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内容纯属虚构,所配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增强表现力。愿通过分享传递温暖,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初秋的阳光透过梧桐树的叶隙洒下来,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我推着自行车,车筐里装着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新鲜蔬菜,哼着年轻时学过的歌曲,慢悠悠地往回走。路过老年活动中心的时候,看见几个老街坊坐在门口晒太阳。
"周老师!"王大妈朝我招手,"又去买菜了?"
我笑着点点头,准备继续往前走。
"周老师,你一个人住那么大的院子,不害怕吗?"李大爷突然问,"要不搬到儿子家去吧,或者去住养老院,总比一个人强啊。"
我停下脚步,转头看着他们,笑了:"怕什么?我现在的日子,羡慕的人还不少呢。"
![]()
我叫周建华,今年七十岁,是一名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
五年前,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每个月能拿五千块钱退休金。按理说,这点钱在现在这个年代,算不上宽裕,但也饿不死人。
儿子周明在省城当公务员,娶了个医生做老婆,生了个孙女,小家日子过得不错。儿媳妇张丽是个好姑娘,孝顺懂事,每次回来都给我买这买那。
退休后的第一年,我就住在儿子家,帮着带孙女。
那时候孙女刚两岁,正是闹腾的年纪。我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给一家人做早饭,然后送孙女去幼儿园,下午接回来,做晚饭,哄她睡觉。
儿子和儿媳妇工作都很忙,经常加班到很晚才回来。我理解他们的辛苦,所以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做得热热乎乎,等他们回来。
可是这样的日子,我过得并不快乐。
不是儿子儿媳妇对我不好,相反,他们对我很好。张丽总是嘘寒问暖,周明每次领了工资都要给我钱,我都没要。
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保姆,一个免费的、没有休息日的保姆。
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多才能躺下,一天到晚围着灶台和孩子转。我想出去跟老朋友们喝喝茶,聊聊天,可是孙女离不开人。我想回老家看看老房子,可是一家人都离不开我。
有一次,我实在太累了,在厨房里切菜的时候,刀子一滑,割破了手指。血流了出来,我看着那道伤口,突然就哭了。
不是因为疼,而是突然觉得委屈。
我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学生们见了我都恭恭敬敬叫一声"周老师"。可是退休后,我却变成了一个围着厨房转的老太太。
那天晚上,张丽看见我手上的伤口,心疼得不行,一个劲儿地道歉:"妈,都怪我们,让您太累了。"
"不怪你们。"我摇摇头,"是我自己......"
我没把话说完,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转机出现在第二年春天。
我的老同事林秀英来看我,她比我早退休三年,是教数学的。我们在学校共事了三十多年,关系一直很好。
那天下午,我正在厨房里忙活,听见门铃响,开门一看,是秀英。
"建华!"她笑容满面地站在门口,"我来看你了!"
我赶紧把她让进屋,给她倒了杯茶。
"你这是......"秀英看着我围着围裙,满手油污的样子,皱起了眉头,"天天在家做饭?"
"可不是嘛。"我叹了口气,"儿子儿媳妇都忙,我不做谁做?"
"建华,你看看你,才退休一年,怎么老了这么多?"秀英上下打量着我,"头发也白了,脸上皱纹也多了,你这哪是退休,分明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干活。"
我苦笑了一下,没说话。
"建华,你听我说,"秀英认真地看着我,"咱们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就该为自己活一回了。"
"为自己活?"我愣了一下,"怎么为自己活?"
"你还记得咱们年轻的时候,总说等退休了,要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吗?"秀英说,"现在咱们退休了,为什么不去呢?"
我想起来了,年轻的时候,我和秀英经常在办公室里聊天,说等退休了,要去看桂林山水,要去看长城,要去看大海。
可是现在......
"孙女离不开我。"我说。
"建华,孙女有她爸妈,离开你不会怎么样的。"秀英握着我的手,"可你要是再不为自己活,真的就来不及了。"
她的话像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涟漪。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站在讲台上,意气风发地给学生们讲解诗词歌赋。我想起了那个爱笑、爱唱歌、爱生活的周建华。
可是现在的我,变成了什么样?
