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00万年薪?"
会议室里,七位高管的脸上写满了质疑。一个25岁的女博士,刚毕业就敢开这个价?
苏晴坐在会议桌前,脊背挺直,眼神坚定。她知道,今天这场面试就是一场博弈。
张副总点燃一支烟,冷笑道:"苏博士,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产假成本你考虑过吗?"
空气中弥漫着挑衅的味道。
就在苏晴准备反击时,坐在主位的董事长陈正国突然抬起头,淡淡地问了一句: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必须开除一个,你开谁?"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
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开刘备?质疑领导力。开关羽?不重情义。开张飞?缺乏勇气。开诸葛亮?否定智慧。
无论选谁,都是坑。
可苏晴只沉默了三秒,就给出了答案。
她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瞬间呆住,包括那位阅人无数的老董事长。
![]()
01
两个月前,苏晴刚从美国回来。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的那一刻,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五年前,她拿着全额奖学金去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导师是硅谷最有名的管理学教授。
五年后,她带着一篇震惊学术界的博士论文回来了。
论文的题目很直白:《组织内耗的隐性成本:基于性别视角的实证研究》。
用大白话说,就是研究企业里到底谁在浪费时间、浪费钱。
她用三年时间,收集了500家公司的数据,做了无数次访谈和调研。
最后得出的结论让所有人震惊:真正造成企业效率低下的,不是女性的生育假期,而是男性主导的权力斗争、无效社交和办公室政治。
这个结论一出来,整个学术圈都炸了。
支持她的人说,这是突破性的研究,揭开了职场性别歧视的真相。反对她的人说,她是在搞性别对立,数据不可信。
答辩那天,有个男教授直接质问她:"苏晴,你这篇论文是不是带有很强的个人情绪?"
苏晴看着他,平静地回答:"教授,我用的是数据,不是情绪。如果您觉得数据有问题,欢迎指出来。"
那个教授哑口无言。
她的导师陈教授在答辩结束后把她叫到办公室,给她泡了一杯茶。
"苏晴,你的论文很优秀,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当你把这些结论拿到真实的商业世界里,你会遇到比学术界更大的阻力。"
苏晴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陈教授,我已经准备好了。"
回国后的第二天,她的邮箱就收到了十几封面试邀请。
有世界500强,有本土科技巨头,也有刚起步的创业公司。
她一封一封地看过去,大部分邀请都是客套话,真正吸引她的很少。
直到她看到正华集团的招聘启事。
"寻找能够解决组织内耗问题的管理人才,不限资历,只看能力。年薪面议,上不封顶。"
就这么一句话,但苏晴知道,这是她想要的机会。
她立刻回复了邮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和论文摘要。
三天后,她接到了正华集团人力资源部的电话。
面试定在一个周五下午。
苏晴提前查了正华集团的资料。
这是一家成立25年的制造业企业,年营收500多亿,在行业里排前三。
但最近几年业绩增长乏力,股价也在下跌。
她又去企业社交平台上搜了搜,发现很多离职员工都在吐槽公司内耗严重、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开会浪费时间。
"典型的大公司病。"苏晴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判断。
她还专门去查了正华集团高管团队的背景。
董事长陈正国,60岁,白手起家创业,性格强势。
几个副总裁大多是跟着他打天下的老人,在公司里根深蒂固。
面试那天,苏晴穿了一套深蓝色的职业套装,头发扎成马尾,脸上只化了淡妆。
她特意没穿高跟鞋,而是选了一双平底鞋,她不想让任何外在的东西影响别人对她能力的判断。
正华集团总部在北京东三环,是一栋30层的玻璃幕墙大楼。
苏晴提前半小时到了,站在大楼门口深吸了一口气。
前台小姐接过她的简历,眼睛睁大了:"苏晴,25岁,斯坦福大学管理学博士……"
她抬起头看着苏晴,眼神有些复杂,"您请稍等,我通知人力资源部。"
