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三命通会》《四书五经》《金刚经》《法华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辰时,也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古人称之为"龙时"。这个时辰,正是天地阳气最盛的时候,旭日东升,万物苏醒,一切生机勃勃。
在古代命理学说中,辰时出生的孩子,生来就带着不同寻常的气象。《三命通会》中记载:"辰为龙,辰时生人,得天地之正气,骨格清奇,命硬体健,百病不侵。"可这到底是什么道理?难道出生的时辰,真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更让人费解的是,佛门中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但凡辰时降生的孩子,多半都是带着宿世因缘转世而来的。他们来到人间,不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而是肩负着某种使命。这使命或是度化众生,或是了结前世未了的因缘,或是来偿还宿世的债业。
这话听起来玄之又玄,却又不得不让人深思。要说清这件事,还得从一千三百年前,唐朝武则天时期说起。
那一年,在长安城外的一座小村庄里,一个辰时降生的孩子,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因缘际会。而这个孩子的故事,也揭开了"辰时生人"背后,那个隐藏了千年的秘密。
![]()
唐朝武周时期,长安城外有个叫慧远的书生,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到他这一辈,家道中落,只能靠教书糊口。慧远娶妻多年未有子嗣,夫妻二人虔诚礼佛,日日在家中佛堂诵经祈愿。
武周延载元年的三月初八,天刚蒙蒙亮,慧远的妻子李氏突然腹痛。慧远赶忙去请接生婆,可接生婆还没到,孩子就已经生下来了。
更奇怪的是,这孩子生下来就不哭不闹,只是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静静地看着四周。接生婆来了之后,检查了一番,惊讶地说:"这孩子的骨相,我接生三十年,从未见过。你们看他的额头,方正饱满;看他的后脑,圆润如珠。这是传说中的'龙凤骨'啊!"
慧远听了,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天生异相,日后必成大器;忧的是,村里一直有个说法,命格太硬的孩子,会克父母,克兄弟,克六亲。
李氏却不信这些,她说:"咱们求了这么多年,菩萨才赐下这个孩子。他就算命再硬,也是咱们的骨肉。"
慧远给孩子取名叫慧明。
慧明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三天两头生病,他却从来不生病。村里有一年闹瘟疫,死了好几十人,可慧明连咳嗽都没咳过一声。
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命硬,百病不侵。
更奇怪的是,慧明三岁的时候,就能认字。没人教他,他看着父亲的书,竟然就能读出来。慧远大为惊奇,拿各种书给他看,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金刚经》《法华经》,他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到了五岁,慧明已经能够和父亲讨论经书中的道理。有一次,慧远教他读《论语》,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慧远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慧明说:"孔圣人的意思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了也值得。可我觉得不对。"
"哪里不对?"
"道是用来行的,不是用来死的。明白了道理,就应该去实践,去帮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己明白了,就满足了,甚至说死了也无憾,那这个道理有什么用呢?"
慧远听了,大为震惊。这孩子才五岁,说出来的话,竟然比许多大儒还要深刻。
村里传开了,都说慧家生了个神童。有人劝慧远,应该带孩子进京赶考,将来必能金榜题名。
可慧明自己却说:"我不想考功名。"
"为什么?"慧远问。
"我总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做官的。我好像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事。"
这话说得玄之又玄,慧远也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到了慧明七岁那年,长安城里来了一位高僧,法号神秀,是当时禅宗北派的掌门人。神秀大师路过慧远家所在的村庄,见村口有一棵老槐树,树下坐着一个孩子,正在给一群村童讲故事。
神秀驻足倾听,发现这孩子讲的,竟然是《法华经》中"火宅喻"的故事,而且讲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那些村童听得津津有味,连大人们都围过来听。
神秀走上前去,问那孩子:"小施主,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慧明。"
"你今年多大了?"
"七岁。"
"你是跟谁学的佛法?"
