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从军事阅军台到网红名楼,李白杜甫都来打过卡,岳阳楼凭什么火了1800年?
位于湖南岳阳洞庭古城墙上的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
![]()
岳阳楼原为三国时期东吴守军将领鲁肃修建的阅兵楼,用于操练和检阅水军,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魏晋南北朝此楼称巴陵城墙,唐初称南楼,唐开元四年(716年)始称岳阳楼。
(点将台遗址)
![]()
![]()
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皆为千古绝唱。
![]()
![]()
让岳阳楼名闻天下的是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滕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为岳州知州,滕子京重建岳阳楼,一年后落成。他请被贬河南邓州戍边的好友范仲淹为楼作记,由此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
![]()
《岳阳楼记》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情并茂,语气铿锵,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文中先忧后乐的核心思想流传至今。从此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文楼并重于天下。
![]()
岳阳楼历经修葺,最近的一次大修为1984年落架大修。大修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形制。楼身为全木结构,主楼高20.36米,三层、四柱,飞檐、如意斗拱、盔顶。整座楼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
![]()
以岳阳楼为主体的景区内还有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小乔墓、瞻岳门、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多处景点。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为主楼的辅亭之一,与仙梅亭遥相呼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系根据民间流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故事而建。
![]()
![]()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始称“仙梅堂”,与三醉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
怀甫亭位于点将台南侧。1962年,爱国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为纪念其晚年生活漂泊于岳阳一带,岳阳人民建亭予以纪念。“怀甫亭”匾额为朱德所书。
![]()
小乔墓1992年迁于岳阳楼东侧约百米,形制大体依循清代旧例。入口设照壁,正面为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前建有“欢轩”,轩内立小乔塑像。
![]()
![]()
岳阳门即古时岳阳西城门。城门隧道沿岳阳楼纵轴线贯穿城墙,隧道长38米。门额上嵌青石匾一方,上镌“岳阳门”三个大字。
![]()
瞻岳门(南城门)城楼高17米,宽2.96米,按古代州府一级的规格修筑,城楼高2层。“瞻岳门”为华国锋亲笔书写。此楼在旧时的功能主要作用于政务。
![]()
传统风貌街(汴河街)与岳州文庙隔街相望,北抵岳阳楼,西临洞庭湖。汴河街全部采用仿古建筑。
![]()
巴陵胜状(岳阳楼景区南门)位于岳阳楼以南500米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