![]()
等待的十分钟里,苏晴坐在大厅的沙发上,观察着来来往往的员工。
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员工们走路都很快,但脸上看不到什么表情,像是在赶时间,又像是在应付差事。
几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从她面前走过,压低声音在争论什么,眉头紧锁,神色不善。
"果然,内耗严重。"苏晴在心里又确认了一次。
人力资源部的李经理下来接她。
这是个三十多岁的女性,穿着黑色套裙,化着精致的妆容,但眼神里透着疲惫。
"苏博士,您好,我是李静。"李经理伸出手。
"李经理,您好。"苏晴握住她的手。
电梯上升的时候,李经理突然压低声音说:"苏博士,我提醒您一句。今天面试您的都是公司高管,董事长也会在场。有些人……可能不太友好,您要有心理准备。"
苏晴转头看她,看到了她眼中的担忧,还有一种女性对女性的默契。
"谢谢李经理提醒。"苏晴微笑,"我明白。"
02
电梯在28楼停下,门打开是一条铺着深色地毯的长廊。
尽头是一扇厚重的实木门,门上挂着铜牌:"董事长会议室"。
李经理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
苏晴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会议室很大,中央是一张可以坐二十人的长桌。
此刻桌子两侧坐着七八个人,清一色的中年男性,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
有人在翻看文件,有人在低声交谈,有人双手抱胸靠在椅背上。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烟味,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感。
坐在主位上的是董事长陈正国。他头发花白,但腰板挺直,眼神锐利。
他看到苏晴进来,微微点了点头:"苏博士,请坐。"
"谢谢董事长。"苏晴在他对面的空椅子上坐下,把文件袋放在桌上,双手自然地交叠。
"我看过你的简历。"陈正国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25岁,斯坦福管理学博士,导师是陈明远教授。论文研究组织内耗问题。"他抬起头看着苏晴,"很有意思。"
"谢谢董事长。"
"今天是个非正式的交流。"陈正国环视了一圈高管们,"这些都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他们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如实回答就好。"
苏晴点点头。她扫了一眼在座的人,心里已经大概判断出了每个人的性格和立场。
坐在陈正国右手边的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五十岁左右,手里夹着烟,眼神倨傲。
他的名牌上写着:销售副总裁 张国华。
"苏博士,我有个问题。"张国华第一个开口,他靠在椅背上,用一种审视的眼神看着苏晴。
"你简历上写期望年薪100万。25岁,刚毕业,就要100万,这个要求是不是有点……高了?"
会议室里有人轻笑了一声。
苏晴没有被激怒,她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问题。
"张副总,我理解您的疑问。"苏晴的声音很平静,"但我想先问一个问题,贵公司去年因为组织内耗造成的损失,大概有多少?"
![]()
张国华愣了一下:"这个……我们没有具体统计过。"
"我做过一个粗略的估算。"苏晴从文件袋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推到桌子中央。
"根据贵公司的公开财报、员工评价,以及我对类似规模企业的研究,我估计这个数字至少在5亿元以上。"
几个高管拿起材料看了看,脸色变得有些微妙。
"如果我能帮助贵公司减少哪怕5%的内耗,每年就能节省2500万。"苏晴继续说,"100万的年薪,相当于这个收益的四十分之一。张副总,您觉得这个投资回报率,高吗?"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钟。
张国华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
"苏博士的逻辑很清晰。"陈正国打破了沉默,他仔细看了看那份材料,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
接下来的半小时,其他高管轮流发问。
财务总监王刚推了推金丝眼镜:"苏博士,您说您能减少内耗,具体怎么做?您有实际的管理经验吗?"
