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年陕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3.28亿元,同比降1.3%,省本级1126.8亿降2.8%;11地市全正增长,汉中9.4%增速夺冠,西安破千亿领跑。这种反差凸显能源大省转型期财政结构性矛盾。
第一梯队(千亿级):西安"一枝独秀",省会引擎作用凸显
该梯队仅西安市1个主体,财政收入占全省总量的29.5%,是陕西财政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第1名,西安市,1002.36亿,同比增长5.3%:西北首个财政破千亿城市,规模超榆林383.46亿,占全省29.5%。依托科创、文旅、先进制造多元产业,收入结构均衡,国家中心城市集聚效应支撑增长。
第二梯队(六百亿级):榆林"体量第二",增速承压显转型阵痛
该梯队仅榆林市1个主体,作为能源重镇,其财政表现与能源市场深度绑定。
第2名,榆林市,618.9亿,同比增长1.8%:全省增速最慢,受煤价下降影响,资源税等主体税种减收。资源型税收占比超60%,产业单一,“煤转化”战略下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替代。
第三梯队(百亿级):三市竞逐,宝鸡增速领跑
该梯队包含延安、咸阳、宝鸡三市,收入规模在100-180亿区间,增速呈现梯度差异。
第3名,延安市,173.64亿,同比增长5.2%:能源转型中稳增,推动能源高端化与红色文旅,收入结构优化,抗风险能力强。
第4名,咸阳市,114.66亿,同比增长3.6%:依托西安同城化承接产业转移,增速中规中矩,受房地产低迷影响仍存压力。
第5名,宝鸡市,108.71亿,同比增长6.1%:梯队增速冠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汽车、机床等优势产业支撑财政增收。
第四梯队(三十亿级以下):陕南崛起,汉中增速全省夺冠
该梯队包含渭南、汉中、安康、商洛、铜川、杨凌示范区六地,收入规模相对较小,但陕南三市表现亮眼。
第6名,渭南市,87.77亿,同比增长3.3%:农业大市受产业结构限制,增速乏力,需培育高附加值产业。
第7名,汉中市,57.55亿,同比增长9.4%:全省增速冠军,依托生态发展绿色产业、生物医药,非能源驱动成效显著。
第8名,安康市,37.9亿,同比增长7.6%:富硒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带动,增速表现出色。
第9名,商洛市,31.86亿,同比增长5.2%:矿产开发与生态产业融合,增速稳健,探索可持续增收路径。
第10名,铜川市,24.31亿,同比增长3.7%:老工业基地转型中,增速反映阶段性特征。
第11名,杨凌示范区,8.83亿,同比增长4.0%:农业科技特区,农科创及相关产业成财政新增长点。
数据透视:陕西财政的三重矛盾与转型机遇
2024陕西财政三大矛盾:一是省本级与地市分化,省本级负增与地市全正增反差大;二是产业结构差异显著,能源依赖度高则韧性弱,煤炭减收致全省负增;三是区域发展不均,陕南三市平均增速7.4%成新增长极。
未来展望:构建多元支撑的财政增长格局
破解困局需差异化发展:西安做强科创引擎;榆林加速能化高端化转型;关中城市强化产业协同;陕南放大生态优势推绿色产业规模化。
随能源价调机制完善与产业优化,陕西财政2025年有望实现“总量回升与质量提升”,为西部转型提供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