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1950年的吴石案,多数人只记得牺牲在马场町的四位烈士,却少有人知道,两个月后还有个年轻人倒在同一处刑场。他叫王正钧,吴石的副官,一个被蒋介石亲自改成死刑的“小人物”,他的死藏着那段白色恐怖最刺骨的真相。
![]()
王正钧是福州人,家里早就败落了。抗战时父亲饿死,为了下葬,他含泪把最小的妹妹换了30公斤地瓜米,自己靠代写书信、抄田赋册糊口。引他走上革命路的是邻居聂能辉——那位参加过赤石暴动的新四军战士,后来牺牲在雨花台,正是他把革命信仰种进了少年王正钧心里。1946年,在地下党组织安排下,他进入国民党国防部二厅,连家人都摸不清头绪——家里压根没军界亲戚。
这其实是利用福州人重乡谊的布局。1949年吴石赴台时,原副官聂曦升任科长,特意推荐王正钧接任,这个安排连吴石的直接联系人都知情,显然是组织信得过的自己人。得知吴石要去台湾潜伏,王正钧主动申请随行,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到台湾后,他的工作看着琐碎却藏着关键:收集国防部文件,把情报写在香烟纸上塞进办公室的万年青花盆,还常以“普通公文”为掩护传递消息,成了情报网的重要节点。
![]()
朱枫能拿到离台的特别通行证,就是王正钧冒雨送过去的。那张写着“刘桂麟”的证件,后来成了特务追查的关键线索。更重要的是,陈宝仓绘制的《台湾防御工事详图》,正是通过王正钧辗转送到香港吴仲禧手上,这些情报最终都到了华东局,连毛主席都特意嘱咐要记功 。
![]()
1950年2月蔡孝乾叛变,吴石、王正钧相继被捕。特务没把这个“小副官”放眼里,劝降时说“你只是副官,认罪供出吴石便能活命”,可他硬是一字不吐。一审法官判了七年,吴石的生前好友暗中运作想保他,二审改成十五年,三审又改成无期徒刑,谁都以为这事儿能了了。
没想到蒋介石看到判决书,直接拿红笔把“无期徒刑”划掉,写上“死刑”两个字。当时主张轻判的蒋鼎文、韩德勤、刘咏晓三位法官当场被撤职,新法官不敢违逆,立刻改了判决。有人后来才明白,蒋介石那句“国防部不能再出乱子”的背后,是藏不住的恐惧。1950年3月他刚复职,台湾民心浮动,吴石这个中将参谋次长竟是“共谍”,身边不起眼的副官还藏着情报网,这让他必须靠杀一儆百巩固政权。
1950年8月10日,吴石牺牲两个月后,王正钧被押赴马场町。特务问他还有什么话说,他只淡淡一句“我无言可诉”,就慷慨赴难,那年才27岁 。年底,一封绝笔信通过秘密通道送到他哥哥手里,信上只有短短几句:“哥,勿念,为百姓而死,值”,这封信被家人悄悄藏了整整六十年,如今锁在福州档案馆的恒温柜里。
直到2011年,民政部才正式追认他为烈士,证书上写着“1950年执行革命任务牺牲”。同年底,他的遗骨从台湾迁回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这位离乡六十余年的英雄终于魂归故里。可连张清晰的照片都没留下,只有档案馆里的名字,和那份被红笔涂改的判决书,证明他来过、战斗过。
![]()
蔡孝乾叛变后活了下来,王正钧宁死不招却被处决。蒋介石要杀的从来不是一个副官,而是那些藏在暗处、看似普通却能动摇根基的力量。
![]()
如今马场町的枪声早已远去,吴石的绝命诗被人传颂,可王正钧这样的“小人物”,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把情报藏在香烟纸里、在暴雨中送信的无名者,难道不该被同样铭记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