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七月,安徽某个临江小镇的小学教师周安员,他的遗体在江中被发现。当死因被确认为自杀后,家人的哭声撕心裂肺,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周老师太冤了!他根本就没做错什么,怎么就被逼到了这一步……”
就在事发前没多久,他刚被学生家长当众扇过耳光,又在维持课堂秩序时被学生攻击,反被要求向全班道歉,这位曾经荣获过多次“优秀教师”称号的男人,最终用一种最决绝的方式,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讲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履行了协议,支付了医疗检查费,却唯独对“当众道歉”这个要求,始终不肯低头。然后,他走向了那座横跨长江的大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那是一个平常的数学课上午,周安员像往常一样,板着脸检查学生的作业,有几个孩子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其中,又有那个叫小勇的学生。周安员心里一阵火起,小勇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为此,他没少在课后给他免费补习,指望着这孩子能开窍,可没想到,他竟连最基础的作业都不完成了。
“是不是打算彻底放弃数学了?过来!”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涌了上来。周安员扫视一圈,拿起讲台上那根用来指示投影仪的小细棍,让几个没写作业的学生排好队,每人腿上抽了两下。孩子的皮肤娇嫩,小勇的腿上,留下了两道淡淡的红痕。
下课后,周安员心里也有些许不忍,但他还是告诉自己,严师出高徒,不严厉一点,这些孩子以后更难管教,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在他看来寻常的惩戒举动,会掀起滔天巨浪。
![]()
那天放学,小勇破天荒地回家就写作业,奶奶见状很是欣喜,却听孙子说:“再不写,周老师又要罚我了。”说着,他卷起裤腿,露出了那两道几乎快要消失的红痕。奶奶瞬间心疼得不得了,自己从小舍不得动一根指头的宝贝孙子,竟被老师打了!第二天一早,她拉着孙子就冲到了学校教师食堂门口。
“是哪个老师打的我家孩子?还有没有王法了!”老人的骂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有认识小勇的老师,心里一沉,知道周安员惹上麻烦了,大家赶忙上前劝阻,将祖孙二人请到办公室,一见到周安员,老太太一个箭步冲上前,抬手就是两个响亮的耳光。
周安员愣住了,周围的老师也一时没反应过来,“你再敢动我孙子一下,或者给他穿小鞋,我跟你没完!”发泄完怒火,老太太撂下这句话,扬长而去。周安员脸上火辣辣地疼,心里更疼,他没想到自己一片苦心,会换来这样的回报,他只能安慰自己,以后注意方式方法,别再体罚学生了。
然而,他心里的那根刺,已经深深扎了进去。
![]()
如果说第一次风波是扎进心里的一根刺,那么十几天后的另一件事,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天数学模拟考刚发下卷子,一个女学生就哭了起来,原来,是旁边的男生周某抢了她的新笔,还动手打了她。
周安员走过去,对周某说:“男生要让着女生,把笔还回去。”没想到,这个平时就因为单亲家庭背景而受到周安员额外关照的男生,脾气异常暴躁,不但不听,反而冲着周安员的胸口就是两拳,周安员猝不及防,后退了两步,震惊和愤怒之下,他上前将男生按住,让他坐在椅子上冷静,随后立刻联系了家长,请他们来接孩子。
![]()
本以为是一次正常的课堂管理,麻烦却再次找上门。周某回家向母亲哭诉,母亲立刻带孩子去医院做了全套检查,结果显示,孩子颈部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位母亲不依不饶,找到学校,咬定周安员“体罚”学生,要求他承担全部检查费用,并且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她儿子道歉,以“挽回面子”。
周安员坚决拒绝了,他感到一阵心寒。这次,连校方都认为他没错,支持他报警处理。警方调查后也明确表示,周安员的行为是正常的课堂管理,并无过错,无需道歉,费用可以协商。然而,警察一走,周某家人的态度立刻变了,他们开始拉扯、威胁,扬言要让周安员“身败名裂”,在小镇待不下去。
“你小心点,我可是有关系的!把事情捅出去,看你还怎么当老师!”这样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周安员心上。他一个本分教书的老实人,哪里经历过这种阵仗?周围的人都劝他:“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低个头,事情就过去了。”可这些劝说,在周安员听来,都与他坚守的是非观格格不入。
![]()
他翻看着抽屉里一沓厚厚的“优秀教师”证书,为了学生们的成绩,他付出了全部心血。可现在,一切都似乎被“体罚”这两个字抹杀了。最终,在家人的劝说和校方的压力下,周安员一方支付了那笔检查费,但在“当众道歉”这个核心要求上,他始终没有妥协。他觉得,如果自己道了歉,就等于承认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失职,这是他无法接受的尊严底线。
![]()
期末考试那几天,他发现周某的家长就守在考场外,那眼神,分明是在盯着他,怕他给孩子“穿小鞋”,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让他无比压抑。他感觉那顶“坏老师”的帽子,再也摘不下来了,小镇不大,风言风语似乎无处不在,压得他喘不过气。
于是,在那个七月初的凌晨,他独自一人,走向了镇外那座通往对岸的长江大桥。事后调取的监控画面,记录下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他曾三次跨出护栏,又三次因犹豫而退回。可惜,这反复的挣扎,没有引起任何路人的注意,第四次,他跨出去后,再也没有回头。
几天后,他的遗体在下游被发现,妻子从他身穿的旧衣服上,认出了那个曾经温暖,如今却已冰冷的丈夫。
![]()
周安员老师的悲剧,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有人说,现在的“熊孩子”和“熊家长”太多,老师管不得、骂不得,动辄得咎。也有人说,时代变了,体罚本身就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周老师的观念确实需要更新。双方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在我们许多类似的小镇上,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校管理的方式有时也显得简单。周安员老师或许没有掌握好教育的“度”,但学校是否也缺乏对教师的有效培训和及时的心理支持?当老师面对不公和压力时,除了“息事宁人”,是否有更健全的机制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家长爱护孩子天经地义,尤其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内心对孩子充满愧疚,保护欲更强。但这种爱护,一旦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变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偏袒和溺爱,最终伤害的,可能正是孩子本身,以及那些真正负责任的教育者。
![]()
周安员老师的遭遇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它所折射出的家校关系、教育方法和社会舆论压力的问题,却值得长久深思。如何让老师保有教育的尊严和底气,又能让家长放心、孩子健康成长?这条路,依然需要我们一起探索。
希望每一位负责任的老师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与规范下茁壮成长。这,或许是对周安员老师最好的告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