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经过盘点,不同省份的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今天就聊聊在高等教育基础雄厚的上海这五年里,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如何。
![]()
根据2025年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校名单,上海现有各类全日制高校69所,相较于2019年,在数量上增加了5所。上海作为高等教育仅次于北京的城市,为什么在人口面临下降的当下,大学数量还在增加?除了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其他什么变化,我们就来具体盘点一下。
当前,上海共有公办普通本科院校3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所,民办职业本科院校1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5所,尚未完成转设的独立学院2所,公办高职18所,民办高职11所。
上海的大学数量新增还是较为显著的,我们看下主要的变化:
1.1所公办本科升格更名为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升格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成为全国第二所体育大学;
2.撤销1所公办高职建制,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与上海体育学院实质性合并后,学校被撤销建制;
3.新设立1所民办职业本科院校,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4.新设了6所公办高职分别是,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
![]()
上海在高校资源丰富的背景下,仍集中新建一批公办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精准应对城市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并系统性优化职业教育的结构布局,比如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聚焦现代化工产业;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在数字化企业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松江区区域需求;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打造建设与管理建设管理相关专业;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在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等;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大飞机、人工智能、跨境电子商务等。
这些学校并非传统高职的简单翻版,普遍采用“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学生在一所学校内完成从中职到高职的全程学习。这解决了以往中职、高职分属不同学校带来的课程脱节、管理衔接不畅等问题,使人才培养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
![]()
办学主体多为区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它们对区域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有更直接的了解。这促使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甚至在校内共建“现代产业学院”,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最新工艺和技术同步。学校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所在区域的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实现了“一区一特色”的精准布局。
新型高职的建立,正是为了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并更好地为上海“五个中心”和“3+6”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适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