"没有跟谁学。我就是看我父亲的经书,自己就明白了。"
神秀听了,心中暗暗称奇。他又问:"你可知道,《法华经》中这个火宅喻,是什么意思?"
慧明想了想,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生在三界中,就像在着火的房子里,却还不知道危险,还在里面玩耍。佛陀就像那个父亲,用种种方便法门,把孩子们引出火宅。"
"说得好。"神秀点头,"那你可知道,为什么那个父亲要用'羊车、鹿车、牛车'来引诱孩子出来,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房子着火了?"
慧明说:"因为孩子们太小,不懂得什么是危险。直接告诉他们,他们反而不相信,还可能被吓哭。只有用他们喜欢的东西去引,他们才会跟着出来。等出来之后,再慢慢告诉他们真相。"
"那父亲最后给了孩子们什么车?"
"大白牛车。因为大白牛车是最好的,超过了羊车、鹿车、牛车。就像佛陀的教法,虽然有小乘、中乘、大乘之分,但最终要引导众生到大乘佛法,也就是成佛之道。"
神秀听完,倒吸一口冷气。这个孩子年仅七岁,对《法华经》的理解,竟然如此透彻。他当即问慧明:"你可愿意跟我出家,到寺院修行?"
慧明摇摇头:"我现在还不能出家。我还有事情没有完成。"
"什么事情?"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时候未到。"
神秀见他说得如此笃定,也不勉强,只是留下一句话:"你若有一天想要出家,可来长安城玉泉寺找我。记住,我叫神秀。"
说完,神秀便离开了。
慧远听说此事,问儿子:"神秀大师是当今禅宗大德,你为什么不愿意跟他出家?"
慧明说:"我感觉,我要找的师父,不是他。"
"那是谁?"
"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遇到他的。"
时光荏苒,转眼慧明到了十五岁。这一年,武则天下令召集天下高僧,在长安城举办一场大型法会,超度阵亡将士的亡魂。
![]()
慧远带着慧明进城参加法会。法会上,各路高僧云集,讲经说法,好不热闹。
就在法会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僧。这老僧衣衫褴褛,脚上的僧鞋都破了洞,看起来像是个云游四方的苦行僧。
老僧在法会上没有占据高位,只是坐在最后一排,静静地听着台上的高僧讲法。
可慧明一眼就看到了他。
不知道为什么,慧明觉得这个老僧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那种气质,和台上那些高高在上、讲得天花乱坠的高僧们完全不同。
法会结束后,慧明追着老僧出了会场。他追到街上,叫住老僧:"师父,请留步。"
老僧回过头来,看着慧明,微微一笑:"施主有何事?"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请讲。"
"人为什么要修行?"
老僧笑了:"你觉得呢?"
"我不知道。我看那些高僧,讲经说法,受人供养,好像修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敬。可我总觉得,修行应该不是为了这个。"
老僧点点头:"你说得对。修行不是为了让别人尊敬。那你说,修行是为了什么?"
慧明想了很久,说:"我也说不清楚。但我觉得,修行应该是为了明白一些事情。"
"什么事情?"
"我不知道。但我总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是要明白一些事情的。可我现在还没明白。"
老僧听了,眼中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他打量着慧明,突然问:"你是辰时出生的吧?"
慧明一愣:"您怎么知道?"
"我看你的骨相、气质,就知道了。"老僧说,"辰时出生的人,多半带着宿世的因缘而来。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是带着使命来的。"
"什么使命?"
"各有不同。有的是来还债的,有的是来度人的,有的是来了结某段因缘的。你的使命是什么,还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慧明急切地问:"那我该怎么寻找?"
老僧笑道:"先跟我学佛法吧。等你开悟了,自然就知道了。"
"您愿意收我为徒?"
