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走进巴东县东瀼口镇大坪村的山林中
一座座蜂箱错落点缀于橘树与松林间
成群蜜蜂穿梭于山花丛中
诠释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依托林下养蜂产业
当地走出了一条
“生态富民”的致富路
![]()
许贤芬
正在采蜜
许贤芬是大坪村的蜜蜂养殖大户,在松林间养有150多桶蜜蜂,时下正值割蜜季。清晨的松树还笼罩着薄雾,她戴上防蜂面罩,带着游客走进养殖基地,让大家体验割蜜的乐趣。
“要先烟熏,驱走蜜蜂后才能割蜜。”
许贤芬小心翼翼地撬开蜂箱,
点燃艾草熏走蜂巢上
密密麻麻的蜜蜂。
随着蜜蜂散去,金褐色的蜂脾渐渐显露,密布六边形巢孔的蜡板上,琥珀色蜂蜜从边缘缓缓渗出,在晨光中泛着蜜蜡般的光泽,沁人心脾的蜜香萦绕鼻尖。
![]()
利川市游客戴贤与朋友
迫不及待品尝新割的蜂脾。
“吃着有纯正的花香,装罐后晶莹剔透,我打算多买几罐带回去,让亲朋好友也尝尝这纯天然的正宗蜂蜜。”
戴贤开心地说。
“像这一桶蜂,大概平均能割12斤蜂蜜。每箱要保留三分之一的蜜,留着蜂群过冬。”
许贤芬介绍,
按市场价每斤120元算,
150多桶蜜蜂
能为她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
养蜂17年,许贤芬积累了丰富经验。自从她的蜜蜂基地建成后,附近十多户村民也跟着她学养蜂。大坪村2组的许禹就是其中之一,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后,他的40多桶蜂蜜在产量和品质上都直线上升。
“养蜂看着简单,实际难度可不小,许贤芬教我技术,我家蜜蜂产的蜜质量、数量都越来越好。”
许禹乐呵呵地说道。
![]()
购买蜂蜜的
游客
生态链上“养”出产业链。
近年来,东瀼口镇通过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系统推进东瀼溪流治理与污水设施建设;
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林木管护;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推行秸秆还田与垃圾集中处理,逐步构建起水清、林茂、天蓝的生态格局。
![]()
同时
该镇依托2.8万亩柑橘
1200亩李树、3100亩其他果树
与花卉种植基地
打造“林-蜂-果”循环模式:
果树为蜜蜂提供充足蜜源,蜜蜂授粉又能提升果实品质。如今,该镇蜜蜂养殖规模达3600余群,养殖户达280户。
“过去是砍树卖钱,现在是护树生钱。”
东瀼口镇羊乳山村十七组的养蜂大户王自满感慨,“环境搞好了,全村不少村民都养蜂,我也扩大了规模,现在养着八十几桶,一年能挣十多万元。”
“通过实施中蜂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养殖培训和发放政策奖补,养蜂已经成为群众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特色产业。”
东瀼口镇宣统委员、副镇长王东补充道,林下养蜂模式不占耕地、不毁绿植,蜜蜂采蜜时的自然授粉,还能助力植物繁衍、守护生物多样性,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实实在在转化成了“甜蜜经济”的发展红利。
| 来源 : 巴东发布
|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