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写论文也能硕士毕业?用实践成果换文凭证书风险更大……

0
分享至



“由我深度参与设计的一套烟气净化脱硝装置,此刻正在连云港一家热电厂里安装调试、准备投产。”在今年6月的答辩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闫善伊佳底气十足。

在此之前,按照项目要求,闫善伊佳入企实践2年,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经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闫善伊佳拿出了这份沉甸甸的设计方案。经过论证,这套装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助力企业减排氮氧化物超过4200吨,实打实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他没写毕业论文,而是用实践成果换来了硕士文凭。

此举有法可依。根据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论文不再是评价学位申请人的唯一标准,“规定的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为学位授予依据。这释放出清晰信号——人才培养正在破除“唯论文”藩篱,以服务产业为导向的新标尺已然树立。

长三角高校资源丰富,产业需求旺盛,是产教融合的天然试验场。以往,入企实践也常见,不过多为自发、自愿,不成体系、不成规模。当下各地正在进行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则不约而同地将产业一线经历写入培养方案,与能否毕业、能否申请学位直接相关。

尝试不写论文的学生目前仍是少数——今年全国首批2100名工程硕士专项毕业生中,仅有67人以产品设计、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报告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不过,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更好服务产业是战略要求,是大势所趋,几年后,如今的“小众尝试”也许便会成为“普遍选择”。



2025年6月,合肥工业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论文写在产品上

近年来,对高校培养实践和产业人才的改革愈发深入。

2022年,中组部联合九部委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要求高校打开大门,和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2023年,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启动建设,2024年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项目开始招生,同样面向工程硕博士培养,安徽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区域高等研究院,并开展研究生招生的地区之一。

一年级在学校上课,从二年级开始,专项学生便要入企做项目。每名学生配备两名导师:企业导师传授产业一线经验,高校导师注重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双管齐下,共同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带回学校进行理论探索;有了解题思路,再回到企业中实践验证。此类工程硕士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用实践成果毕业,学术论文不再是硬性要求。

如此算来,学生们有相当多的时间都专注于企业项目,用实践成果毕业似乎是更顺畅的选择。但是,为何现实情况恰恰相反?

在华东理工大学,首届34名工程硕博毕业生中,有2人选择凭借实践成果毕业。不过产出高质量实践成果的其实远不止2人。在一些学生看来,不写论文是颇有风险的做法。

一名学生的入企实践地,是一家业内知名的半导体企业。他对湿法清洗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方案成功投产。这一实践成果虽然相当够分量,但他仍然选择再完成一篇学位论文,用来申请毕业——他担心盲审专家更认同学位论文的价值,万一盲审过不了,反倒拖累毕业进度。


2024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赴国轩高科开展“卓越·企业行”实践活动。

想要尝试,但又不敢尝试,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心态。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张雪芹对此表示理解:“毕竟是学生不熟悉的模式。”

针对工程硕博士的学位问题,华东理工大学率先制定了《工程硕博士改革专项试点硕士学位论文成果实施细则》,支持工程硕士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不过,对于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需要写哪些内容、有哪些要素,相关细节规定仍在探索中。

事实上,用企业课题和实践成果作为毕业“通行证”,这一做法需要重新建立一整套评价体系。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辛忠参与了工程硕博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他坦言,实际操作中有诸多难题:“比如,学生要做一个杯子作为毕业成果,但最后做成个碗、瓢,怎么办?加工、冲压、锻造等工艺都有了,虽然形状不同,却也能盛水,能不能毕业?”

目前,评价标准正在重新制定的过程中。同时,专业学位的评审专家库也在加快建立,这一专家库将由高校专业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共同组成。

辛忠认为,工程硕博允许探索,但从试验规划、初期中期打样,都必须是符合度越高越好:“做个‘基本符合’便是论文通过,做出个‘四不像’,那便不行了。”

研究生二年级时,闫善伊佳进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实践培训。企业导师以项目为牵引,每月指导他绘制不同部件施工图,指导他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并带他参与云南红河、深圳等地的真实项目。校内导师则再三确保他的学术规范性和论证过程的科学性。

“学位肯定要拿得合理、规范。”2024年1月,为了更好地承接工程硕博培养项目,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应运而生,执行院长黄海鸿介绍,若学生确定以来源于企业课题实践的相关成果申请学位,学校会对整个实践过程加强管理。比如,以重大装置装备申请学位,需要方案设计、科学论证、方案评审、效果测试等,有一整套规范和流程。

“以实践成果毕业实际上比论文的要求更严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黄海鸿说。


2025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赴京东方科技集团开展“卓越·企业行”实践活动。

教育与产业“并轨”

