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张写着“管理员,请帮帮我”的纸条,还没来得及递出,就成了遗物。
在日本,像这样孤独生活、孤独死去的人正越来越多,甚至算下来,每15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亡。
这些人的遗体,往往要等到尸体腐烂发出的臭味扩散到邻居家,才被人发现......
日本“孤独死”现象的数据真是触目惊心。
2025年上半年警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居家孤独死亡案例超4万例,其中28%的人死亡一周后才被发现,算下来每小时就有约3名日本人在孤独中离世。
而且内阁府对“孤独死”有明确界定,得是独自在家生活、死亡8天以上才被发现,还得被认为生前一直处于社会孤立状态。
![]()
再看2024年的数据,全国记录的独居者在家中去世人数有7.6万,其中超2.1万人被官方正式归为“孤独死”。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将近7000人死亡一个月后才被发现,还有253具遗体的发现时间甚至超过了一年,这意味着他们离世后,遗体在空荡房间里经历了一年的时间。
以往大家总觉得“孤独死”是老年人的专属问题,可实际数据打破了这种认知。
虽然65岁以上老年人在“孤独死”群体中占比78%,但50到64岁的中年群体比例比十年前翻了一倍,光是50多岁的就有将近3000人,40多岁的也有700多人。
而且65岁以下人群在“孤独死”中的比例比2014年翻了一番,这说明“孤独死”已不只是单纯的养老问题,还成了蔓延到劳动年龄人口的社会危机。
![]()
另外,男性是“孤独死”的重灾区,在死后8天以上才被发现的人群里,男性占比高达80%。
这和男女性别的社交差异关系很大,女性习惯维护亲友网络,而独居男性往往缺乏情感支持系统,特别是男性退休离开职场后,之前基于利害关系建立的社会连接会很快断裂。
![]()
日本的“孤独死”危机,可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根源早就扎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里了。
现在日本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超过65岁,老龄化程度特别高。
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生活了,而是跑到有工作机会的地方去打拼,这样一来,和老家的人、还有原来的家庭之间,慢慢就失去了重要的联系。
就像马尔谷・维拉神父说的那样:“所以现在想和陌生人建立起深层次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了。
![]()
另外,维持人际关系有时候确实要花不少心思和精力,时间久了,很多人就干脆不想再在这上面投入了。”
不光是这样,日本文化里还有个“不愿寻求帮助”的特点,这也让“孤独死”的问题变得更严重。
从文化角度来看,日本人不想求助,根本上是怕打扰到别人,也不想因为自己的麻烦让别人担心。
正是这种想法,让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多选择自己憋着,不跟别人说。
![]()
更糟糕的是,传统的家庭结构慢慢瓦解了,地方上的社区也变得冷冷清清,没了以前的热闹劲儿。
因为很多年轻人都从农村和小城市跑到大城市找工作,导致这些地方的社交网络一点点消失了。
可就算到了城市,大家住得很密集,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更远了,隔阂越来越深。
![]()
随着“孤独死”的情况越来越多,日本还出现了专门清理“孤独死”现场的特殊清洁工作。
在这些清理现场,清洁工们经常能发现死者生前想要求救的痕迹。
比如在茨城县的一个公寓里,清洁员就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管理员(物业),请帮帮我”,可这张纸条到最后也没能送出去。
![]()
还有一个住在横滨的男性死者,清洁工在他家里发现一叠贺卡,上面都写着“请联系我”,这些没发出去的求救信号,成了他生命最后时刻最让人心里难受的证明。
还有一位62岁的房主,他去世两个月后,因为大量苍蝇飞出来,还有难闻的臭味飘到隔壁邻居家,才被人发现已经不在了。
其实他生前身体就不好,家里的水电和煤气已经停了五年。清洁队在他房间里还找到了一封信,上面同样写着“管理员,帮帮我”。
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孤独死现象,日本政府和社会可是没少下功夫。
2023年4月,日本政府专门出台了《孤独和孤立对策推进法》,还特意设立了专职大臣,就是为了协调各个部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跨部门协作能让应对措施更顺畅。
东京都也行动起来,启动了“零孤独死行动计划”。他们给独居老人家里装了AI生命监测系统,这系统能通过分析老人家里水电的使用情况来判断异常。
以前发现异常情况平均得17天,现在有了这系统,直接缩短到5天,大大提高了救助效率。
横滨市的办法更有人情味,推出了“共享孙辈”项目。组织大学生和独居老人结成对子,这样一来,不仅老人的照护问题有了着落,还重新搭建起了代际之间的情感桥梁。
在试点的地方,孤独死的发生率一下子下降了41%,效果特别明显。
其实早在2012年,马尔谷・维拉神父就在越谷市成立了“一杯水”聆听中心,专门给受孤独困扰的人提供倾听服务。中心还雇了“志愿聆听”人员,在中心和火车站这些地方,随时听大家倾诉心事。
![]()
不过,这些措施也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日本政府每年给孤独问题划拨的专项预算只有82亿日元,要是按孤独死群体的规模来算,每个人能分到的保障经费大概就3.8万日元,不少人都觉得投入实在太少了。
而且全国养老床位缺口高达42万张,18%的高龄老人得排队等一年多才能住进养老院;居家护理服务也只覆盖到30%的独居老人,服务覆盖范围远远不够。
![]()
不光日本,全球很多国家都在想办法应对孤独危机。2025年日本就批准用机器人伴侣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孤独死”问题。
“孤独经济”也应运而生,涵盖了不少服务形式。像AI聊天软件,能陪着用户聊天,还能“学习”用户的喜好。
日本有“租人陪伴散步聊天”的服务;首尔和东京的餐厅里,还专门设了单人用餐隔间,方便独自吃饭的人。
但这些服务的局限也很明显,它们大多以“提升用户粘性”为目标,很难给人带来真正的情感治愈。
不管算法多先进,都没法替代真实人际互动中的共情、肢体接触和一起经历的那些事儿。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