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防止假冒新闻媒体,应见“破与立”的真招

0
分享至

维护官方账号蓝V认证的权威性,当不破不立”

近日,中央网信办依法关闭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其中包括多个假冒仿冒新闻单位的自媒体账号。这些账号在名称、头像、简介中刻意使用与正规新闻机构相同或相似内容,违规发布新闻信息,误导公众。

然而,此类现象屡禁不止。在多个社交平台检索可发现,仍有不少未获官方认证的账号,冒充新闻机构发布不实信息,借机进行商品销售。

众所周知,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提供信息、激励先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公信力,具有权威性。这是它与自媒体最大的区别。而某些“李鬼”账号,扯虎皮拉大旗,肆意收割公众信任,损害社会公信。其背后,既是投机心态作祟,也暴露出监管漏洞与信任危机。

依据相关规定,个人或自媒体账号严禁假冒、仿冒新闻机构,不得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专有名称。然而,平台方面在落实阶段仍有不足。虽然注册时名称带“新闻”无法通过,但“观察”“发布”“咨询”等却可蒙混过关。审核不够严谨、监管缺乏有效机制,“假官号”因此屡禁不绝。

“假官号”各种把戏,说到底是对“借”与“信”的双重亵渎——借权威之名行骗,消费公众对官方的信赖。为破解困局,监管需从“破与立”两端发力,亮出真招实招。

一方面,要“破”假身份。平台需强化注册环节的身份与资质核验,并且强化打假,对于那些未认证、蹭官方的可疑账号,必须专项清理、常态治理。

另一方面,要“立”新机制。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协同治理,形成监管合力,以长效的监管机制立起防护网,守护网络空间的真实与清朗。维护官方账号蓝V认证的权威性,当不破不立。

互联网时代,任何凭借虚假权威招摇过市的行为,都该被法治的清风吹散。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正观黄河评论
正观黄河评论
有热度的新闻,有力量的评论
826文章数 1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