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闭经的女性,体会失去荷尔蒙的快乐

0
分享至


闭经后的日子,或许会有潮热失眠,或许会有情绪波动,但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执念,捡起爱好,找到同频的伙伴,就能把“无激素人生”,过成热气腾腾的“第二春”。毕竟,人生的精彩,从来不会因为闭经而停止——它只会因为我们的热爱,变得更加动人。

记者 | 陈冰


在大众语境里,更年期,绝不是什么好词。它似乎代表着女性化的终结——人老珠黄,不再有女性魅力,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而只是一个上了年纪、时常生气的疯癫老太婆。

潮热、失眠、情绪失控的“狼狈画面”,是大众对更年期女人固有的刻板印象。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者对英剧《伦敦生活》里一段经典台词印象深刻。女老板对着人生失意的大龄女主感叹:女性的生理命运仿佛自带痛苦,这是我们的生理命运。经痛、乳房、生孩子,我们一辈子都要自己背负……然后更年期来了。“绝经真是这世界上最他妈美好的事!虽然盆底肌会松弛,还经常发热,即使打扮精致也没人撩,但你自由了,不再是奴隶,不再是一个生育机器,而是一个性别不再重要的、一个单纯的生意场上的人。”

当我们走近那些亲历者会发现,闭经并非人生的“凋零信号”,而是一场“重新拥抱自己”的开始。无数初老女性正用亲身经历证明,失去荷尔蒙的人生,不是剩下,而是“盛夏”。

每年 10 月 18 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World Menopause Day)。今天,我们想聊聊在空荡荡的身体与空荡荡的生活之间,更年期的女性该如何安放自己,摆脱抑郁,获得失去荷尔蒙的快乐?


英剧《轮到生活》中关于女性更年期的经典发言令人印象深刻。

01

从“崩溃边缘”到“重启人生”

2015年,对49岁的木兰来说,是“天塌下来”的日子。彼时的她,正被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缠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出血,让她躺在医院做了止血性刮宫手术。身体还没恢复,家里的变故、医院里“要么切子宫,要么打促绝经针”的诊断建议,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医生说,打针能让我提前绝经,激素稳定了,妇科问题就好了。”木兰记得很清楚,那针每个月打一次,打了两三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糟——吃不下饭,整夜睡不着,独自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唉声叹气,白天则像个“木头人”一样走在路上,在单位更是接二连三地忘事情,甚至连自己熟悉的人都认不出来,而她之前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后来她才知道,那种治疗针会加重抑郁,“就像身体里的多巴胺被抽走了,连笑都觉得费力”。

木兰说当时并不知道一些女性会经历闭经抑郁。她觉得像她那样开朗乐观的人怎么可能抑郁呢!可是,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女性工作压力最大,孩子又处在青春期,需要母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木兰深深地感受到孤立、无助,“你所有的不开心,所有的焦虑、烦躁,都是你应该自己处理的问题,我得不到像其他病人该有的关心和帮助。或者说,家里的两个男人也根本没有办法对我感同身受”。

在抑郁最严重的时候,木兰站在阳台边缘,脑子里反复闪过“跳下去”的念头,却又怕“不死更遭罪”。儿子8月中旬去国外读书那天,她硬撑着帮儿子收拾好行李,等孩子走后,紧绷的弦突然“啪”地断了——9月的一个大雨夜,她被朋友送到了宛平南路600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木兰在病房里想通了很多事:“抑郁不是‘矫情’,闭经也不是‘怪物’,它们只是身体在提醒我:该停下来,好好爱自己了。”

她发现社会对更年期女性存在着巨大的偏见,即便是跟自己的母亲,这个话题也总是难以启齿,她会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其实,我们之前总是因为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而压抑自己,到了更年期,这种压抑很可能就会变成抑郁症爆发出来。”