高校与企业合作并不罕见,高校教师将课题组学生派到企业实习实践也是常事,为什么还要有计划地组织推行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据黄海鸿观察,学生过往参与企业课题在组织化和规模化上不足,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如期毕业,这是大多数学生在校学习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顺利毕业,也成为一些高校教师培养人才的第一目标。让毕业、学位与企业、产业紧密连接,才能更加建制化地、稳定开展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关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如今已经箭在弦上。过去几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法匹配的情况正在显现。“我们到企业走访交流时得到反馈,说培养的学生‘不好用’,需要再配企业导师重新带。”一名工科大学的专业教师说。而在核心关键领域,急需一批硕士、博士马上投入生产线、加入解决实际问题的队伍中去。

与此同时,高校科研也陷入与产业实际脱节的困境。一些研究只是把“钱”变成“纸”——课题拿了项目经费,写出论述严谨的文章,发表在有分量的期刊上,但是企业技术人员无法将成果应用在生产线上。而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只是一个技术诀窍,像“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没办法长篇大论,就发不了论文。

在一所以工科见长的“211”院校,有2年以上行业背景的教师占总数的70%。但是即便如此,大学各类排名和教师晋升通道仍习惯以论文质量和数量为“指挥棒”,科研也更以论文为重。

在辛忠看来,教育和产业是两个轨道,目标不一致。教育以培养人才为重,产业则要追求经济效益。不过幸好,两股平行的轨道有一段可以融合,就是“科研”。“教育要以科研为载体育人,产业要以科技进步提升效益。”辛忠说,此时,二者相互交叠,目标重合了。


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届理事会大会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下,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和科技攻关,便是在修筑更多“交叠的轨道”,引导更多“重合”和“并轨”发生。

早在工程硕博招生名额的产生阶段,企业便参与其中。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接受各高校项目申报,要求“研究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并与安徽当地产业方向紧密相关。每个项目最多培养2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研究院根据各高校项目申报情况下发招生名额。随着项目数量变化,每年招生指标随之浮动。2025年,合肥工业大学申报134个项目,共获得约470个硕博招生名额。

这些项目都来自高校教师与相关企业的真实合作。“企业肯出钱,说明他们的确有需求,遇到了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上的困难。”黄海鸿说。比如,合肥工业大学与江淮汽车合作,探索汽车智能底盘技术和电池热管理技术,“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项目同样来自企业实际需求。企业提请相关领域需求,筛选立项后,将招生名额下发到相关高校,并以企业的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招生。“目前学院课题库项目371个,其中国家级的项目23个、省部级12个、企业集团级重点项目205个。”张雪芹说,“其中不少项目涵盖‘卡脖子’技术的攻关。”

“产业需求”这把尺子深度嵌入工程硕博士培养的全链条。企业导师在招生选拔、实践考核、论文评阅与答辩中拥有充分话语权,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严丝合缝”。在课程设置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已落地4年,为学生定制培养方案129份,均由企业审核确认,并根据企业需求增减,张雪芹称之为“反向设计”。

另外,跨学院选课的障碍也在卓越工程师学院被打破。张雪芹表示,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如果从企业需求出发,该领域涉及化工、化学、材料、物理、信息等多个学科:“相关课程跨越多个学院,原本无法同时选课。为此,我们创新了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跨领域、跨学科选课。”

借助高校智力资源,企业的研发难题有解了。同时,高校获得的项目经费则能够反哺学科发展,学生也在产业一线成长为真正的工程技术人才。各方共赢的局面,最终成型。


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智创未来·工程卓越”首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夏令营。

留在企业,留在当地

9月5日,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129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集中在阜阳开展科研实践。

100多名国内一流高校研究生集体来到阜阳,这样的场面并不多见。

安徽高等研究院设有合肥、芜湖、阜阳、淮北4个分院。其中,阜阳分院的建设落在阜阳理工大学。2024年9月,辛忠到阜阳理工大学任校长,有了“上海教授”和“安徽校长”的双重身份。

各地政府对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补贴,按政府奖学金形式发放,全日制博士每人每月5000元,全日制硕士每人每月3000元。即便要拿出真金白银,各地仍然“抢着建”。

一流高校硕博入企,切实满足了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是阜阳当地龙头企业,2024年,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重点高校携手,联合培养了14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入企实践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带着学术理论和创新思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在废水零排放系统优化、合成双吗啉基二乙基醚催化剂研发等课题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把人才长长久久地留在企业、留在当地,是政府的终极目标。从华东理工大学的例子看,这样的期待完全有可能成真——在华东理工大学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培养的10名首批工程硕士毕业生中,4名学生选择毕业后留在企业,将所学直接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现实力量。


2024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赴阳光电源开展“卓越·企业行”实践活动。

2024年上半年,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次组织向安徽高等研究院申报项目、争取招生名额。虽然集中开展了几次宣讲,但是老师们普遍热情不高。黄海鸿说,当时报上来的不少项目是“存量”,本来就已经谈妥了合作,申请项目只是顺便。

