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的国际经贸舞台上,特朗普的表态上演了戏剧性反转。这位此前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11月1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的美国总统,突然画风一转,同样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一切都会好起来,无意伤害中国”,但字里行间仍未放弃对华征收关税的核心诉求。这番自相矛盾的言论背后,是中国一系列精准反制措施落地后,美国内部压力的集中显现。
时间线拉回几天前,特朗普的强硬姿态还充斥着舆论场。他不仅威胁将关税税率直接拉满至100%,覆盖机电产品、家具、纺织品等中国对美出口主力品类,还放出狠话要实施“所有关键软件”出口管制,涉及云计算、AI算法、芯片设计等关键领域,甚至一度考虑取消10月底与中方的高层会晤。彼时的他将升级关税战的“锅”甩给中国,声称是对中方最新稀土管制的回应,摆出一副不惜重启全面贸易战的架势。
![]()
这种极限施压的老套路并非首次出现。此前他就曾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威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如今的跳跃式升级让不少美国企业直呼“措手不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内部备忘录早已揭示,这些被威胁加税的品类恰是美国零售商依赖的高性价比货源,而历史数据早已证明,关税成本最终只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身上。2024年的贸易数据显示,关税已让美国家庭年度开支额外增加超1800美元,这无疑是给本就承压的美国国内通胀雪上加霜。
特朗普显然没料到,中国早已跳出“被动反制”的传统框架。面对100%关税威胁和软件出口管制,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及行业组织从规则、市场、产业三个层面展开了精准反击。规则层面,中方直指美方301关税已被WTO裁定违规,加征新关税属错上加错;市场层面,对美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并暂停部分农产品进口许可,直击美国农业和航运业痛点;产业层面的反制更是击中要害——10月9日中国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理,对稀土物项、技术、设备和原辅料实施出口管制,这记“组合拳”直接掐住了美国的战略命脉。
![]()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更是美国军工生产的核心资源。F-35战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战斧导弹等美国引以为傲的武器,7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产品生产和技术,提炼专利占比超80%,这种优势绝非短期可替代。2024年上半年中国依法管控稀土出口后,美国1000多个武器系统生产已陷入瘫痪,特朗普急着重启加州稀土矿、联合欧盟在欧洲建加工厂,结果都因成本和技术问题全部失败,美国开采的稀土最终还得运回中国精炼,这种窘境堪称“自己不会做饭,却砸了别人的厨房,最后饿肚子”。
中国的反制远不止稀土这一张牌。航空领域,两架原计划交付中国航司的波音飞机被退回美国,同期中国国产C909飞机已顺利执飞越南国内航线,在东南亚拿下三个客户;外部市场布局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巴西主动“毛遂自荐”填补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空缺,中欧也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意图正在落空。
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这样的“确定性”让第五届进博会和第137届广交会人气爆棚,连美国本土零售商都开始跳过批发商直接对接中国工厂,毕竟在100%关税威胁下,降低成本成了生存必需。曾任尼克松访华代表团首席翻译的傅立民看得透彻,他直言全球化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仍在继续,各国正加速建立“没有美国”的繁荣经济圈。
![]()
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仍高达6882.8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668.6亿美元,美国稳居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目的地国,中国则是美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这样的互补性本应是双方克制的底线。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的评价或许最中肯,她直言不与中国接触是“愚蠢的”。特朗普的改口更像是一场策略性退缩,而非真正的政策转向。
“无意伤害”的表态或许能暂时缓和舆论压力,但只要关税威胁的本质不变,这种缓和就难以持久。当美国还在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应对冲击”到“主动布局”的转变,正如林毅夫用“航空母舰”比喻中国经济,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能抵御外部风浪。这场贸易博弈的主动权,早已在一次次试探与反制中悄然易手,特朗普的矛盾表态,不过是这场博弈中的又一个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