木兰说,得了抑郁症并不可怕,更年期抑郁更不用惊慌失措。“爱自己的正确方式,是建立正确的认知,更多地了解这个疾病,配合医生好好治疗,不擅自增减用药量。有些药,可能刚开始两个星期会让你非常难熬,但要相信医生,过了这个阶段药效就会真的显现出来。”出院后,木兰遵医嘱吃了两年药,从多种药减到一种,再从一片减到1/4片。她开始在天气好的时候去小区快走,周末约朋友喝咖啡,甚至捡起了以前的兴趣——阅读、写作、组织诗歌朗诵会。

10年之后,她比以前更关心自我感受。现在的木兰,会把阳台改成“小花园”,种上多肉和薄荷;会继续做着自己熟悉的事情,帮助更多女性学会关爱自我;儿子从国外发来照片时,她不再偷偷哭泣,而是笑着面对亲子分离。“闭经不是失去,是放下——放下对‘完美身体’的执念,放下对‘家庭角色’的捆绑,终于能为自己活一次了。”

02

在“空荡荡”里找快乐

如果说木兰的经历是“从困境中突围”,那么日本女作家伊藤比吕美,则用文字把闭经后的生活写成了“散文诗”。伊藤本人拥有一段相对传奇的人生,20岁患厌食症,35岁患忧郁症,离过婚,40多岁去美国生活,55岁开始和美国画家同居,大女儿未婚先孕,她潇洒地当了外婆。在父亲去世前,她每个月长途往还于美国加州和日本的熊本照料年迈的父亲,而后又送走了大自己二十多岁的伴侣,开启独居生活。

从50岁闭经开始,她陆续出版《闭经记》《身后无遗物》《初老的女人》,在人生的后半场,挑战衰老污名,撕破肉身禁忌,直面人生后半场的痛与乐。其实,她的书里写的并不只是闭经那点事,而是以女诗人特有的细腻和诙谐来书写更年期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避免的衰老和闭经,丧失性魅力,再也减不掉的赘肉与失控的更年期,她敞亮又美丽地直面生而为女的难堪与难言之隐,百无禁忌、泪中带笑地书写所有女性必将经历的私密。更绝的是,字里行间没有“衰老的焦虑”,只有“与自己和解”的通透。


在《闭经记》里,伊藤比吕美记录了自己从45岁到60岁期间经历的更年期症状。那些被主流社会刻意忽视的话题——潮热、失眠、情绪波动、性欲变化,在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诚实体现。


在《闭经记》里,伊藤比吕美将被其他文学作品美化为“成熟韵味”的更年期生理变化,还原为真实的生命体验。

她描写半夜被热醒后“像搁浅的鱼一样在床上翻滚”的窘迫,记录激素变化导致“眼泪无缘无故就涌出来”的失控感,甚至直言不讳地讨论阴道干涩带来的亲密关系困境。这些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常被美化为“成熟韵味”的生理变化,在她的笔下还原为真实的生命体验。

书中将女性特有的许多经历进行了充满诗意的描述,“我根本没觉得月经难受或麻烦,来的时候简直像和老朋友重逢。更何况月经的势头啊,就和三十几岁时一样,哗哗猛。赤红的血好似夜空中绽放的辉煌烟花,运动会上随风飘扬的旗帜,完全是一种喜庆”;“我在慢慢老去,这是事实。我已经老了,这也是事实。这些事实,都连接着不安。60岁这条境界线,对我来说像大地上的一条裂缝,黑洞洞地横陈在那里,让我慢慢明白,只要越过了这条线,该来的就要来了”;当描写更年期导致的记忆衰退时,她比喻为“大脑像被顽童乱翻过的抽屉”;形容骨质疏松则说“骨头里住进了一群爱罢工的小精灵”;“当我写下‘潮热’这个词时,它就不再是折磨我的敌人,而变成了一个可以对话的老朋友”。