"王总,您说得对,我确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经验。"苏晴坦然承认。
"但我有对组织行为的深度理解,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我在美国期间,作为顾问参与过三家硅谷公司的组织优化项目。
其中一家公司通过调整部门结构和绩效机制,六个月内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了37%。"
"那是在美国。"王刚淡淡地说,"中国的企业文化和美国不一样,您那套方法未必适用。"
"我同意。"苏晴点头。
"所以我回国后专门花了三个星期研究贵公司。我发现贵公司的内耗问题,本质不是文化差异,而是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权力边界不清晰,部门之间职责重叠;第二,激励机制错位,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不一致;第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
王刚没有说话,但推眼镜的动作停住了。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苏晴从文件袋里又拿出一页纸。
"贵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平均每天要参加4到5个会议,每个会议平均2小时。
也就是说,他们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开会。
而这些会议中,根据我的调研,至少60%是无效的、重复的,或者纯粹为了展示存在感而开的。这才是真正的效率黑洞。"
几个高管的脸色更加不自然了。
因为她说的是事实,而且是大家心照不宣但从不公开承认的事实。
03
技术副总裁刘强开口了:"苏博士,你说得很有道理。但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来了,怎么说服这些老员工配合你的改革?"
这是个刁钻的问题。刘强的意思很明显:你一个25岁的年轻女孩,凭什么让那些在公司干了十几年的老油条听你的?
苏晴笑了:"刘总,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改革最大的阻力不是方案,而是人。"
"那你怎么办?"刘强追问。
"我不会去'说服'任何人。"苏晴的回答出人意料,"因为说服需要花大量时间建立信任,而时间是我最缺的资源。我会用数据说话。"
"数据?"
"对。我会先建立一套数据监控系统,实时追踪每个部门、每个项目的效率指标。然后把这些数据公开透明地展示出来。"苏晴说得很快,显然早就想好了。
"当所有人都能看到哪个部门在拖后腿,哪个项目在浪费资源,改革就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公司的事。数据会替我说话。"
刘强沉默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这些高管们开始意识到,面前这个年轻女孩,不是来应付面试的,而是真的做好了准备。
就在气氛稍微缓和的时候,张国华又开口了。
![]()
这一次,他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挑衅。
"苏博士,你刚才说得都很好。"张国华把烟头在烟灰缸里碾灭,身体前倾,"但我还有个问题。你这么优秀,未来肯定要结婚生子吧?"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李静站在门边,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
她知道,张国华这是在用最常见、也最下作的方式攻击一个职场女性。
"你现在要100万,万一你休产假一年,我们是不是亏大了?"张国华嘴角挂着讥讽的笑。
几个高管低低地笑了起来。
苏晴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她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深深地看了张国华一眼。
那目光里没有愤怒,没有委屈,只有一种冷静的审视,就像医生在看一个病人。
"张副总,您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苏晴慢慢地说,语气依然平静。
"它代表了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女性员工的普遍担忧。"
张国华以为她要妥协了,笑得更得意了。
"但我想纠正您一个认知误区。"苏晴话锋一转,从文件袋里抽出另一份材料,直接推到张国华面前。
"产假造成的成本损失,真的像您想象的那么大吗?"