"我本来不想收徒的。但看你如此有慧根,不收你,可惜了。"
慧明大喜,当即要下跪拜师。老僧却摆摆手:"先别急着拜师。你回去问问你父母,他们同意了,你再来找我。"
"师父,您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我叫慧能,现在住在韶州曹溪宝林寺。"
慧明听到"慧能"这个名字,心中一震。他听说过这个名字,据说这位慧能大师,就是在神秀师兄之后得到五祖弘忍衣钵的那位六祖。只是六祖一直在南方传法,很少来长安。
没想到,自己苦苦寻找的师父,竟然就是六祖慧能!
慧明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慧远夫妇听说儿子要拜六祖为师,虽然不舍,但也知道这是儿子的缘分,便同意了。
就这样,慧明辞别父母,跟着六祖慧能南下,来到了曹溪宝林寺。
在宝林寺,慧明白天跟着师父学习佛法,晚上自己参禅打坐。六祖教他的第一件事,不是让他读经书,而是让他去砍柴挑水,做各种杂活。
慧明有些不解:"师父,我是来学佛法的,为什么要做这些杂活?"
六祖说:"挑水砍柴,无非妙道。你若连挑水砍柴都做不好,如何能学佛法?"
慧明似懂非懂,但还是按照师父说的去做。
就这样过了半年,有一天,慧明挑着水从井边回来,突然脚下一滑,两桶水全都泼在地上。他看着地上的水,突然心中一动,好像明白了什么。
他急忙去找六祖,说:"师父,我好像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您让我挑水砍柴,不是真的要我做这些事,而是要我明白,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挑水的时候,心里想着挑水,不想别的,这就是禅定。砍柴的时候,心里想着砍柴,不想别的,这也是禅定。修行不在别处,就在当下。"
六祖笑了:"说得好。不过,你只明白了一半。"
"还有一半是什么?"
"你刚才水泼了,心里是什么感觉?"
慧明想了想:"一开始有点懊恼,觉得白挑了。但后来突然觉得,水泼就泼了,重新挑就是。"
"这就是另一半。"六祖说,"修行不仅要活在当下,还要放下执着。水泼了,执着于它,懊恼于它,有用吗?没用。重新挑就是了。人生也是如此,遇到什么挫折,懊恼有用吗?放下它,重新开始就是了。"
慧明点点头,觉得师父说得很有道理。
又过了一年,慧明在寺院里的修行越来越精进。有一天,六祖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你说你来到这个世界,是要明白一些事情的。现在你明白了吗?"
慧明摇摇头:"我还是不太明白。"
"那我问你,你为什么会辰时出生?"
慧明一愣:"这个...我怎么知道?"
"你不知道,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开悟。"六祖说,"其实,人的出生时辰,并不是偶然的。佛法讲因果,讲轮回。你今生辰时出生,必然有前世的因缘。"
"什么因缘?"
六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想知道吗?那你就继续修行。等你真正开悟的那一天,你自然就会知道了。"
慧明听了,更加精进修行。他每天早上辰时起来打坐,观想自己的前世。他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辰时出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使命感。
就这样又过了三年,慧明已经二十岁了。这一年的三月初八,也就是他的生日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在禅堂打坐。
打坐到辰时的时候,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幕幕画面。
![]()
那些画面,就像是记忆一样清晰。他看到了自己的前世——
原来,他前世并不是人,而是一条龙。
这条龙,生活在天界,是天龙八部中的一员。他在天界修行了五百年,本来可以证得罗汉果位,但在最后关头,却因为一念之差,犯了一个错误。
那个错误,让他失去了证果的机会,还让他背负了一个沉重的业债。
为了偿还这个业债,他必须转世到人间。而转世的时辰,必须是辰时——因为辰属龙,只有在这个时辰降生,他才能保留前世的记忆,才能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使命。
可是,这个使命到底是什么?那个沉重的业债,又是什么?
慧明睁开眼睛,满头大汗。他急忙去找六祖,要问个明白。
可六祖看着他,只是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彻底揭开了"辰时生人"背后的终极秘密,也让慧明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到底是什么。
那么,六祖到底说了什么呢?