《闭经记》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是伊藤比吕美如何在与身体的和解过程中,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当社会价值逐渐将中年女性边缘化,当女性寿命预期普遍超过男性,她选择用写作对抗孤独。书中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记录——阅读写作、独自做饭、照料盆栽、散步冥想、观察街角流浪猫,证明了一个人吃饭、旅行、生病的日子,同样可以过得充实而有尊严。

伊藤比吕美说,初老女人的快乐,藏在“不再讨好别人”里。就像她在书里写的,“等夫死了,我再接着耽爽吧”。而当她真正送走夫的时候,她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我头脑中的阴云一下子散去了,视野变得开阔,看到了迄今为止未能看到的东西。虽然肉体依旧在逐日松弛老去,但我感觉到自己被彻底净化了一遍,变得浑身轻松了。”

毕竟,在有生之年,需要她为之负责的人皆已离开或者自理,剩下的就是要过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了。对于一个从年轻时就把女人的身份当做武器,勇闯世界,浴血厮杀女汉子来说,她书写了初老的奇迹——一种奇怪的平衡,就是那种既忙碌又举重若轻的松弛感!

03

看不见的更年期

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有伊藤比吕美的通透。“很多女性提到更年期,第一反应是‘怕’——怕潮热,怕失眠,怕情绪失控。但其实,更年期是女人的‘第二次成长’。”在纪录片《看不见的更年期》里,著名主持人李静的这句话,戳中了很多女性的心。这部纪录片没有讲复杂的医学知识,而是通过正在经历更年期的李静,来探讨绝经后如何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著名主持人李静在纪录片《看不见的更年期》里,以亲历者的身份来探讨绝经后如何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纪录片里有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李静作为主持人,采访了德国的一位妇科专家,她撰写了一本教女性如何度过更年期的畅销书,没想到,在德国,女性对于更年期也知之甚少,这也是她写书的主要动因。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中外都普遍存在一种“更年期羞耻”。

在2030年后,中国将有2.1亿女性进入这个被身体激素困扰的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事实上,截至2022年底,全国大概有50%的医院已经有更年期门诊了。在正确的时机接受正确的治疗,这部纪录片特别指出了大众对激素治疗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激素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恰恰相反,及时进行激素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雌激素的补充只需要很小的剂量就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困难的是,很多女性面对更年期遭遇的种种身心问题,往往以忍耐度过,而没有想到过及时就医。

“你一定要看见自己”,李静鼓励女性更年期是第二个青春期,完全可以重启。“不是要一下子推翻所有的生活方式,而是从一个小小的点开始改变。”

从木兰的“绝境重生”,到伊藤比吕美的“通透文字”,再到《看不见的更年期》里女性们的“自我救赎”,我们不难发现:绝经不是“失去”,而是“获得”——获得了不用被生理期束缚的自由,获得了不用为家庭牺牲的底气,获得了和自己好好相处的时光。

就像木兰说的:“我现在59岁,比49岁时更快乐——因为我终于明白,人生的快乐,从来不是激素给的,是自己给的。”闭经后的日子,或许会有潮热失眠,或许会有情绪波动,但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执念,捡起爱好,找到同频的伙伴,就能把“无激素人生”,过成热气腾腾的“第二春”。毕竟,人生的精彩,从来不会因为闭经而停止——它只会因为我们的热爱,变得更加动人。


“每次刷完都会批评自己”,莫言最新发声:网上也该有它的规矩了

特朗普按下葫芦亲自去浮瓢:巴以未了结,俄乌又点炮!

