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老同事聊天,他已经从某大公司退下来三四年了,他说现在才算是真正落地,原来就总觉得自己还有个什么“身份”,不肯承认那个标签的虚幻性。
他有次去拜访过去的客户,发现无论态度还是规格,差别还是很大的,或许在对方看来,能够跟他见面都算是顾念旧情了。
“所以很多时候你自己怎么想是假的,现实给你的反馈才是真的,你想错了别人就会刺痛你,让你认清楚什么叫现实。”
从那以后他就晓得自己失去了光环,要实事求是,平台是平台,自己是自己,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自己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家都是普通人。
但有些烙印终究是要伴随很长时间。
![]()
在换了新公司后,老板不一样,同事不一样,文化氛围和习惯等都不一样,但有的东西是不变的,比如社会达尔文主义。
比如资源还是要抢,“在民营企业里,老板的注意力是最大的资源,你要想做事就需要说服老板支持你,你如果不主动出击,那你就慢慢边缘化了,一旦存在感弱,老板就会认为你工作能力不行。”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核心就是物竞天择,生存斗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他在新公司见过一个从外企过来的人,对方大概是习惯了秩序、流程和讲究体面的环境,入职后就不太适应,经常被同事当成傻子看,老板也觉得这个人缺乏进取心,“脑子不灵活”。
但环境可以塑造人,几个月后对方就变了,“有了爪牙,敢于跟狼一样争抢,攻击性很强,别人也默认了他是同类”。
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老板只看结果,纵容下面的人争抢,以保持战斗力,所以核心原则就是成王败寇,谁能给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谁上位,失败的人就淘汰掉了。
![]()
慕强恐弱,被筛选被淘汰的恐惧。
大家都知道世界离开谁都一样转,在职场上没有谁是真正不可替代的,哪怕老板如果是失去了竞争力也会失败,被市场淘汰。
人性就是慕强,因此就害怕自己的弱小,为失败和淘汰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