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房价不是经济指标,强制因果论都是胡说八道

0
分享至




当我们把房价当成经济晴雨表时,到底在看什么?

一、被"发明"出来的经济逻辑

在长期的宏观经济观察中,我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近乎习惯性的认知反射:当经济数据出现波动,公众和部分政策分析者们,总是会将目光迅速投向房地产市场。“房价下跌,经济承压”;“楼市回暖,经济复苏”——这套语言模式,早已渗透到媒体报道、分析师报告乃至政策制定的潜意识之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思维定势。

它似乎在暗示,房地产,尤其是房价,是经济运行的主引擎,是衡量经济好坏的晴雨表,是决定社会信心的锚点。 这种被简化、被强化的逻辑,最终固化成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论断:经济要稳,房价就不能跌;或者说,经济增长,必须以房价的稳定甚至上涨作为前提。 然而,当我作为清醒的商业观察者,带着一种对商业和经济规律的敬畏,去审视这种“强制因果论”时,会发现它的逻辑链条,虽然在短期内看起来严密,但在本质上却充满了漏洞和悖论

一个深刻的认知错误正在悄然发生:我们正在用一个资产价格的波动,去解释和定义一个生产力活动的增减。这种逻辑的颠倒,正是摆脱对房地产过度依赖、回归实体经济本质的最大障碍。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质疑:房价,真的具有如此强大的、决定宏观经济走向的力量吗?

二、表面关联的解构

强制因果论之所以能流行,在于它确实触及了一些表面的相关性。

房地产并非与世隔绝,它与经济的各个环节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必须带着清醒的认知,解构这些关联,再明确其在宏观层面的权重和决定性。

1.被夸大的杠杆

房价下跌最常被引用的负面影响,是财富效应的反转。分析师认为,房屋资产缩水,将导致居民财富减少,从而抑制消费信心和意愿。 这个逻辑在理论上成立,但在实践中,其效力被过于夸大了。

首先,中国居民的房屋自有率极高,且绝大多数房屋是自住的。自住型房产的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账面财富的起伏,它并不会立刻、直接地影响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占人口相当比例的无房群体和潜在购房者来说,房价的合理回归恰恰是一种利好,是一种对未来购房压力的释放。这种正面心理效应对消费的激活,常常被强调负面效应的论述所忽略。

更深层次看,真正的消费信心,源于稳定的就业持续的收入增长,这才是经济生产力的直接结果。如果一个社会的消费信心需要依靠不断膨胀的房产泡沫来支撑,那么这种消费本身就是虚幻和不可持续的

2.产业链条的影响:

房地产产业链覆盖了建材、装修、家电等诸多行业,其下行自然会对这些行业产生冲击。但这只是局部的影响,不应等同于整体经济的走向。

这些相关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和高附加值创造中的占比到底有多大?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其资源的配置应该是动态调整的。当房地产行业吸纳的资源减少,这些资源自然会流向其他更有创新力和生产效率的实体经济部门,例如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领域。 因此,房地产下行并非经济的灾难,它更像是一种结构性调整的信号如果将这种调整视作坏事,那就是在抗拒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地方财政的困境: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房价与经济被深度绑定的主要现实原因。卖地收入的减少确实会影响地方基建投入和公共服务。然而,这里的逻辑绝不是:因为房价下跌,所以经济不好。而是:因为财政过度依赖非可持续的土地收入,所以房价下跌导致财政风险。问题的本质在于财政结构的不健康,而不在于房价本身。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须靠不断推高资产价格来维持,那么这种发展本身就是病态和不可持续的饮鸩止渴。房价下跌恰恰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必要的契机,倒逼地方财政进行税源和结构的根本转型

4.金融体系的风险:

房贷坏账增加或资产抵押品价值缩水,确实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但是,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表现,同样存在本质区别。 房产是资产,金融是分配和借贷的工具,而经济是生产和价值的创造。一个成熟健康的金融体系,应该具备对资产价格正常波动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消化能力。 我们不应该为了避免金融体系的风险,而绑架整个经济体系,强行要求一个资产价格永远上涨。这不仅不现实,也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如果金融系统如此脆弱,那需要解决的是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而不是去干预资产价格。

三、被颠倒的逻辑关系:

强制因果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触犯了经济学分析中的一个基本逻辑错误:相关性因果性混为一谈。

1.混淆相关性与第三变量

房价和经济增长可能在过去二十年中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但很可能它们都只是受到一个“第三变量”的影响。这个变量是什么?可能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周期、全球流动性的扩张,或是一个高速城市化的特定历史阶段。