到了第二年,情况大不相同。老师们开始有意识地以申报联合培养项目为目标,主动出击与企业洽谈“增量”合作,甚至还有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省外企业到安徽设立分公司。

今年夏天,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办了一场夏令营,面向全国招生。“一开始心里有点慌,怕没人报名。”让张雪芹没想到的是,线上线下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预期,学生们表现得非常踊跃。

华东理工大学的工程硕博培养改革试点专项只接受推免学生,能参加面试的学生已经在本科学校获得研究生免试入学资格。即便如此,部分领域面试竞争仍然十分激烈——某药企项目设有8个招生名额,报名学生则有21人。

未来,越来越多象征着能力与贡献的大学毕业证和学位“通行证”,其关键词不再是单一的学术论文,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经得起产业检验的“生产力”。

原标题:《不写论文也能硕士毕业?用实践成果换文凭证书风险更大……》

栏目主编: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巩持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鲁中晨报
2025-11-01 22:31:04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零跑破7万,蔚来破4万,鸿蒙智行创新高!10月销量谁最猛?

电动星球News
2025-11-01 22:44:52
他当过两大军区司令,晚年“漂泊”13年,生活靠儿女、战友、组织

他当过两大军区司令,晚年“漂泊”13年,生活靠儿女、战友、组织

大运河时空
2025-11-01 18:20:03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极目新闻
2025-11-02 10:28:03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多只能坚持两周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多只能坚持两周

知鉴明史
2025-11-01 18:44:23
李霄鹏命真硬!海牛1-0三镇 亚泰降级,邓卓翔早早撤下两大外援

李霄鹏命真硬!海牛1-0三镇 亚泰降级,邓卓翔早早撤下两大外援

刀锋体育
2025-11-02 17:58:28
大动作:英伟达将在韩国部署26万枚GPU!为什么黄仁勋押注韩国?

大动作:英伟达将在韩国部署26万枚GPU!为什么黄仁勋押注韩国?

王爷说图表
2025-10-31 17:02:15
歌手黄安透露音乐人屠颖离世细节: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摔跤致颅内出血

歌手黄安透露音乐人屠颖离世细节: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摔跤致颅内出血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2 16:03:30
最低12℃!冷空气马上杀到,宁波天气大转折!下周雨水上线,有望迎来短暂回暖

最低12℃!冷空气马上杀到,宁波天气大转折!下周雨水上线,有望迎来短暂回暖

鲁中晨报
2025-11-02 17:19:03
57岁海港功勋下课!执教英超中资队10轮0胜垫底,2月前刚续约3年

57岁海港功勋下课!执教英超中资队10轮0胜垫底,2月前刚续约3年

我爱英超
2025-11-02 20:05:27
已确认!新毒株来了!普遍易感染

已确认!新毒株来了!普遍易感染

北仑发布
2025-10-31 18:12:36
美专家一致认为: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线美不敢跨越

美专家一致认为: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线美不敢跨越

阿七说史
2025-10-31 17:17:14
保级大战踢成了友谊赛,乔老板的赢球奖不能只发给青岛海牛

保级大战踢成了友谊赛,乔老板的赢球奖不能只发给青岛海牛

姜大叔侃球
2025-11-02 17:55:47
费哈主帅:如果这联赛只是为了取悦C罗,那踢34轮有何用?

费哈主帅:如果这联赛只是为了取悦C罗,那踢34轮有何用?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29
又一家电巨头官宣造车!夏普联合富士康推出首款纯电MPV,计划于2027年上市

又一家电巨头官宣造车!夏普联合富士康推出首款纯电MPV,计划于2027年上市

红星资本局
2025-11-01 20:51:08
随着泰州4-3南通夺冠军,苏超联赛结束,奖金分配曝光:南京15万

随着泰州4-3南通夺冠军,苏超联赛结束,奖金分配曝光:南京15万

侃球熊弟
2025-11-01 21:40:44
长达两年的波克罗夫斯克战斗进入最后阶段?

长达两年的波克罗夫斯克战斗进入最后阶段?

山河路口
2025-11-02 16:52:27
48岁曾黎回老家种地!满脸褶头发花白断崖衰老,徒手摘黄瓜像农妇

48岁曾黎回老家种地!满脸褶头发花白断崖衰老,徒手摘黄瓜像农妇

金风说
2025-11-01 15:41:57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小海娱计
2025-11-01 11:20:41
正面硬刚婆婆是啥体验?网友:我直接说不想住一起,让老公二选一

正面硬刚婆婆是啥体验?网友:我直接说不想住一起,让老公二选一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2 00:10:03
2025-11-02 20:27:00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5861文章数 7575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2次机会!2026山东高考缴费详单、时间!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推荐山药蒸肉丸,适合孩子吃的长高菜!

手机要闻

同样开售三天,小米、vivo、荣耀、OPPO新旗舰销量对比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