上海“市咨会”举行,诺华提出血脂管理与心血管预防“数字化蓝图”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本一女子在家中遇害,丈夫为破案租住其遇害公寓26年;26年后凶手自首,竟是死者丈夫的同学

日本一女子在家中遇害,丈夫为破案租住其遇害公寓26年;26年后凶手自首,竟是死者丈夫的同学

极目新闻
2025-11-01 21:44:00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2 09:05:48
美国天价保证金飞了!李在明智破特朗普杀招,中国捡了个大便宜

美国天价保证金飞了!李在明智破特朗普杀招,中国捡了个大便宜

赵昉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02 11:32:10
被传患肺癌住院才过去8个月,胡歌近况曝光,一点也不意外

被传患肺癌住院才过去8个月,胡歌近况曝光,一点也不意外

杨仔述
2025-10-30 18:31:46
38岁上海男子备孕5年,吃药、试管都不行,去了趟沈阳终于生子

38岁上海男子备孕5年,吃药、试管都不行,去了趟沈阳终于生子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9-23 22:42:11
扫地出门!拜仁正式决定驱逐5500万“废柴”!钦点9000万“魔翼”

扫地出门!拜仁正式决定驱逐5500万“废柴”!钦点9000万“魔翼”

头狼追球
2025-11-01 14:37:49
豆腐西行难:为什么西方国家几乎都不怎么吃豆腐?有啥科学解释?

豆腐西行难:为什么西方国家几乎都不怎么吃豆腐?有啥科学解释?

向航说
2025-10-26 00:35:03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太狂了!苏奇督通知妙瓦底各诈骗园区:不要怕,诈骗活动照常进行

霹雳炮
2025-11-01 20:55:50
我国大阅兵对美国冲击到底有多大呢?

我国大阅兵对美国冲击到底有多大呢?

揭秘历史的真相
2025-10-09 21:23:11
2026年中国载人任务公布,1名航天员将在轨1年,为何如此安排?

2026年中国载人任务公布,1名航天员将在轨1年,为何如此安排?

科学黑洞v
2025-11-02 10:04:45
故意撞击中方卫星,导致多颗接近报废,美:质量不行就别上天

故意撞击中方卫星,导致多颗接近报废,美:质量不行就别上天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6:06:01
"要么全做,要么全黄掉"!沪一小区居民傻眼...

"要么全做,要么全黄掉"!沪一小区居民傻眼...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1 22:15:05
70岁离异老太惨死,法医检测体内男性DNA,竟与老太自己高度吻合

70岁离异老太惨死,法医检测体内男性DNA,竟与老太自己高度吻合

苏大强专栏
2024-03-27 22:12:23
中国4大长寿食物,红薯排第3,第1很多人想不到,中老年要常吃

中国4大长寿食物,红薯排第3,第1很多人想不到,中老年要常吃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0-28 13:55:56
东营候鸟栖息季引来无人机群拍摄撞死大雁,当地回应:将加强巡逻引导

东营候鸟栖息季引来无人机群拍摄撞死大雁,当地回应:将加强巡逻引导

上游新闻
2025-11-02 17:47:03
章泽天被曝和刘强东冷战后续:被扒消费降级,太像离婚后的大S!

章泽天被曝和刘强东冷战后续:被扒消费降级,太像离婚后的大S!

柠檬有娱乐
2025-11-01 14:25:10
记者:佩雷拉的续约合同里含有条款,解雇他无需支付全部款项

记者:佩雷拉的续约合同里含有条款,解雇他无需支付全部款项

懂球帝
2025-11-02 20:10:11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0-28 09:12:19
凯恩考虑巴萨:15场轰22球 违约金6500万!明年接班莱万

凯恩考虑巴萨:15场轰22球 违约金6500万!明年接班莱万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2 17:05:49
搞笑,湖人队东契奇与里夫斯的互动在灰熊队比赛后迅速走红

搞笑,湖人队东契奇与里夫斯的互动在灰熊队比赛后迅速走红

好火子
2025-11-02 07:25:49
2025-11-02 20:43:00
新民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民周刊
深度和角度,这就是我们能做的
12134文章数 2221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数码
游戏
军事航空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艺术要闻

Rob van Hoek:荷兰浪漫田园风光画家

数码要闻

威联通推出 AI NAS TVS-AIh1688ATX,可选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

LPL战队再减少?知情人爆料:RNG和FPX可能退出,U队和L队也想撤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