当中央银行释放流动性,资金涌入市场时,它会同时推高资产价格(房价)和刺激短期经济活动。一旦货币环境收紧,两者可能同时放缓。在这种情况下,房价和经济都是“果”,而货币供给才是那个共同的“因”。 将其中一个果(房价)当作另一个果(经济)的因,就是逻辑上的倒置。

2.简化多变量的复杂性

经济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由数百万个变量构成的动态系统。就业、投资、贸易、技术创新、教育水平、制度效率,每一种要素都在互相作用。 将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简化为一个单一的、由资产价格(房价)决定的指标,是对经济规律的傲慢与误解。这种简化导致我们忽视了那些真正决定长期繁荣、长期效率的因素。

3.颠倒了手段与目的

房地产,作为居住和投资的资产,本应是为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它的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并为城市发展提供载体。而经济的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当我们把稳房价当作稳经济的唯一手段时,目标就变成了手段的奴隶经济政策开始围绕资产价格波动来制定,而不是围绕创新、就业和实体产业来制定。这种颠倒,导致资源配置的巨大扭曲。

四、真正的经济指标:

重回生产力的本质

如果房价不是真正的经济指标,那么我们应该关注什么?真正的经济健康,必须由生产力来定义,由财富创造的质量来衡量,而不是由资产泡沫的厚度来衡量。

1.核心生产力指标

我们应该将目光投向那些决定国家长期竞争力的领域:

·全要素生产率(TFP这是衡量技术进步、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终极指标。TFP的增长,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财富来源。

·企业盈利质量与创新投入:关注企业的利润是否来自技术、品牌和效率的提升,而非资产价格上涨。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以及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率,才是经济活力的真实体现。

·新兴产业的增速和韧性:经济的未来在于新产业对旧动能的替换能力。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的成长速度和全球竞争力,远比房地产数据更重要。

2.就业与收入的结构

就业是经济运行对民众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

·应该关注的不是就业率的数字,而是就业的质量。新增的就业岗位是否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知识型劳动者是否能获得与其贡献匹配的回报?

·实际收入增长水平及其分配的合理性,是支撑长期消费信心的基石。如果收入增长停滞,房价再高也无法带来真正的消费繁荣。

3.投资的效率与结构

投资的意义在于提高未来的生产能力。

·应该关注投资的去向。投资是否流向了提高基础设施效率、提升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领域?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如果其中房地产占比过高,则意味着资源被投入到流动性差、边际收益递减的领域,这是对未来生产力的透支

这些,才是构成经济健康与否的骨骼和血液房价的涨跌,不过是皮肤表面的温度,是情绪的波动,无法反映身体的真实健康状况。

五、被房价绑架的政策危害与认知毒药

坚持“房价是经济指标”的强制因果论,其最大的危害在于它绑架了政策制定的方向,并毒害了公众的预期

1.政策制定的误区与资源配置的扭曲

一旦将“稳房价”视为“稳经济”的前提,政策制定者便会陷入一个路径依赖的恶性循环

·当经济下行,政策的本能反应是刺激房地产。放松限购、降低利率,旨在通过推高资产价格来恢复信心。

·这种刺激的结果是,优质信贷资源和人力资源被再次导向房地产,挤占了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科技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这导致了结构性失衡的加剧: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而真正的生产力基础却被侵蚀。政策工具箱被窄化,无法针对创新、效率等真正的核心问题对症下药。

2.公众预期的毒害

反复强调“房价与经济”的绑定,向公众释放了两个有害的信号:

·强化投机预期:市场相信政府不会允许房价下跌,这鼓励了投机行为,使得房产成为了“只涨不跌”的信仰,进一步脱离了居住属性。

·误导经济判断:普通民众习惯于通过观察房价来判断经济形势,这使得他们对经济的真实风险和发展机遇产生了扭曲的认知。他们可能会忽略实体经济的真正创新和进步,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资产泡沫的博弈上。

这种被毒害的预期,阻碍了社会财富向更具生产性的领域流动,延缓了整个社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的步伐。

六、是时候打破这个虚假逻辑了

经济的本质,是生产力的提高,是创新价值的创造,是持续稳定的就业和收入

它是一个关于创造、进步和效率的故事,而不是一个关于资产泡沫和财富分配的故事。 房价只是资产价格,它受到金融、土地供给和市场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它绝不是决定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健康与否的核心指标。

必须停止用房价来衡量经济的好坏,停止用房价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

当一个国家能够坦然面对资产价格的正常波动,并将政策重心彻底转向生产力、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时,它才能真正摆脱被资产泡沫绑架的困境。

