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钦州跳岭头”

470余年的"平安之约"

明嘉靖年间的《钦州志》曾提笔记载:“八月中秋,假名祭报,妆扮鬼神于岭头跳舞。”寥寥数语,揭开了“钦州跳岭头”470余年的传承密码。
何为“钦州跳岭头”?
它是钦州壮、汉民族村寨为辟邪收妖除瘟、祈求庄稼丰收、人畜平安、保护村屯清吉而举办的一种以舞蹈形式来进行祭祀的节日,是最能体现壮、汉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大团结的习俗活动。
![]()
马帅
![]()
![]()
![]()
经过不间断的流传,“钦州跳岭头”现在已分布在钦州市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以及浦北县诸多村寨。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是钦州壮、汉族各村寨轮番举办“钦州跳岭头”的节期。各村寨“跳岭头”比过年还热闹,家家户户设宴招待客人,亲戚朋友齐聚一堂,举杯畅饮,谈笑风生。主人和宾客吃饱喝足后,夜幕已降临,这时人们就陆续来到村旁岭头上的庙坛前观看“师公班”的“跳岭头”表演。
![]()
▲跳岭头·《丰收之舞》-梁武摄
一场通宵的 “仪式舞蹈”
“钦州跳岭头”由舞蹈和音乐两部分组成,舞师根据舞段的角色穿戴相应的服饰和面具,表演带有角色个性的程式舞蹈,以打击乐器鼓和锣伴奏,具有浑朴、刚劲、自然之美。从动作手势看,舞师击掌转身装山字头等姿势与壮族花山壁画“乐舞”的“山形”、“蛙手”形状相似,保留了古越人舞蹈的特色。
![]()
从傍晚时分班首主持“开坛”仪式后,接着舞师连续表演“扯大红、跳三师、跳师郎、跳忠相、 操兵、跳四帅、抛云梯、跳仙姑”等舞段。经过通宵达旦的表演,时间已到了第二天早晨,最后跳“收精、赶龙船”舞段象征性地把代表邪魔、瘟疫的精头收尽在纸糊的龙船里,送到河边烧掉,表示从此灾害随水流逝,昭示吉祥安康。至此,“钦州跳岭头” 祭祀活动宣告结束。
![]()
▲“开坛”仪式
![]()
▲扯大红
![]()
▲跳三师
![]()
▲跳师郎
![]()
▲四帅舞
不止是习俗:更是一张文化名片
“钦州跳岭头”以民间信仰为依托,吸纳和展示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戏剧等文化因素,融节日习俗、信仰习俗、村社习俗、宗教习俗、娱乐习俗为一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源于壮族本土文化,同时吸收了汉族节日文化,是壮、汉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对促进民族大团结与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
![]()
月亮又爬上了岭头
鼓声再次响起
在这场跨越近470余年的约定中
变的是时光
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这个秋天
在岭头的火光里
听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文旅tips:
最佳观赏期:农历八月至十一月(各村寨时间不同,可提前打听当地村委会消息)
推荐地点:钦北区大寺镇、钦南区沙埠镇、灵山县新圩镇、浦北县小江街道等传统村寨
☞记得早点去占座,看完表演还能尝一口钦州特色的宴席菜,体验感拉满!
温馨提示:参与活动请尊重当地习俗,勿随意触碰法器等物品。
![]()
▍图文来源: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