张国华拿起材料,脸上的笑容慢慢僵住了。
"这是我在美国做的一项实证研究,样本包括300家中国企业、500家美国企业。"苏晴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
"数据显示,女性员工休产假期间,如果公司有完善的工作交接和远程协作机制,她们的工作产出平均只下降30%,而不是完全归零。
而在产假结束后的六个月内,她们的工作效率会快速回升,有些人甚至超过产假前的水平。"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相比之下,我更想和张副总探讨另一个数据。"苏晴的语气变得锋利起来。
"根据我对贵公司的初步调研,销售部门的男性员工平均每天花在无效社交上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
张国华的脸色变了。
"这包括应酬、抽烟、闲聊,以及各种名义上的'关系维护'。"苏晴继续说。
"按照贵公司销售部门平均每人年薪50万计算,一个部门50个人,这些时间的机会成本每年超过1000万。"
张国华的脸涨得通红。因为销售部门正是他分管的。
"我产假期间,我设计的管理系统依然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我的工作成果不会因为我不在办公室就消失。"苏晴一字一句地说。
"但我发现,贵公司许多男性员工在办公室的'摸鱼'时间,才是真正的沉没成本。"
她站起来,双手撑在会议桌上,目光直视张国华。
"我的效率,可以覆盖任何'意外'。"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几个高管坐直了身体,眼神里既有震惊,也有一种被戳中痛处的尴尬。
张国华脸色铁青,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静站在门边,眼眶都红了。她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八年,无数次听到类似的质疑,但从来没有人敢这么直接地反击。
陈正国盯着苏晴看了很久,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
他突然笑了,那是一种欣赏的笑。
"好。"他拍了一下桌子,"苏博士,你的回答很有说服力。"
会议室里的气氛缓和了一些,但所有人都知道,面试还没有结束。
04
陈正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慢慢放下。
他看着苏晴,沉默了几秒钟。
"苏博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陈正国的声音很平静,但所有人都听出了其中的分量,"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是想了解你的思维方式。"
苏晴点点头:"董事长请说。"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陈正国一字一顿。
"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核心团队。假设你是这个团队的管理者,现在因为资源限制,必须开除一个人。"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
"你会开除谁?"
这个问题一出,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苏晴。
![]()
张国华暗暗冷笑。他觉得这个问题终于能让这个傲慢的年轻女孩露出破绽。
他猜测,苏晴会像大多数女性一样,做出一个情感化的、妥协的决定。
要么为了"和睦"而纠结半天,要么因为心软而选一个看起来最"多余"的人。
"她肯定会开张飞。"张国华在心里想,"女人都怕冲突,肯定选最不听话的那个。"
财务总监王刚推了推眼镜,心里也在打赌:"我觉得她会开关羽,显得自己很果断。"
技术副总裁刘强则认为:"她可能会开诸葛亮,想显得与众不同。"
会议室里响起窃窃私语。
"这个问题很难,每个答案都会暴露她的短板。"
"对,开谁都不对。这就是测试她会不会因为性别思维而做出软弱决策。"
"我倒想看看她怎么回答。"
苏晴听到了这些议论。
她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低头沉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会议室里只剩下墙上挂钟的滴答声,和她手指的敲击声。
十秒。
二十秒。
三十秒。
气氛越来越紧张。有人开始不耐烦了,觉得她在拖延时间。
张国华嘴角的讥笑更明显了,在他看来,这就是女性优柔寡断的表现。
![]()
但陈正国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苏晴,等待着她的答案。
四十秒过去了。
苏晴终于抬起头。
她的眼神坚定,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笑容。
"董事长,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明确一下前提。"苏晴的声音很平静。
"您问的是'必须开除一个',那我理解为,这个决策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团队的长期稳定和效率最大化,对吗?"
陈正国点头:"没错。"
"那我需要分析一下这四个人各自的价值和风险。"苏晴说着,拿出笔记本,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
"刘备,领导者。核心价值在于战略眼光和人格魅力,能够凝聚团队。缺点是优柔寡断,容易受情感左右。但作为创始人和领导者,他的位置不可替代。"
几个高管点点头。
"张飞,执行者。执行力强,忠诚度高,敢打敢拼。缺点是冲动易怒,容易因为个人情绪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但他的忠诚和执行力,对团队很重要。"
"诸葛亮,军师。智谋超群,战略能力顶尖。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容易事必躬亲,导致团队成员缺乏成长空间。但他的智慧,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她说完这三个人,停顿了一下。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着她说关羽。
"关羽呢?"陈正国问。
苏晴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她知道,这个答案将决定这场面试的最终结果。
她深吸一口气。
"关羽的能力,无可置疑。"苏晴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
"他武艺超群,战功赫赫,是团队里最强的战将之一。他的忠诚度也无可挑剔,从始至终追随刘备,从未背叛。"
张国华的肩膀明显放松,嘴角露出笑意。
对,果然要保留关羽。
"所以我选择——"
苏晴话锋突然一转,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