第二天早上,我做了一个决定。
吃早饭的时候,我跟儿子和儿媳妇说:"明儿,小丽,我想搬回老家去住。"
周明愣住了,筷子停在半空:"妈,为什么?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好吗?"
"不是不是。"我连忙摆手,"你们对我很好,是我自己......"我顿了顿,"我想有自己的生活。"
"妈,您一个人回老家,谁照顾您啊?"张丽担心地说,"万一您有个头疼脑热的,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
"我身体好着呢,用不着照顾。"我说,"再说了,老家那边都是老街坊,有什么事大家都能帮衬着。"
"可是妈......"周明还想说什么。
"明儿,"我打断他,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妈教了一辈子书,好不容易退休了,总该有点自己的时间吧?妈不是不爱你们,不爱孙女,而是妈也需要过自己的生活。"
周明和张丽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我搬回了老家。
老家在一个小县城,我和老伴儿年轻时买的一套老房子,带个小院子。老伴儿十年前去世了,这房子就一直空着,偶尔回来住两天。
房子有些旧了,但是收拾收拾还能住。我花了两千块钱,请人把墙重新粉刷了一遍,又买了些新家具,整个房子焕然一新。
小院子里,我种了些花花草草,还种了几畦菜。每天早上起来,给花浇浇水,给菜松松土,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心里特别满足。
我的五千块退休金,在县城足够用了。房子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菜大部分是自己种的,偶尔去菜市场买点肉和鱼;水电费一个月也就一百来块。
我给自己做了个预算:
吃饭:每个月1000块,够了。 水电费:100块。 手机费:50块。 其他开销(买衣服、药品等):500块。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花1650块,剩下的3350块,我存起来,留着旅游用。
退休后的第一次旅游,我去了桂林。
那是秀英约我一起去的,我们报了个老年团,七天六夜,每人2000块钱。
坐在游船上,看着漓江两岸的山水,我突然就哭了。
不是伤心,是激动。
这么多年了,我终于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
秀英递给我纸巾,笑着说:"建华,你看,这日子多好。"
是啊,多好啊。
回来后,我开始规划接下来的旅游计划。
第二次,我去了北京,看了天安门、故宫、长城。站在长城上,俯瞰着连绵的群山,我感觉自己的心胸都开阔了。
第三次,我去了海南,第一次看见了大海。我光着脚丫子,踩在沙滩上,海浪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漫过脚背,带着温柔的凉意。
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三年时间,我去了十几个地方。每次旅游回来,我都会写一篇游记,配上照片,发到老年人的微信群里。
群里的老伙伴们都羡慕得不行。
"周老师,你这日子过得太潇洒了!" "周老师,下次去哪儿啊?带上我呗!" "周老师,你儿子不反对你到处跑吗?"
儿子?
周明一开始确实有些担心,经常打电话问我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身体好不好。
每次我都笑着说:"好得很,你放心吧。"
慢慢地,他也就放心了。
去年春节,周明带着一家人回来过年。
孙女已经七岁了,长得亭亭玉立,很是乖巧。她看见我院子里种的花,高兴得不行:"奶奶,你这里好漂亮啊!"
"喜欢吗?"我笑着问她。
"喜欢!"她用力点头,"奶奶,你能教我种花吗?"
"当然可以。"
那个春节,我教孙女种花,给她讲故事,带她去县城的公园玩。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星星,喝着茶,聊着天。
周明看着我,突然说:"妈,您现在看起来比以前年轻了。"
"是吗?"我笑了。
"真的。"张丽也说,"妈,您现在的状态特别好,精神头儿也足。"
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了旅游,我还报了个老年大学,学国画和书法。
每周二、周四上午,我就骑着自行车去老年大学上课。教国画的李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教书法的王老师是个严谨认真的老太太。
课堂上,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下课后,大家会一起去附近的茶馆喝茶,聊聊天。
"周老师,你这幅画画得不错啊!" "还差得远呢,得多练。" "周老师,咱们下周去郊外写生吧?" "好啊!"
