聚焦在这个年轻女性身上。那些目光里有好奇,有审视,有怀疑,也有一丝隐秘的幸灾乐祸。
毕竟,三位久经沙场的高管都没能让董事长满意,一个初来乍到的博士又能说出什么花来?
林薇感觉到太阳穴在轻微跳动。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三秒。
五秒。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那双眸子里已经没有了犹豫,只剩下清澈而坚定的光芒。
她直视着陈国华,一字一句,缓缓开口:
"我的答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