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
作家莫言在山东淄博举行的
一场座谈会上
提到自己刷短视频上瘾的经历
![]()
莫言表示,他刷短视频也“上瘾”
经常一刷一两个小时
有时候,他会提醒自己
一天只能刷半小时视频
如果遇到好的就延长到一小时
结果等放下手机一看
三小时过去了
来源:新黄河
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第一
![]()
在莫言看来
刷短视频的优质内容也是一种学习
获取了一定的信息
但是“可怕”的是
大数据不断推送重复的信息
浪费了时间
据报道,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文艺创作要规范化,“网上也应该有它的规矩了,我现在看很多短视频,也在互相抄袭,这样肯定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网络上应该提倡原创,提倡来自生活的一些作品。”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示
这确实值得重视
![]()
![]()
莫言也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今年春天他发布了自己在山东赶大集的内容就在平台爆火。
莫言表示,“我当时也没意识到会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当时跟着一起去的朋友拍了一些视频,发在了抖音上,结果点击率、转载量都很高,这样一种随机的、没有创作的创作,这样产生的效果,比精心构思的、有导演的创作反而影响更大,因为它自然、真实。”
![]()
莫言曾在自己的公众号写道,“其实我也刷短视频,但每次刷完了都会批评自己,怎么又刷了一小时,而且这一小时里大部分都是比较无聊的东西。所以短视频,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还是读书,是我们业余时间里,最值得做,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莫言坦言,在这个短视频泛滥的时代,仍有不能被取代的快乐,即读诗的快乐。
莫言表示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他们身上都有让我这个心里面,怦然一跳的那种东西。”
![]()
青年时评
![]()
从刷屏中解绑,人不能只活在精神浅表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作家莫言坦言自己刷短视频也会“上瘾”,常常两三个小时倏忽而过。莫言这番话想必让众多“刷友”松了一口气:看,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热衷于刷短视频,我等凡人“荒废”一点时光,也就不用过度自责和愧疚了。无独有偶,作家王朔、导演董润年等名人也曾在公共场合表达过“刷手机停不下来”的经验。名人与大众在这一点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恰恰揭示了短视频作为一种时代性娱乐方式的普遍性。
应该承认,短视频确实能填充现代生活的缝隙。它让通勤路上的无聊、工作间隙的疲惫、睡前片刻的孤独,变得有所依托、能够排解。人生并非时刻都要紧绷着,适度的、无目的的“荒废”,也是松弛神经的必要。从这个角度说,利用碎片时间刷一刷短视频,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放松方式。
不过凡事皆需有度。一旦放松变作沉迷,事情就会走向它的反面,需要加以警惕。莫言曾坦诚指出,在刷短视频一两个小时里,“大部分都是比较无聊的东西”,因而只能作为阶段性的放松之用。更有甚者,算法总是投用户所好,不断喂养给我们同质化内容,这不仅耗费光阴,更可能在无形中筑起信息茧房,禁锢我们的认知视野,甚至牵引我们的情绪波动。
人不能长久地活在浅表的精神满足中,被简单的快感牵着鼻子走。简言之,我们既需要即时性的快乐,但也不能排斥深度的愉悦。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自觉,能够主动地从算法的牵引中挣脱出来,去追寻更有深度和质感的内容。正如莫言在自我反思后所强调的,他依然坚持阅读与写作,并从李白、杜甫的诗句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而这是任何短视频都无法替代的。
这种自觉恰恰彰显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人类不同于被代码驱动着运行的人工智能,而拥有主导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向的能力。
在这个短视频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更有必要时常提醒自己:去读书,在系统性的文字中构建思想深度;去思考,在与自我和先贤的对话中保持精神的独立;去行走,在真实的世界里与具体的人与事建立联结。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让身体与灵魂,一同被困于方寸屏幕之内。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与【】,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
青年时评: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唐骋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黄河、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粟瑶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
转发提醒更多人,别被困于方寸屏幕之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