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我还加入了县城的太极拳队。
每天早上六点,我就起床,洗漱完毕后,骑车去公园。公园里有一群老人,每天早上在这里打太极拳。
领队的是一个叫老张的退休干部,打了二十多年太极,动作特别标准。他教我们打太极,一招一式,认认真真。
"周老师,你这个动作不对,应该这样......" "哦哦,谢谢老张!"
打完太极,我们会在公园里走走,聊聊天。然后各自回家,开始一天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充实而快乐。
去年冬天,我病了一场。
![]()
那天早上,我起床的时候感觉头晕,以为是没睡好,也没在意。可是到了中午,开始发烧,浑身没力气。
我给周明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发烧了。
周明一听,急了:"妈,您赶紧去医院!我马上开车回去!"
"不用不用,"我说,"就是个小感冒,吃点药就好了。"
"妈!"周明的声音提高了,"您别逞强,我现在就回去!"
我还想说什么,可是头越来越晕,只好答应了。
挂断电话,我给楼上的王大妈打了个电话。王大妈马上下来,扶着我去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是流感,开了些药,让我回家好好休息。
王大妈把我送回家,又给我煮了粥,一直陪着我,直到周明赶回来。
周明风尘仆仆地推开门,看见我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妈......"他走到床边,握着我的手,"对不起,我应该把您接到身边的。"
"傻孩子。"我虚弱地笑了笑,"妈没事,就是个小感冒。"
那次生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独居养老,确实有风险。
病好之后,周明又提出让我搬去省城和他们一起住。
我摇摇头:"明儿,妈还是想住在这里。"
"可是妈,您一个人,万一再出点什么事......"
"明儿,"我打断他,"妈知道你担心。但是妈不想再回到那种生活里去。妈想有自己的生活,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顿了顿,继续说:"这样吧,妈给你个保证。如果妈真的老得走不动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妈一定去和你们住。但是现在,妈还行,就让妈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吧。"
周明看着我,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好吧,那您要答应我,每天都要给我报平安,有什么不舒服的,第一时间告诉我。"
"好,妈答应你。"
那次生病之后,我做了些调整。
我在手机上装了个健康监测软件,每天测血压、心率,数据会自动发送到周明的手机上。我还在家里装了个监控摄像头,周明可以随时看到我的情况。
我还跟几个住得近的老街坊建了个微信群,大家约定,每天早上在群里"打卡"报平安。如果谁超过上午十点还没打卡,其他人就会去敲门看看。
这样一来,周明放心了,我也能继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年春天,我开始学摄影。
老年大学开了个摄影班,我报了名。老师教我们怎么用相机,怎么构图,怎么抓拍精彩瞬间。
我买了个二手的单反相机,花了2000块钱,心疼了好几天。但是学会用它之后,我发现这钱花得值。
现在出去旅游,我会带着相机,拍很多照片。回来后,挑选出好的,冲洗出来,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
看着那些照片,就像重新经历了一遍旅程,特别美好。
前几天,县里的老年协会要办个摄影展,展示老年人拍的照片。我投了几张,居然被选上了,还得了个三等奖。
领奖的那天,我穿着新买的旗袍,化了淡妆,站在台上,接过那个红色的获奖证书。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又变回了年轻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周建华。
![]()
上个月,周明又回来了。
他坐在院子里,看着我修剪花枝,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我停下手里的活儿,看着他。
"妈,"周明犹豫了一下,"小丽怀了二胎。"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这是好事啊!恭喜你们!"
"妈,"周明看着我,"小丽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肯定忙不过来。我想......"
他没说完,但是我明白他的意思。
他希望我能再回去,帮他们带孩子。
我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心里突然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了五年前的自己——那个围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疲惫不堪,却不敢说"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