房价不是经济指标,强制因果论都是胡说八道。唯有打破这个虚假逻辑,我们才能真正看清经济的本质,并为未来制定出真正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政策。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金之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坚决拥护党中央对金之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环球网资讯
2025-11-02 13:34:52
他才是水浒最圆满的角色!和兄弟逃脱招安的结局,还出海成了国王

他才是水浒最圆满的角色!和兄弟逃脱招安的结局,还出海成了国王

白云故事
2025-10-18 19:15:03
美国的一纸诉状,揭开了陈志和太子集团迄今为止最详尽内幕

美国的一纸诉状,揭开了陈志和太子集团迄今为止最详尽内幕

清晖有墨
2025-10-27 11:09:50
WTT冠军赛女单决赛揭晓:黑马出局,大迪对决一般选手

WTT冠军赛女单决赛揭晓:黑马出局,大迪对决一般选手

老澽爆笑大聪明
2025-11-02 21:37:22
你见过最离奇的案件是什么?网友:我一个变态都觉得这些人太变态

你见过最离奇的案件是什么?网友:我一个变态都觉得这些人太变态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1 00:05:14
我娶了36岁大龄剩女,新婚当晚我后悔了,她剩下是有原因的

我娶了36岁大龄剩女,新婚当晚我后悔了,她剩下是有原因的

青青会讲故事
2025-04-28 12:38:06
下周A股调研结果出炉,投资者最看好这一行业

下周A股调研结果出炉,投资者最看好这一行业

数据宝
2025-11-02 20:05:39
他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中将,56岁被免职,儿子也是中将

他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中将,56岁被免职,儿子也是中将

大运河时空
2025-11-01 18:40:03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2 09:05:48
离婚多年仍同心!李湘王岳伦合体送王诗龄出行,同框画面满是温情

离婚多年仍同心!李湘王岳伦合体送王诗龄出行,同框画面满是温情

述家娱记
2025-11-02 13:08:37
内蒙“女色虎”落马,靠陪睡高官上位,大肆敛财为了整容

内蒙“女色虎”落马,靠陪睡高官上位,大肆敛财为了整容

文史旺旺旺
2024-10-31 12:26:20
中信建投:A股或进入新一轮横盘调整 关注主线和风格切换

中信建投:A股或进入新一轮横盘调整 关注主线和风格切换

财联社
2025-11-02 18:34:17
枪决吴石后,谷正文随即炸毁克什米尔公主号,蒋介石:他是活阎王

枪决吴石后,谷正文随即炸毁克什米尔公主号,蒋介石:他是活阎王

史笔似尘钩
2025-10-23 21:36:55
蒙彼利埃冠军赛,男女单决赛名额全部产生,4个事实呈现在眼前!

蒙彼利埃冠军赛,男女单决赛名额全部产生,4个事实呈现在眼前!

田先生篮球
2025-11-02 21:44:44
亚泰降级到中甲后,他或许会成为第一个被挖走的强援,引发热议

亚泰降级到中甲后,他或许会成为第一个被挖走的强援,引发热议

李虰手工制作
2025-11-02 17:29:00
欧盟捅了马蜂窝?制裁激怒俄罗斯,外交部强硬反击已正式上路

欧盟捅了马蜂窝?制裁激怒俄罗斯,外交部强硬反击已正式上路

科普100克克
2025-11-02 22:27:50
致哀!兰州大学发讣告

致哀!兰州大学发讣告

双一流高校
2025-11-02 20:26:44
左权之妻刘志兰:后改嫁给左权生前的秘书,1967年参与山西夺权

左权之妻刘志兰:后改嫁给左权生前的秘书,1967年参与山西夺权

红梦史说
2025-11-01 09:19:27
总统府被包围!乌克兰人终于醒悟了:最大敌人并不是俄罗斯?

总统府被包围!乌克兰人终于醒悟了:最大敌人并不是俄罗斯?

花花娱界
2025-11-02 17:45:52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这一次,高调官宣新恋情的葛荟婕,终究没给凉薄的汪峰留一丝体面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11:19:14
2025-11-02 23:28:49
沈素明
沈素明
非职能管理专家:深度商业,深入观察,深层管理,深远影响。提供①管理内容服务和②咨询项目交付。
286文章数 3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Rob van Hoek:荷兰浪漫田园风光画家

逆水寒手游国际服爆火?实时预约突破500万,网友:不愧是顶流!

旅游要闻

总长度340公里 都江堰市文化遗产步道发布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