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以来,真正能得到晋唐笔法精髓,并开宗立派的大师,只有赵孟頫一人,他的天赋、学力、成就都令后世望尘莫及,其书风被元、明、清三朝视为“正统”。赵氏五体皆能,而以小楷最为精妙,鲜于枢曾评价:“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
赵孟頫小楷以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钟绍京《灵飞经》以及姜夔等名家为师,将妍美一派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不论是笔画的精致、结字的精准还是气韵的精妙,都是普通人练几百年都达不到的。
![]()
赵孟頫传世小楷真迹不多,其中现藏于北京故宫的《洛神赋》最为精彩。赵氏一生多次书写此文,行、草、楷各种字体都有,此作完成于其晚年,人书俱老,且已经洗去早年的拘谨,苍劲古雅、精谨细腻,堪为学习小楷的“标准教科书”。
![]()
此作完成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为纸本册页,共六开十二页,每页纵25.7厘米,横约12厘米,总计41行、1000余字,单字大小约1厘米。虽说字径袖珍,但笔路清晰、提按有致,即使放大十倍看,也找不出败笔。
![]()
《小楷洛神赋》起收笔无往不收,“洛”字首笔侧锋轻切入纸,随即转中锋行笔,内含筋力、驾轻就熟,“神”字竖画中锋直行,中段微提显“玉筋”质感,收笔干脆。短横起笔重按、中段轻提、收笔再顿,节奏感明显,临摹这样的字能让学习者领悟“力含于内”的用笔要诀,避免“描字”的僵硬。
![]()
结字中宫紧缩、四面舒展,如“翩”字左部与右部避让巧妙,左收右放形成平衡;“若”字上部略宽,下部稍窄,整体斜倾却重心稳如磐石,打破小楷刻板方正的局限。这种“严整中见灵动”的结构能训练学习者对“空间节奏”的把控,避免陷入“字字如算子”的误区。
![]()
墨法上浓淡相济,笔锋饱蘸时墨色沉厚,轻提处略见飞白似,通篇墨色均匀却暗藏层次,既显书写流畅性,又不失小楷的精致。“以墨显笔”能让初学者理解“墨色与笔力”的关联。赵孟頫的小楷是直入晋唐的“捷径”,可借其笔法练“中锋稳劲”,借其结字明“疏密秩序”,快速掌握小楷要诀。
![]()
而对于有基础的书友来说,则可纠正学唐楷易显板滞、学晋楷易失规范的困境,正如董其昌所言“子昂小楷,穷极法度,又不失晋人格”。这部《洛神赋》学之既能夯实基础,又能涵养雅韵,堪称小楷学习的“万能范本”。
![]()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